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
陋室铭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作者托物言志,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的不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一中心,实际上也就是借陋室之名行歌颂道德品质之实,表达出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爱莲说原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这篇文章可明显分为二部分:前一部分对莲花高洁的形象极尽铺排描绘之能事;第二部分则揭示了莲花的比喻义,分评三花,并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慨叹。
相关内容
-
陋室铭与爱莲说的异同
陋室铭与爱莲说的异同,,一、相同点:《陋室铭》与《爱莲说》两文都属议论文,两文都是骈散结合,读来抑扬顿挫,和谐悦耳。二、写作背景不同1、《陋室铭》:作者因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曾经参加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知县见作者被贬,故意刁难之。2、《爱莲说》:据清邓显鹤《周子全书》《年谱》记载:“八年...
-
陋室铭人教版注释
陋室铭人教版注释,,《陋室铭》词句注释:陋室:简陋的屋子。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骈句,句式较为整齐,朗朗上口。在:在于。名:出名,著名,名词用作动词。灵:神奇;灵异。斯是陋室:这是简陋的屋子。斯:指示代词,此,这;是:表肯定的判断动词。惟吾德馨(xīn):只因为住屋的人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惟:只;吾:我;馨:散布很远的香气...
-
短文二篇陋室铭爱莲说教案
短文二篇陋室铭爱莲说教案,,【教材分析】两篇短文是古今传颂的名篇,内容都具有典型意义,所反映的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陋室铭》轻松活泼,清新别致,表现了作者高雅的情趣。《爱莲说》描绘莲花形神兼备,作者借莲花自况,表现了高洁的节操。【教学设想】1、把握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这对于了解古代社会的状况和作者的思想倾向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对于认识今天的社会,陶冶自己的情操也有很好的借鉴意义。2、了...
-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教案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教案,,一、陋室铭教案教学目标:1、背诵并翻译课文,掌握相关的文言实词、虚词。2、理解课文内容及其寓意,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教学重点:背诵并翻译课文,掌握相关的文言实词、虚词。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及其寓意,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陋室铭》一文中,这“陋室”是什么意思?简陋的屋子,“铭”呢?原指金属器物上所刻的文字,用以歌颂功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成了...
-
短文两篇爱莲说陋室铭教案
短文两篇爱莲说陋室铭教案,,知识目标.1、积累一些文言字词。2、了解两篇短文的思想内容,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3、背诵并默写这两篇短文。能力目标1、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朗读能力。2、把握两文托物言志的写法。德育目标1、学习《陋室铭》,感受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学习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2、学习《爱莲说》,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教学重点1...
-
陋室铭和爱莲说的异同之处
陋室铭和爱莲说的异同之处,,一、相同点:《陋室铭》与《爱莲说》两文都属议论文,两文都是骈散结合,读来抑扬顿挫,和谐悦耳。二、写作背景不同1、《陋室铭》:作者因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曾经参加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知县见作者被贬,故意刁难之。2、《爱莲说》:据清邓显鹤《周子全书》《年谱》记载:“...
-
景阳冈200字短文
景阳冈200字短文,,武松在“三碗不过冈”酒店连喝了十八碗酒,不信店家说的景阳冈有老虎,在傍晚时候独自过冈。武松走了一程,酒力发作,便躺在石头上想睡一觉。忽然,乱树背后跳出一只老虎来。武松翻身起来。老虎往上一扑,从半空中蹿下来。武松一闪,闪到老虎背后。老虎把腰跨一掀,武松闪在一边。老虎大吼一声,把尾巴倒竖起来一剪,武松又闪在一边。这一扑、一掀、一剪,老虎的劲儿已经泄了一半。这时,武松双手抡起哨棒,...
-
陋室铭开头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陋室铭开头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陋室铭的开头运用了开门见山的手法。这样写的作用是:直接把作者的观点展现给读者,直接明了。文章巧妙地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首先,成功地运用了比兴手法。“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以山高、水深引出陋室,以仙人、神龙比喻室主的德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又以古代著名的陋室映衬今日之陋室,以古代贤人比喻作者自己。“山不在高”、“水不在深”比兴陋室,“...
-
陋室铭45分钟试讲稿
陋室铭45分钟试讲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应聘初中语文教师的1号考生,我今天抽到的试讲题目是《陋室铭》,接下来,开始我的试讲。一、导入师:上课,同学们好,请坐。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呢,老师想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请同学们认真听。师:诗人刘禹锡是一个热衷于政治革新的人,为此,他得罪了不少当朝权贵。师:后来,他被贬到和州当刺史,就连当地的知县都故意刁难他。师:于是他写到“面对大江观白帆,...
-
梦圆飞天短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描写了哪几
梦圆飞天短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描写了哪几个场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写了“送行”、“发射”、“问候”、“梦圆”四个部分内容。《梦圆飞天》是苏教版小学语文语文五年级下册第6课的课文。这篇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详尽地记叙了“神舟”5号飞船载着航天员杨利伟首次飞行太空的过程,表现了中国人民实现飞天梦想的无比喜悦与自豪。文章通过送行——发射——问候——梦圆的顺序,生动地描述了“神舟”5号飞船成功发射的过程,表达...
-
梦圆飞天这篇短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描写了
梦圆飞天这篇短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描写了哪几个场景,,梦圆飞天这篇短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描写了“送行”、“发射”、“ 问候”、“梦圆”四个场景。杨利伟,驾驶着“神舟”5号飞船飞向太空。这表明,不是只有美国这一类发达国家才能向宇宙发射飞船,我们中国也行!我们成功了!我们国家的科技事业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我们国家的科技成果又有了一个新的飞跃!后来我们国家又发射了“神舟”6号和“神舟”7号,它们的宇航员分别...
-
陋室铭讲的是什么道理
陋室铭讲的是什么道理,,“它向人们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尽管居室简陋、物质匮乏,但只要居室主人品德高尚、生活充实,那就会满屋生香,处处可见雅趣逸志,自有一种超越物质的神奇精神力量。 ”托物言志,以此阐明作者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观。全文仅81字,有三层意思。第一层(第1~3句),运用类比点明主旨:”以“山”、“水”以“仙”、“龙”喻“室主”,点明文章主旨“惟吾德馨”,陋室不陋。第二层(第4~7句),描写居...
-
陋室铭惟吾德馨的馨的意思
陋室铭惟吾德馨的馨的意思,,散布得远的香气。《陋室铭》是唐代大诗人刘禹锡所创作的一篇托物言志骈体铭文。全文短短八十一字,作者借赞美陋室抒写自己志行高洁,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趣。文章层次明晰,先以山水起兴,点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接着从室外景、室内人、室中事方面着笔,渲染陋室不陋的高雅境界,并引古代俊彦之居,古代圣人之言强化文意,以反问作结,余韵悠长。...
-
短文两篇词类活用
短文两篇词类活用,,词类活用:1.蔓: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蔓。例句:不蔓不枝2.枝:名词用作动词,生枝权。例句:不蔓不枝3.远:形容词作动词,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例句:香远益清4.清:形容词作动词,显得清幽。例句:香远益清古今异义词1. (亭亭净植)植:立今:种植2. (宜乎众矣)宜:古义:当。和乎连用,有当然的意思今:合适,应当。一词多义1.之:结构助词,的(水陆草木之花)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
-
陋室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陋室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陋室铭》表达了作者志行高洁,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感情。文章层次明晰,先以山水起兴,点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接着从室外景、室内人、室中事方面着笔,渲染陋室不陋的高雅境界,并引古代俊彦之居,古代圣人之言强化文意,以反问作结,余韵悠长。文章巧妙地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首先,成功地运用了比兴手法。“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以山高、水深引...
-
短新闻两篇文体
短新闻两篇文体,,是新闻文体。新闻 ,是指报纸、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等媒体经常使用的记录与传播信息的 一种文体。是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新闻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上:除了发表于报刊、广播、互联网、电视上的评论与专文外的常用文本都属于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速写(有的将速写纳入特写之列)等等; 狭义上: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以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附近新近发生的...
-
短新闻两篇导入
短新闻两篇导入,,短新闻两篇中心思想:第一篇寄予了作者对香港回归的欣悦,对英帝国在香港殖民终结的嘲讽。第二篇表达了作者对纳粹灭绝人性屠杀的憎恨,对历史的沉思。短新闻两篇中心思想:篇一寄予了作者对香港回归的欣悦,对英帝国在香港殖民终结的嘲讽。篇二表达了作者对纳粹灭绝人性屠杀的憎恨,对历史的沉思。《短新闻两篇》主旨 1、《别了,“不列颠尼亚”》:通过对中国恢复行使对香港主权的交接仪式的现场报道,寄予了...
-
短新闻两篇概括
短新闻两篇概括,,《别了,不列颠尼亚》是周树春等记录香港回归瞬间的短新闻,香港回归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1997年7月1日的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吸引了世界各大媒体的目光。为了记下这一盛事,四位新华社记者通力合作,真实、准确地描绘了这难忘的时刻。在众多关于香港回归的报道中,《别了,“不列颠尼亚”》是最别致的一篇,作者没有写交接仪式现场多么庄严,也没有写欢庆回归的人们多么激动,而是选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