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快阁内容概括
1、《登快阁》是黄庭坚于元丰五年(1082年)任太和(今江西太和)知县时,办完公务游玩快阁之后而作,时年三十八岁。
2、首联两句写公余之暇登阁远眺。“倚”字用得新奇,既写出了倚阁的姿态,又描画了观赏晚晴的神情。
3、 颔联写在阁上远眺江山晚景。雨后初霁,空气清净;山上树木叶子尽落,天显得更高更大;溶溶月色,银辉下泻,清朗的赣江格外分明。在这里,山、天、江、月,构成一幅气象空阔的图景。
4、颈联两句用典抒发感慨。“朱弦”用伯牙、钟子期的故事。钟子期听伯牙鼓琴,最能知音;后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多终身不复鼓琴。”(《吕氏春秋·本味》)作者以此感叹自己胸有大志而世无知己,只好像伯牙之绝弦不复鼓琴,借美酒浇酌自娱。“横”字平中见奇,体现出以酒遣怀的无奈之感。
相关内容
-
清平乐六年级下册
清平乐六年级下册,,清平乐(yuè),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又名“清平乐令”“醉东风”“忆萝月”,为宋词常用词牌。此调正体双调八句四十六字,前片四仄韵,后片三平韵。晏殊、晏几道、黄庭坚、辛弃疾等词人均用过此调,其中晏几道尤多。同时又是曲牌名。《清平乐·六盘山》是毛泽东翻越六盘山时的咏怀之作。该词最早发表在1957年1月的《诗刊》,1961年9月为宁夏干部书写此词时改为“红旗”,手迹发表在1...
-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100字概括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100字概括,,作者选取了一个已经消逝山村的自然风物,叠加作者丰富的想象,把一个山村的过去和现在交替呈现在读者面前,赋予对自然、对人生的独特感悟,让人生发出时空变幻、物是人非的慨叹,寄予了作者珍爱自然、珍爱生命、共创和平家园的美好愿望。第一部分(1-3):点出作者居住的山村隐藏着一段兴衰史,引人关注平凡的山水。第二部分(4-10):作者由眼前之景生发联想,抒发了独特的人生感悟。第三...
-
诺曼底号遇难记起因经过结果概括
诺曼底号遇难记起因经过结果概括,,1870年3月17日夜晚,大海上夜色正浓,薄雾弥漫。速度快,负载大的“玛丽号”笔直朝着“诺曼底号”逼了过来,在“诺曼底号”的船身上削开了一个大窟窿,哈尔威船长镇定自若地指挥大家井然有序的逃离。最后大家得救了,而船长却与船一起沉入了海中。《“诺曼底”号遇难记》,作者维克多·雨果,19世纪文学运动领袖,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其代表作有长篇小...
-
滕王阁序中的滕王阁是在哪个省
滕王阁序中的滕王阁是在哪个省,,江南三大名楼之一,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赣江东岸。《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亦名《滕王阁诗序》,骈文名篇。滕王阁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赣江滨。唐高祖之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公元653年)始建,后阎伯屿为洪州牧,宴群僚于阁上,王勃省父过此,即席而作。文中铺叙滕王阁一带形势景色和宴会盛况,抒发了作者"无路请缨"之感慨。滕王阁因滕王李元婴得名。李元婴...
-
书愤 陆游其二
书愤 陆游其二,,书愤五首·其二作者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其一生笔耕不辍,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与王安石、苏轼、黄庭坚并称“宋代四大诗人”,又与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合称“南宋四大家”。白发萧萧卧泽中,秪...
-
滕王阁序的滕王阁是在哪里
滕王阁序的滕王阁是在哪里,,滕王阁序滕王阁在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赣江东岸。滕王阁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 ,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赣江东岸,始建于唐朝永徽四年,因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李元婴始建而得名,因初唐诗人王勃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流芳后世。 滕王阁与湖北武汉黄鹤楼、湖南岳阳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滕王阁建成后历经宋、元、明、清,滕王阁历次兴废,先后修葺达28次之多,建...
-
伟人细胞内容概括
伟人细胞内容概括,,主要内容:贾里想把自己塑造成一个伟人。然而,他先是稀里糊涂和邱力士成了朋友,又健身塑形失败,然后想勤工俭学也没成功,都和伟人相差甚远。当贾里准备放弃时,却因一件小事名动校园。主要内容简化版:讲了贾里实现伟人计划的过程。解析:故事告诉我们,要脚踏实地。平凡的人也可以有伟大的一面,可以成就另一番精彩,关键是要奋斗。文记叙了初中一年级男生贾里追求轰轰烈烈的人生,实现伟人计划的曲折过程...
-
滕王阁序是诗还是词
滕王阁序是诗还是词,,滕王阁序不是诗也不是词,而是唐代文学家王勃所创作的骈文。此文在中国的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亦名《滕王阁诗序》,骈文名篇。滕王阁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赣江滨。唐高祖之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公元653年)始建,后阎伯屿为洪州牧,宴群僚于阁上,王勃省父过此,即席而作。文中铺叙滕王阁一带形势景色和宴会盛况,抒发了作者“无路请缨”之感慨。...
-
绿光芒每章概括50字
绿光芒每章概括50字,,本书是上海采芹人策划,明天出版社联合出版,由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历时5年、精心创作的人文散文集,总计56篇。收入了梅老师近年来在《新民晚报》金牌副刊《夜光杯》上的连载散文作品。篇篇感人,饱含情感的浓度。既充满浪漫诗意,又独具智慧和思想哲理的光芒。多篇被《读者》《中国教育报》等报刊杂志转载,有的篇章被选为学生课外阅读卷。每篇读后都会引起强烈共鸣,引发对灵魂深处的拷问和思考。...
-
鱼我所欲也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
鱼我所欲也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鱼我所欲也》出自《孟子·告子上》,作者很可能是孟子。《鱼我所欲也》是孟子以他的性善论为依据,对人的生死观进行深入讨论的一篇代表作。强调“正义”比“生命”更重要,主张舍生取义。孟子性善,自认为“羞恶之心,人皆有之”,人就应该保持善良的本性,加强平时的修养及教育,不做有悖礼仪的事。孟子对这一思想,认为是...
-
德伯家的苔丝第35章概括
德伯家的苔丝第35章概括,,第一章:讲述了女主人公苔丝生于一个贫苦小贩家庭,父母要她到一个富老太婆家去攀亲戚,结果她被少爷亚历克诱奸。第二章:讲述了主人公苔丝与牧师的儿子克莱尔恋爱并订婚,在新婚之夜她把昔日的不幸向丈夫坦白,却没能得到原谅,两人分居,丈夫去了巴西。第三章:讲述了几年后,苔丝再次与亚历克相遇,后者纠缠她,这时候她因家境窘迫不得不与仇人同居,不久克莱尔从国外回来,向妻子表示悔恨自己以往...
-
宇宙生命之谜分段概括
宇宙生命之谜分段概括,,1.第一部分(1——2自然段)引出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个话题并从理论上提出猜测:地球绝不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体。2.第二部分(3——4自然段)列出生命存在的四个必备条件,并根据这些条件,分析出太阳系六大行星都不可能有生命存在。3.第三部分(5——8自然段)科学家对火星的探索和研究。4.第四部分(9——10自然段)太空有可能存在生命,还需继续探索。...
-
三顾茅庐80字概括四年级
三顾茅庐80字概括四年级,,刘备带着关羽张飞去请诸葛亮出山做他的军师傅,第一次去的时候诸葛亮不在家,第二次去的时候也不在。到了第三次去的时候,诸葛亮正在午睡,刘备非常谦恭的站在院子里等诸葛亮睡醒没有打扰,张飞和关羽都认为诸葛亮拖大很不高兴,而刘备仍然谦恭的等待。最后诸葛亮被刘备的诚心感动,答应出山帮助刘备。三顾茅庐的历史背景: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
-
三顾茅庐150字概括
三顾茅庐150字概括,,刘备很仰慕诸葛亮的才干,想请他帮助自己统一国家。一天,三人来到隆中,但孔明不在,他们只好失望而归。回到新野,刘备听说诸葛亮回来了,叫人立即备马到了草屋,书童说诸葛亮被人请走了。三人怏怏而回。时间过得很快,刘备打算三访孔明。三人第三次来到隆中,离草屋还有半里多地,刘备便下马步行。这时,诸葛亮在午睡,为了不打扰他,刘备恭敬地在台阶下等候。张飞见了,很生气,想放火,但没有。孔明醒...
-
三顾茅庐200字概括
三顾茅庐200字概括,,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和司马徽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南阳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好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
-
三顾茅庐250字概括
三顾茅庐250字概括,,刘备很仰慕诸葛亮的才干,想请他帮助自己统一国家。一天,三人来到隆中,但孔明不在,他们只好失望而归。回到新野,刘备听说诸葛亮回来了,叫人立即备马.到了草屋,书童说诸葛亮被人请走了。三人怏怏而回。时间过得很快,刘备打算三访孔明。三人第三次来到隆中,离草屋还有半里多地,刘备便下马步行。这时,诸葛亮在午睡,为了不打扰他,刘备恭敬地在台阶下等候。张飞见了,很生气,想放火,但没有。孔明...
-
三顾茅庐60字概括
三顾茅庐60字概括,,1.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先后三次到诸葛亮的草庐中拜访他,前两次都没遇到,第三次终于见到了诸葛亮,诸葛亮也被刘备的诚心打动,决定出山。2.刘备带着关羽张飞去请诸葛亮出山做他的军师傅,第一次去的时候诸葛亮不在家,第二次去的时候也不在。到了第三次去的时候,诸葛亮正在午睡,刘备非常谦恭的站在院子里等诸葛亮睡醒没有打扰,张飞和关羽都认为诸葛亮拖大很不高兴,而刘备仍然谦恭的等待...
-
三顾茅庐概括30字
三顾茅庐概括30字,,三顾茅庐中的主要内容:公元206年冬至公元207年春,当时屯兵新野的刘备,三次到南阳郡邓县隆中请诸葛亮辅佐的故事。此后传为佳话,渐成典故,载《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出师表》。现常用来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三国志》,二十四史之一,是由晋朝西晋时期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期的曹魏、蜀汉、东吴纪传体断代史史,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内容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