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全文原文及注释翻译

原文:

秋​水(节选)

【作者】庄子及门徒 【朝代】先秦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吾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译文:

秋天里山洪按照时令汹涌而至,众多大川的水流汇入黄河,河面宽阔波涛汹涌,两岸和水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不能分辨。于是河神欣然自喜,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这里。河神顺着水流向东而去,来到北海边,面朝东边一望,看不见大海的尽头。于是河神方才改变先前洋洋自得的面孔,面对着海神仰首慨叹道:“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到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再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了。而且我还曾听说过孔丘懂得的东西太少、伯夷的高义不值得看重的话语,开始我不敢相信;如今我亲眼看到了你是这样的浩淼博大、无边无际,我要不是因为来到你的门前,真可就危险了,我必定会永远受到修养极高的人的耻笑。”

海神说:“井里的青蛙,不可能跟它们谈论大海,是因为受到生活空间的限制;夏天的虫子,不可能跟它们谈论冰冻,是因为受到生活时间的限制;乡曲之土,不可能跟他们谈论大道,是因为教养的束缚。如今你从河岸边出来,看到了大海,方才知道自己的鄙陋,你将可以参与谈论大道了。天下的水面,没有什么比海更大的,千万条河川流归大海,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停歇而大海却从不会满溢;海底的尾闾泄漏海水,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停止而海水却从不曾减少;无论春天还是秋天不见有变化,无论水涝还是干旱不会有知觉。这说明大海远远超过了江河的水流,不能够用数量来计算。可是我从不曾因此而自满,自认为从天地那里承受到形体并且从阴和阳那里禀承到元气,我存在于天地之间,就好像一小块石子、一小块木屑存在于大山之中。我正以为自身的存在实在渺小,又哪里会自以为满足而自负呢?想一想,四海存在于天地之间,不就像小小的石间孔隙存在于大泽之中吗?再想一想,中原大地存在于四海之内,不就像细碎和米粒存在于大粮仓里吗?号称事物的数字叫做万,人类只是万物中的一种;人们聚集于九州,粮食在这里生长,舟车在这里通行,而每个人只是众多人群中的一员;一个人他比起万物,不就像是毫毛之末存在于整个马体吗?五帝所续连的,三王所争夺的,仁人所忧患的,贤才所操劳的,全在于这毫末般的天下呢!伯夷辞让它而博取名声,孔丘谈论它而显示渊博,这大概就是他们的自满与自傲;不就像你先前在河水暴涨时的洋洋自得吗?”

注释:

(1)时:按时令。

(2)灌:奔注。河:黄河。

(3)泾(jīng):通“径” ,直流的水波,此指水流。

(4)不辩:分不清。

(5)旋:转,改变。

(6)望洋:仰视的样子。

(7)伯夷:商孤竹君之子,与弟叔齐争让王位,被认为节义高尚之士。

(8)子:原指海神若,此指海水。

(9)长:永远。大方之家:有学问的人。

(10)鼃:同“蛙”。

(11)虚:同“墟”,居住的地方。

(12)笃(dú,毒):固。引申为束缚、限制。

(13)曲士:孤陋寡闻的人。

(14)丑:鄙陋,缺乏知识。

(15)大理:大道。

(16)尾闾(lǘ,驴):海的底部,排泄海水的地方。

(17)虚:流空。

(18)过:超过。

(19)自多:自夸。

(20)大:同“太”。

(21)方:正。存:察,看到。见(xiàn,现):显得。

(22)奚:何,怎么。

(23)礨(lěi,磊):石块。礨空:蚁穴,小孔穴。大泽:大湖泊。

(24)稊米:泛指细小的米粒。

(25)号:称。

(26)连:继续。

(27)“仁人”二句:仁人:指专门讲仁义的儒家者流。任士:指身体力行的墨家者流。墨家以任劳以成人之所急为己任,故称。

(28)分(fèn,愤):分性、秉赋。无常:不固定。

(29)故:同“固”。

(30)大知(zhì,智):大智大慧的人。

(31)知量:知道物量。

(32)曏:明。故:古。

(33)“故遥”二句:闷:昧,暗。不闷:不昏暗,即“明白”。掇(dūo,多):伸手可拾,表示近。跂:通“企”,求。不跂:不可企求。

(34)分(fèn,愤):界限,盈虚得失的界限。

(35)坦涂:大道。涂,同“途”。

(36)说:通“悦”。

(37)至大之域:无穷大的境界。

(38)倪(ní,泥):头绪,引申为标准、界限。

(39)不可围:不可限制,没有范围。

(40)信:真实。

(41)垺(fú,俘):同“郛”郭,城墙。殷:盛大。

(42)便:通“辨”。异便:不同的区别。

(43)期:凭借。

(44)数:数字。

(45)不期:不可能。

(46)“是故”三句:大人:得道的大人先生。多:赞美、歌颂。

(47)辟异:傲慢怪辟。

(48)倪:标准。

(49)“道人”三句:道人:得道的人。不闻:不求名声。至德:品德极高的人。不得:不自显其德。大人:伟大的人。无己:忘我。

(50)恶(wū,乌)至:什么标准。

(51)差:差别。

(52)差数:差别的概念。等:相同。

(53)功分(fèn,愤):功利的性分。

(54)趣:通“趋”,思想倾向。

(55)操:主观标准。睹:可见。

(56)之:燕国相名子之。哙:燕王名哙。燕王哙于周慎靓王五年(前316年),用苏代之说,让王位给国相子之,燕人不服,大乱。齐乘机伐燕,杀哙与子之,燕国也几乎灭亡。

(57)白公:白公胜,楚平王孙,他父亲太子建,因受陷害而流亡国外,生白公胜。后来白公胜回国,为了争夺政权发动武装政变,事败身亡。

(58)常:无法变动的规律。

(59)丽:通“欐”,屋栋。

(60)性:才性。

(61)师:推崇。

(62)“女恶”两句:女:汝。家、门:范围、界限。

(63)趣:求取。

(64)衍(yǎn,演):通“延”,发展。反衍:反方向发展。

(65)无:勿。而:你。

(66)道:大道。蹇(jiǎn,剪):阻塞,引申为抵触。

(67)谢:代谢,衰落。施:移,转。

(68)严:通“俨”。有:语助词。

(69)繇(yóu,由)繇乎:坦然自得的样子。社:土地神。

(70)畛(zhěn,枕)域:疆界。

(71)翼:庇爱,偏护。

(72)成:万物之成形。

(73)位:守住、固定。不位:不固定。

(74)举:提取。

(75)消:消亡。息:生长。

(76)大义:大道。方:方向、原则。

(77)权:权衡轻重而应变。

(78)薄:迫近,引申为触犯。

(79)蹢躅(zhízhú,直逐):或作“踯躅”:进退的样子。

(80)反:通“返”。极:尽。

(81)落:络,笼住。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