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高中生看哪个版本更好
如果不是刻意研究《红楼梦》,建议看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就可以了。
这里说一下,人文版有两种版本,一种是以程乙本为底本,一种是以俞平伯校本为底本的,两种版本都有启功等人的注解,这对初学者很有帮助,我家就有一套。
岳麓版的我家也有,底本是杨藏本,也叫红楼梦稿。岳麓版无注释,单本精装价格便宜。岳麓版还有一个优点就是末尾有两个附录,一个是《红楼梦》中的人物关系图,一个是大观园的方位图,这对于初学者也十分有帮助。
近来也有人把周汝昌汇校的八十回本《红楼梦》(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推为最接近曹雪芹原著的校本,但是其中多清代异体字,初学者可能会误认为是错别字,并且周老的脚注多掺杂了个人的学术观念,这本书我家也有,建议初学者还是另谋他本。
相关内容
-
红楼梦放风筝情节有什么暗示
红楼梦放风筝情节有什么暗示,,红楼梦放风筝情节暗示了这些人物的结局。当探春要剪断自己的凤凰风筝时,从远处又飞来一只凤凰风筝,两只风筝搅在一起。接着又飞来一只带喜字的风筝,也绞在了一起,然后线断一起飞走了,这就是秦可卿所说的三春去后诸芳尽,先飞来的凤凰风筝是元春,后飞来的喜字风筝是迎春。三个风筝搅在一起,说明他们的命运紧密相连。元春死后贾府失去庇护,探春被迫远嫁,迎春也被毫无顾忌的孙绍祖,孽待致死。...
-
五石之瓠翻译注释
五石之瓠翻译注释,,《五石之瓠》的翻译:惠子对庄子说:“魏王赠送我大葫芦的种子,我将它培植起来后,结出的果实有五石容积。用大葫芦去盛水浆,可是它不够坚固,无法拿起来。把它剖开做瓢,却因太大而没有适于它容纳的东西。这个葫芦不是不大呀,我因为它没有什么用处而砸烂了它。”庄子说:“先生实在是不善于使用大东西啊!《五石之瓠》古今异义的词有:“悦亲戚之情话”、“民之从事”、“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跨...
-
红楼梦派别
红楼梦派别,,《红楼梦》派别:一般可分成四派,第一派:评说派,诸如周春、徐凤仪、陈毓罴之类;第二派:索隐派,诸如王梦阮、蔡元培;第三派:考证派,以胡适、俞平伯、周汝昌为主;第四派:文学思想派。例如,索隐派又称政治索隐派,是红学的老派别,自诞生已有200年历史。索隐,即透过字面,探索作者隐匿在书中的真人真事。索隐派在乾嘉时期经学考据风的影响下,形成一种学派。主要手段是大作繁琐的考证,从小说的情节和人...
-
红楼梦第四回
红楼梦第四回,,《红楼梦》第四回的回目是“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薄命”的意思是生来命运不佳,福分不大。文中指甄英莲被拐卖和冯渊被打死的不幸遭遇。“葫芦”的意思是糊涂。俗语“葫芦提”的意思是糊里糊涂。葫芦庙是《红楼梦》虚拟的庙名,意思是糊里糊涂的地方。文中指贾雨村依照葫芦庙小沙弥的计策,胡乱判案。1、贵族妇女的日常生活林黛玉和姊妹们到王夫人处,看到王夫人正在和哥嫂处的来使商议薛蟠伤...
-
书愤五首·其四[宋]陆游
书愤五首·其四[宋]陆游,,书愤陆游 〔宋代〕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译文及注释译文:年轻时哪里知道世事如此艰难,北望中原,收复故土的豪迈气概坚定如山。记得在瓜州渡痛击金兵,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自己当年曾以万里长城来自我期许,到如今鬓发已渐渐变白,盼...
-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注释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注释,,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是有才德的人吗?”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学而》里曾子说:“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
-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注释高中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注释高中,,1.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孔子说:“做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对礼节能怎么样呢?做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对音乐又能怎么样呢?”2.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孔子说:“早晨能够得知真理,即使当晚死去,也没有遗憾。”3.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子说:“君子懂得大义,小人只懂得小利。”(喻:通晓,明白。)4.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红楼梦各个版本
红楼梦各个版本,,1、《红楼梦》是一部奇书,光是版本现已知道的就多达十几个。现在市面流通的《红楼梦》有两大体系。一类是以脂批本(注:不是一本书,是书中出现脂批所有版本的统称。)为底本的体系,一类是以程高本为底本的体系。2、脂批体系的书中会出现一个叫脂砚斋的人对文章进行点评(书中出现的点评人不只脂砚斋一人,但其出现的频率最高。)关于脂砚斋的身份有很多种说法,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此人和曹雪芹的关系非...
-
红楼梦有几个版本的书
红楼梦有几个版本的书,,1、作家程乙本: 《红楼梦》,汪静之整理,俞平伯、华粹深、李鼎芳、启功注释,沈尹默题字,作家出版社1953年出版。2、人文程乙本: 《红楼梦》,启功注释,周汝昌、周绍良、李易校订,沈尹默题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第1版,1959年第2版,1964年第3版。3、人文红研本: 《红楼梦》(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世界文学名著文库),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注,沈尹默题字,...
-
红楼梦第四部
红楼梦第四部,,《红楼梦》,别名《石头记》等,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一般认为前80回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后40回作者为无名氏,整理者为程伟元、高鹗。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些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可以说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以及中...
-
红楼梦小说读后感
红楼梦小说读后感,,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我国十八世纪中期的一部古典小说。它高度的艺术,在我国及世界发展中占有显著的地位。故事讲的是一个家族的兴衰,一个家族的大小故事。主人公为贾宝玉,他应该说是一个柔中稍稍带刚的男子,他的柔有一部分是因为环境所致,他们家上上下下几乎都是女性,掌管全家的又全是女子,自然而然的就应了一句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们的家族是因为他们家中一女子进宫当了皇帝的宠妃...
-
精卫填海小古文翻译和注释
精卫填海小古文翻译和注释,,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翻译 再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叫发鸠的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树林里有一种鸟,它的外形跟乌鸦相似,头上羽毛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
-
对于红楼梦的感悟
对于红楼梦的感悟,,红楼梦是四大名著之一,其文笔流畅,立意高远,表面看来是描写盛世大族的兴衰,实则描写的是人生无常。第一次读红楼梦时,有一些感悟,感悟主要源于贾宝玉。任何时候想要赢得别人的尊重,必须自己的品德过关,贾宝玉是很好的例子。贾宝玉在贾府中算是一个另类,他尽管恩宠加身,是贾母最喜欢的孙子,贾府上上下下都视他为宝,然而贾宝玉身上并没有多少富贵子弟的骄奢之气,反倒十分平易近人。贾宝玉的兄弟贾环...
-
《孟子》二章原文及注释
《孟子》二章原文及注释,,【原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得道多助,失...
-
红楼梦的作者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祖籍辽宁辽阳(一说河北丰润),祖先原为汉人,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人”(“包衣”系满语音译,意思是家奴)。曹雪芹《红楼梦》的未完成稿题名《石头记》,基本定稿只有八十回。八十回后一些稿子,不及整理便已“迷失”。这八十回开始在为数很少的朋友中传阅,凡三十年之久。到了乾隆五十六年(1791),程伟元、高鹗第一次以活字版排印出...
-
红楼梦的时期
红楼梦的时期,,《红楼梦》这本书写于清代,故事讲述的是发生在一个未知朝代的封建大家庭中的人事物,其中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个人之间的感情纠葛为主线,通过对一些日常事件的描述,体现了在贾府的大观园中以金陵十二钗为主体的众女子的爱恨情愁。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描绘了一批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可以说是一部从各...
-
红楼梦的人物短评
红楼梦的人物短评,,1、林黛玉林黛玉的艺术形象深入人心,打动了读者,令人同情。但这个形象同时又是鲜活的。她那纷繁复杂的性格,明显的弱点,和敢于反抗、追求爱情的鲜明个性组成了一个活生生的个体。使我们感到,她就我们所熟识的人,是为我们深深喜爱的人。2、薛宝钗“会做人”的确是薛宝钗的性格特点,这与她“温柔敦厚”的外露特征相融合,使得她为人人所夸赞。宝钗“会做人”,“不关已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为人...
-
读红楼梦的感悟
读红楼梦的感悟,,《红楼梦》是一部悲剧,也是一部喜剧。读罢红楼,心里酸酸的。不知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荣宁二府的家破人亡?红粉丽人的香消玉殒?还是投机分子的欺世盗名?好像每种都有一点。但总是觉得那不是全部。说它是喜剧,因为它是古往今来第一部女性的颂歌,以女性为主题的小说。在曹雪芹的笔下,“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儿是泥做的骨肉”;在贾宝玉眼里,他“见了女儿便觉得浑身清爽,见了男儿便觉得浊臭逼人”;在大观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