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的区别
词类活用只有一个解释。古今异义是古时候与现在的解释不同。
古今异义: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把古文中的字词变成了现代的词语。(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临时改变其基本语法功能去充当其它词类或基本功能未改变而用法比较特殊的现象。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非常普遍,是古代汉语的重要语法特点之一,其内容主要包括名词、形容词、数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在现代汉语中,普通名词一般不能用作状语,古今有别。
例如《小石潭记》:
1、古今异义词
全石以为底(古义为“以之为,以全石作为”,今义指“认可”)
潭中鱼可百许头(古义为“约,大约”,今常作能愿动词,可以)
崔氏二小生(古义为“年轻人”,今常作戏曲用语)
2、一词多义
从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介词,由)
隶而从者(动词,跟从,跟随)
见 下见小潭(动词,显现,呈现)
明灭可见(动词,看见)
可 潭中鱼可百许头(副词,大约)
明灭可见(副词,可以)
差 参差披拂(形容词,不齐)
其岸势犬牙差互(动词,交错)
3、词类活用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方位名词用作状语,向西)
近岸(形容词用作动词,靠近)
潭中鱼可百许头(动词用作副词,约,大约)
日光下澈(形容词用作动词,照射)
斗折蛇行(两个词均为名词用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像蛇爬行那样)
其岸势犬牙差互(名词用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
凄神寒骨(两个词均为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凄凉;使……寒冷)。
相关内容
-
苏轼词两首通假字词类活用
苏轼词两首通假字词类活用,,词类活用1、岁:岁征民间(名作状,每年)2、才:试使斗而才(名作动,有才能)3、笼: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名作状,用笼子)4、辄倾:辄倾数家之产(使动用法,使……倾尽,用尽)5、然:成然之(形容词意动,认为……是对的)6、笼:大喜,笼归(名作动,用笼子装)7、日:日与子弟角,无不胜(名作状,每天)8、高: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形容词使动,使……高,抬高)9、力:力叮...
-
柳永词两首通假字 古今异义 此类活用
柳永词两首通假字 古今异义 此类活用,,《望海潮》词类活用:烟柳画桥(烟:像烟一样。名词活用作状语)烟柳画桥(画:像画一样。名词活用作状语)云树绕堤沙(云:像云一样。名词活用作状语)菱歌泛夜(菱:采菱。名词活用作动词)嬉嬉钓叟莲娃(莲:采莲。名词活用作动词)异日图将好景(图:画图。名词活用作动词)注释:⑴望海潮:词牌名。双调一百七字,前段十一句五平韵,后段十一句六平韵。⑵东南形胜:杭州在北宋为两浙...
-
谏太宗十思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谏太宗十思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词类活用》义不赂秦,坚持正义.形容词作动词李牧连却之:动词的使动用法.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礼:礼待.名为动. 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下:吞下.名为动.日削月割,以趋于亡.日:每天.名为状.月:每月.名为状以地事秦:事,侍奉.名词作动词.惜其用武而不终也.终,坚持到底.形容词作动词《通假字》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通 餍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
阿房宫赋34段词类活用,古今异义
阿房宫赋34段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类活用1.六王毕,四海一(毕,被动用法,被灭亡;一,数词作动词,统一)2.骊山北构而西折(北、西,名词作状语,向北、向西)3.长桥卧波,未云何龙?(龙,名词作动词,出现了龙)4.复道行空,不霁何虹?(虹,名词作动词,出现了彩虹)5.辇来于秦(辇,名词作状语,坐辇车)6.朝歌夜弦(歌、弦,名词作动词,吟唱、弹奏)7.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收藏,经营...
-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词类活用:1、朝服衣冠释义:早晨,(邹忌)穿戴好衣帽。(1)、朝:名词作状语,在早上。(2)、服:名词用作动词,穿戴。2、私我也。释义:我的妻子偏爱我。私:形容词作动词,偏爱。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释义: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面刺:名词作状语,当面。4、闻寡人之耳者。释义:传到我耳朵里的人。闻:使动用法,使……听到。二、古今异义:1、邹忌讽齐王...
-
什么是舆情信息
什么是舆情信息,,舆情是舆论情况的简称,舆情信息则是反应舆情的各种信息,舆情以消息、音信、情报等载体作为媒介。舆情信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在广义方面它也叫作社会舆情信息,是属于社会信息的范畴,主要是指经过人们意识反应的,对社会能够产生一定影响的各种信息的总和。在狭义方面,它主要是指反应民众的各种思想状态以及意识方面的情况变化的文字材料。舆情信息的传播能够为一定的社会组织或者部门制定行动方案和政...
-
交代与交待的根本区别
交代与交待的根本区别,,区别如下:交代主要有三层意思:1、移交、接替,如交代工作;2、嘱咐、吩咐,如领导一再交代我们要按政策办事;3、说明、解释,如交代问题、交代政策。交待也有三层意思:1、交际接待,如交待无礼;2、吩咐、说明,如他话也没交待一句就走了;3、交账、应付,如把这些事做完,一天工作就交待了。交待的出处与详解:1、交际接待:《三国志·蜀志·杨戏传》:“交待无礼,并致奸慝,悼惟轻虑,陨身匡...
-
游褒禅山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游褒禅山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1、通假字: 长乐王回深父。 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2、词类活用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舍: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极:名词活用为动词,尽情享受)有泉侧出。 (侧:名词作状语,在一侧。)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好游...
-
陋室铭词类活用
陋室铭词类活用,,词类活用:名:名词活用动词,出名。例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灵: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显出有灵气。例句: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馨: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了芳馨。例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到扰乱。例句:无丝竹之乱耳。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劳累。例句:无案牍之劳形。上:方位名词作动词,蔓上。例句:苔痕上阶绿。绿:形容词作动词,变绿。例句:苔痕上阶绿。古今...
-
李凭箜篌引问题
李凭箜篌引问题,,一、(1)清人方扶南把这首诗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推为“摹写声音之至文”,请结合五六两句谈谈你的理解。(2)请分析此诗的艺术特色。(3)试赏析诗人写“吴丝蜀桐张高秋”的独特之处。二、1.下列诗句中加线词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A.吴丝蜀桐张高秋张:演奏 B.空山凝云颓不流颓:崩塌C.十二门前融冷光融:沉浸在 D.石破天惊逗秋雨逗:引2.对下列诗句内容解说不正确的...
-
亲爱的我的祖国
亲爱的我的祖国,,1、我爱我的祖国,我爱我的祖国,我把蓝天唱响;我爱高山大河;我爱我的祖国,我爱我的祖国,我把美丽献上;我把青春奉上;我爱我的祖国,我爱我的祖国,我踏着你的足迹,我擎起亲爱的国旗,在苦难中坚强成长。红色的生命在高天飘扬。2、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祖国就是自己的国家。简单来说,祖国是祖先开辟的生存之地,人们崇拜、爱惜和捍卫这片生生不息世代相传的土地。3、人们对祖国的感情包括了对...
-
锺与钟区别
锺与钟区别,,1、锺字是钟字的繁体字,用法、意思、读音是没有区别,完全相同的,只是写法不同。在中国大陆地区,“锺”字仅在姓氏、人名中得以保留“锺”的写法,如钱锺书、锺子期等。其他含义均被简化的“钟”字所代。2、“钟”是由多个繁体字合并简化的字,其繁体有“鐘”和“鍾”两个,“鐘”始见于西周金文,古字形从金、童声,本义为一种打击乐器。古时以钟“鐘”报时,引申指计时器,又引申为钟点、时间。“鍾”始见于春...
-
守株待兔解释
守株待兔解释,,守株待兔出自《韩非子·五蠹》记载: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根上死了,便放下锄头在树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存有侥幸心理,不要想着不劳而获,如果不付出努力,而寄希望于意外,结果只能是一事无成,不能死守狭隘经验、墨守成规。 使用这个成语主要批评不劳而获的人,天上掉馅饼的事...
-
过秦论词类活用
过秦论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① 履至尊而制六合(名词“履”带补语“至尊”,用作动词:登上.)② 子孙帝王尤世之业也(名词“帝王”带省略介词“于”的补语“万世”,用作动词:称帝称王.)③ 将数百之众(名词“将”带宾语“数百之众”,用作动词:率领.)④ 序八州而朝同列(名词“序”带宾语“八州”,用作动词:安排,布置,引申为“统辖”.)⑤ 尊贤而重士(形容词“重”带宾语“士”,用作动词:敬重、看重.)⑥...
-
掌声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
掌声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掌声如雷 掌声如潮 掌声四起 掌声雷动 经久不息 久久不息 热烈的掌声 整齐的掌声稍微夸张点的: 排山倒海 惊天动地 铺天盖地掌声:拼音:zhǎng shēng一、基本解释:鼓掌的声音。魏巍《东方》第五部第十三章:"坑道里顿时掀起一阵热烈的掌声。"孙犁《澹定集·契诃夫》:"有的从一些当代名家的作品里去学习那些能以或是已经招致了采声和掌声的'风格'。"【怎么样的掌声】热烈的...
-
赤壁赋词类活用
赤壁赋词类活用,,赤壁赋词类活用1、歌:歌窈窕之章(名作动,歌咏)2、羽:羽化而登仙(名作状,像长了翅膀似的)3、空明:击空明兮溯流光(形作名,月光下的清波)4、舞:舞幽壑之潜蛟(使动,使……起舞)5、泣:泣孤舟之嫠(lí)妇(使动,使……哭泣)6、正:正襟危坐(使动,整理,端正)7、南、西:乌鹊南飞……西望夏口(名作状,朝南、往南;朝西,往西)8、下:下江陵(名作动,攻下)9、樵:况吾与子渔樵于...
-
醉翁亭记词类活用
醉翁亭记词类活用,,词类活用1.山行六七里。山:沿着山谷,名词作状语。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然:像鸟儿的翅膀张开一样,名词作状语。3.名之者谁。名:命名,取名,名词用作动词。4.自号曰醉翁也。号:取名,名词用作动词。5.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前)乐:以……为乐,意动用法;(后)乐:乐趣,名词。6.至于负者歌于途。歌:歌曲,名词用作动词,唱歌。7.杂然而前陈者。前:在前面,名词作状语。8.太守...
-
兰亭集序词类活用
兰亭集序词类活用,,《兰亭集序》词类活用如下:1、群贤毕至:形容词作名词,贤才。2、少长咸集:形容词作名词,年轻的人,年长的人。3、映带左右:名词作动词,围绕。4、一觞一咏:名词作动词,饮酒。5、引以为流觞曲水: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流。6、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都作动词用,把……看作一样,把……看作相等。《兰亭集序》古今异义如下:1、列坐其次 古义:其,代词,指曲水。次,旁边、水边。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