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相关内容
-
闻过则喜闻善则拜的意思
闻过则喜闻善则拜的意思,,“闻过则喜,闻善则拜”的意思是,当听到有人指出自己的缺点和过错时,就会很高兴。当听到别人赞扬、称颂自己时,就会上前拜谢。形容这个人十分善良、谦逊,并且尊重他人。出处:“闻过则喜,闻善则拜”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出处简介:《孟子·公孙丑上》是儒家经典著作《孟子》中的一篇。记录了孟子的一些言行。作者简介: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 ,邹国(今山东...
-
孟子二章
孟子二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
-
《孟子》二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二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出自《孟子·公孙丑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指站在正义、仁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道义、仁义,必然陷于孤立。文章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并将这三者加以比较,层层递进。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道理。中心论点即篇首两句。孟子提出三个概念:天时、地利、人和,并将这三者加以比较,层层推进。第一段作者提出中心论点用天时...
-
《孟子》二章
《孟子》二章,,《孟子二章》出自孟子之手,别称《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具体可参考八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里面就有明确的叙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现《孟子二章》已修改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和《富贵不能淫》。中心论点应该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篇短文一开头就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观点,指明“人和”是克敌制胜的...
-
与妻书孟子两句话
与妻书孟子两句话,, 没有引用老子,用的是《孟子·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与妻书》是清朝末年革命烈士林觉民在1911年4月24日晚写给妻子陈意映的一封绝笔信。在这封绝笔信中,作者委婉曲折地表达了自己对妻子的深情和对处于水深火热中的祖国深沉的爱。他把家庭幸福、夫妻恩爱和国家前途、人民命运联系在一起;把对妻子亲人的爱和对国家人民的爱连为一体,阐述一个深刻的道理:没有国...
-
周亚夫军细柳内容概括
周亚夫军细柳内容概括,,《周亚夫军细柳》概括是周亚夫驻扎在细柳营时,汉文帝刘恒去慰问军队的事,通过其他军队和周亚夫军队的对比,表现出周亚夫忠于职守、治军严明。出自:《周亚夫军细柳》节选自《史记》中的《绛侯周勃世家》,又名《细柳营》。作者司马迁。创作背景:绛侯周勃是汉朝开国功臣。吕后家族威胁到刘氏王朝时,他与丞相陈平共谋诛诸吕,立汉文帝。周亚夫是周勃之子,先为河内守,因他的兄长绛侯周胜之有罪,他被封...
-
唐雎不辱使命原文和翻译和注释
唐雎不辱使命原文和翻译和注释,,原文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
-
《孟子》二章原文和翻译
《孟子》二章原文和翻译,,原文: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翻译:有利于作...
-
唐雎不辱使命的翻译和原文
唐雎不辱使命的翻译和原文,,原文: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
-
唐雎不辱使命名句
唐雎不辱使命名句,,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2、而君以五百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3、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4、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5、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亦头抢地耳。6、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7、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8、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这篇文章所记叙的是强国和弱国之间一场外交斗争的情况。战国...
-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翻译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翻译,,原句意思为总算尽心了。《寡人之于国也》是《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章,是表现孟子“仁政”思想的文章之一。论述了如何实行“仁政”以“王道”统一天下的问题。“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为文章点睛之笔,突出了文章主旨:只有实行仁政,才能得民心;得民心,才能得天下。这种“保民而王”的主张,实际也是孟子“民本”思想的体现。赏...
-
寡人之于国也于字的翻译
寡人之于国也于字的翻译,,于:介词,对①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寡人之于国也》介词,比②寡人之于国也 《寡人之于国也》介词,对③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寡人之于国也》介词,在④则移其民于河东 《寡人之于国也》介词,到《寡人之于国也》是《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章,是表现孟子“仁政”思想的文章之一。论述了如何实行“仁政”以“王道”统一天下的问题。“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
-
徐子曰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
徐子曰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翻译,,徐子曰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翻译是什么?该句的意思是徐辟说:“孔子(孔仲尼)经常称赞水,说: ‘ 水啊,水啊!’,从水中能得到什么启示呢?”该句出自朱熹的《孟子集注》卷八《离娄章句下》,原文节选为:徐子曰:“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孟子曰:“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苟为无本,七、...
-
关于孝敬父母的名言
关于孝敬父母的名言,,长幼有序。——孟子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子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马迁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事亲以敬,美过三牲。——挚虞父子不信,则家道不睦。——武则天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内睦者,家道昌。——林逋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苏辙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李毓秀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朱柏庐凡为父母的,莫不爱其子。——陈...
-
乌镇在哪里
乌镇在哪里,,乌镇在我国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最早它并不叫乌镇,而是分为河西和河东,河东为青镇,河西为乌镇,在解放后才统称为乌镇。现在的乌镇是我国5a级旅游风景区,同时也是中国十大魅力名镇,乌镇至今已经有六千多年的历史,属于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早在春秋时期就存在乌镇,那个时候乌镇叫乌戌,乌镇在1991年被评为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从2013年开始,乌镇每年都会举办戏剧节,有人称乌镇为鱼米之乡和丝绸之府...
-
孔子与孟子与老子的关系
孔子与孟子与老子的关系,,很多喜欢研究古代文学的人都比较认同孔子、孟子和老子的思想,通过他们不同的思想见解,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规范人和社会的行为,那么孔子与孟子与老子的关系是什么呢?老子和孔子都是春秋末期的,老子是孔子的老师,而孟子又是孔子的再传弟子,但是孔子和孟子不是同一个时期的人。此外,孔子是至圣先师,而孟子只能算是他的徒弟,而且两人在学术上的主张都不同。孔子主张“仁爱”,但孟子的主要思想是“义...
-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认为王道之始的标志是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认为王道之始的标志是,,仁政的理想最终指向了“王道”,这是孟子政治理想的最高境界.孟子在其著述中精辟地阐述:“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 不入 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减轻人民负担,遵循自然规律,人们丰衣足食,虽死无憾,这就是“王道”.它是一个很大的范畴,大体由两大部分组成...
-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是谁写的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是谁写的,,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出自《孟子》的《公孙丑章句上》,作者孟子及其学生。从人性的前提推导政治,具体说,从人人都有“不忍人之心”的仁心推导仁政。由于这种“不忍人之心”是人本身所固有的,所以,仁政也应该是天经地义的。这就是孟子的思路。孟子的推导仍然是为了推行他那毕生的追求,即“仁政”理想。但他的推导本身似乎没有产生很大影响,倒是他那推导的前提——“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产生了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