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考点

考点,重点句词:

1. 选自《孟子·告子上》,题目是编者加的。《孟子》是记录战国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孟轲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现存七篇。

2. 熊掌:熊的脚掌。古人认为珍贵的食品。

3. 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指的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4.患:祸患,灾难。

5. 辟:同“避”,躲避。

6. 如使:如果,假使,下文“使”同义。

7. 凡可以得生者:一切可以得到生存的办法。“者”在这里指代办法。

8. 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可用呢?

9.由是则生而又不用也:通过某种办法就可以得到生存,但有的人不用。是,指示代词,指某种办法。

10. 非独:不单,不仅。

11. 勿丧:不丢掉。

12.箪: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

13. 豆:古代一种木制盛食物的器具。

14. 呼尔而与之:意思是,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尔,助词。《礼记·檀弓》记载,有一年齐国大饥荒,黔敖在路上施舍粥。有一个饥饿的人用衣袖遮面而来,黔敖吆喝着让他吃粥。他说,我就是不肯吃嗟来之食才落到这般地步的。这人始终拒绝侮辱性的施舍,后来饿死了。

15. 蹴cù:用脚踢。

16. 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17.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种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万钟,这里指高位俸禄。钟,古代的量器,六斛四升为一钟。则,连词,这里表示假设,翻译成如果。辩,同“辨”,辨别。

18. 何加:有什么益处。

19.奉:侍奉。

20.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所认识的穷困贫苦的人感激我吗?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与,通“欤”,语气助词。读"鱼"

21. 乡为身死而不受: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乡,同“向”,从前。

22. 已:放弃,停止。

23. 本心:天性,天良。

24.是故:所以

25.能:保持一、整体把握

本文提出在“生”和“义”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取义的观点,并且进一步指出这是每个人都有的“本心”,那些在“义”上有亏的人不过是丧失了他们的“本心”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