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打六九头什么意思

“春打六九头”是一句民zhidao间谚语,意思是说,立春这一天,不是在五九的最后一天,就是在六九的第一天。立春在五九最后一天,就叫做“春打五九尽”;立春在六九的第一天,就叫做“春打六九头”。

春打:即打春,也就是立春。六九:冬至后的第六个九天的第一天。

在古代,通常将冬至到冬至之间的时间段(约365.25日)也就是岁实(回归年),分割为24段(每段约15日2时5刻),也就是24个节气。因为二十专四节气中每两个节气之间的间隔约为15.2天,三个节气就是45.6天(45日14小时),所以冬至的时辰就决定了立春的时间。

如果冬至时间是该天上午10点之前,那么45天之后就是立春;而如果冬至时间是上午10点之后,则就是46天之后才是立春了属。

还有一种说法是立春时间不是死的,会变动,所以出现“春打五九尾”的现象。

春打六九头,杨广要抬头是“打春牛”的风俗,就是在立春之日,造土牛以劝农事。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开封府僚在立春前一日,把春牛送入皇宫,由皇帝派人“鞭春”。然后再把春牛置于府门前,由府僚率部下鞭之。从早到晚,过路的人都可以鞭打春牛,表示鞭策耕牛,辛勤耕耘。旧历书上还往往印有《芒神春牛图》。

传说神农氏尝百草、分五谷,开始了农业,三皇五帝,都很重视农业,到周朝的时候,务农的事被提到朝议上,一面制历,一面责令地方官每年举行一次迎春的仪式。农为百业之本,春为一岁之首,这“迎春”的仪式,当然要隆重了。

立春的前一天,各地的官吏们都要洗澡,穿素服,不坐轿子不骑马,步行到郊外,聚集乡民,设桌上供。焚香叩头之外,还要在供桌前做一个土牛,让扮作勾芒神的人举鞭打土牛,这土牛被称为“春牛”,“打春牛”意思是打去春牛的懒惰,迎来一年的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