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丁解牛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句式
《庖丁解牛》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句式是宾语前置,介宾短语后置。“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代词“是”作“以”的宾语,前置;介词结构后置。
1、出处
出自先秦庄周的《庖丁解牛》。
2、原文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3、释义
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有几千头了,但刀刃锋利得就像刚在磨刀石上磨好的一样。
赏析
作者原意是用它来说明养生之道的,借此揭示了做人做事都要顺应自然规律的道理。全文可分四段。
第一段写庖丁解牛的熟练动作和美妙音响。
第二段紧接着写文惠君的夸赞,从侧面烘托庖丁技艺的精湛。
第三段是庖丁对文惠君的解答,庖丁主要讲述了自己达于“道”境的三个阶段。
第四段写文惠君听后领悟了养生的道理。
此文在写作上采用多种手法,结构严密,语言生动简练,体现了庄子文章汪洋恣肆的特点。
相关内容
-
赤壁赋文学常识
赤壁赋文学常识,,《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赋,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作者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时。此赋记叙了作者与朋友们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见所感,以作者的主观感受为线索,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反映了作者由月夜泛舟的舒畅,到怀古伤今的悲咽,再到精神解脱的达观。全赋在布局与结构安排中映现了其独特的艺术构思,情韵深致、理意透辟,在中国文学上有着很高的文学地位,并对之后的赋、散文、诗产...
-
庖丁解牛读后感50字
庖丁解牛读后感50字,,我读了《庖丁解牛》这个故事,它让我受到了许多启发。故事讲的是:庖丁被文惠君请到府上杀一头牛,只见他用手按、用肩靠、用膝盖抵、用脚踩,一会就把一头牛给杀了。文惠君惊呆了,问:“天啊,你宰牛的技术怎么会这么高超呢?”庖丁说:“我开始学宰牛时看到的是牛,而我现在看牛,它已不是一头完整的牛,而是拆下来的部分了。我宰了许多牛之后,心中有数,不用看,就知道什么地方可以下刀,什么地方不可...
-
庖丁解牛500字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庖丁解牛500字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1、庄子在《庖丁解牛》一文中,详尽的描述了庖丁为文惠君表演解牛之术,令文惠君叹服,并从中悟到了养生之道的故事。所谓“养生”真正之道,不仅仅是身体外部的锻炼,更重要的是心灵的纯净。在当今注重物质而忽视精神内在的现状下,坚持一颗纯净的心灵,何其难也!2、工作压力,生活负担,对名、利、优越物质生活的追求,令人们奔波劳顿,疲惫不堪。在这种境况下,养心就显得尤为重...
-
庖丁解牛读后感300字高中
庖丁解牛读后感300字高中,, 课文《庖丁解牛》是《庄子·内篇·养生主》里的一则寓言故事。《养生主》主要阐述养生的要领和方法。庄子以刀喻人,以筋骨盘结牛体比喻人,以筋骨盘结的牛体比喻充满着错杂的人类社会。以为不会操刀的人又砍又割,徒劳伤筋,又吃力又不讨好;不懂道理的人处事损形耗神,劳累而无效。但是,若要保全刀刃,就要尽量避免切割筋腱骨骼;若要保养身心,则要避开社会的矛盾冲突。课文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
-
庖丁解牛400字左右读后感
庖丁解牛400字左右读后感,,今天,我阅读了《成语故事》这本书中的一篇文章——《庖丁解牛》。故事主要说:古时候有一个叫庖丁的人,他宰牛的技术十分高超。有一天,有一个人叫庖丁去帮忙宰牛,只见庖丁拿起刀在牛的身上划来划去,划出了许多优美的线条,不一会的功夫就宰好了。大家都对庖丁高超的宰牛技艺佩服的“五体投地”。其实,庖丁一开始宰牛的时候一点都不熟练,可以说得上是动作笨拙,缓慢。但是通过许许多多次的练习...
-
庖丁解牛600字读后感
庖丁解牛600字读后感,,《庖丁解牛》读后感读罢《庖丁解牛》这篇文章,我对庄子的养生之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认为,我们在生活中应学会“善刀而藏之”,即在处理问题时要顺应事物发展的规律,保护自己的身心健康。在当今社会中,很多人急功近利,不认清自己的工作中的规律,累垮了身体,并成效甚微。这些人正像是“乌鸦喝水”这则寓言故事中的那只乌鸦。这只乌鸦想要喝杯子里的水,但当它把嘴伸进杯子里时却发现够不到。它费...
-
庖丁解牛读后感300字
庖丁解牛读后感300字,,1、读罢《庖丁解牛》,不禁为丁厨师“官知庄而神欲行”的刀中至境而惊叹,更对她"技经肯綮之未尝”的高超技艺钦佩不已,毕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解牛能达到这种境界也着实不易。2、再读课文,发现这篇文章有几点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3、首先,它给我们平常的解题带来了启示。庖丁刚开始解牛的时候眼前出现的是一头头完整的牛,自己也不容易找到下刀之处,然而,经过了三年的努力,庖丁眼中出...
-
庖丁解牛800字读后感
庖丁解牛800字读后感,,1、《庖丁解牛》读后感 读罢《庖丁解牛》,不禁为丁厨师“官知庄而神欲行”的刀中至境而惊叹,更对她"技经肯綮之未尝”的高超技艺钦佩不已,毕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解牛能达到这种境界也着实不易。2、再读课文,发现这篇文章有几点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3、首先,它给我们平常的解题带来了启示。庖丁刚开始解牛的时候眼前出现的是一头头完整的牛,自己也不容易找到下刀之处,然而,经过了三...
-
中国石拱桥重点段落
中国石拱桥重点段落,,1、全文可分三部分:2、第一部分(第1—2段):总说石拱桥的特点是形式优美,结构坚固,长期发挥作用。4、第二部分(第3—9段):举例具体介绍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以及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又可分四层。5、第一层(第3段):概括说明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及其特点。6、第二层(第4—5段):以赵州桥为例具体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7、第三层(第6—8段):以卢沟桥为例具体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
庖丁解牛读后感100字
庖丁解牛读后感100字,,1、读罢《庖丁解牛》,不禁为丁厨师“官知庄而神欲行”的刀中至境而惊叹,更对她"技经肯綮之未尝”的高超技艺钦佩不已,毕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解牛能达到这种境界也着实不易。2、再读课文,发现这篇文章有几点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3、首先,它给我们平常的解题带来了启示。庖丁刚开始解牛的时候眼前出现的是一头头完整的牛,自己也不容易找到下刀之处,然而,经过了三年的努力,庖丁眼中出...
-
沙漠中的绿洲绿洲指的是什么
沙漠中的绿洲绿洲指的是什么,,《沙漠中的绿洲》文中的绿洲指的是高山上的冰雪到了夏天,就会融化,顺着山坡流淌形成河流。《沙漠中的绿洲》是一篇关于环境改造与保护的课文。课文介绍了阿联酋人民在茫茫沙漠中种植并精心侍弄花草树木,建设绿洲,营造良好生存环境的壮举,表现了阿联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本文结构清晰,重点突出,语言凝炼,是培养学生语感的佳作。课文第四到第六自然段是课文的重要部分,具体介绍了阿联酋人...
-
庖丁解牛500字
庖丁解牛500字,,庄子的《养生主》中有一篇著名的文章《庖丁解牛》,讲的是庖丁解牛的过程中,手拿的地方,脚蹬的部位都非常规范,牛刀在牛的体内,依照脉络行走,避开骨头,游刃有余。整个动作按照音乐的节奏,象舞蹈动作一样熟练,所以他工作起来非常轻松,非常享受。解牛本来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但在庖丁眼里变成了一种艺术享受,为什么,因为他完全掌握了解牛的规律。联想到做人做事,何尝不是这个道理呢?人生活在这个...
-
庖丁解牛500字议论文
庖丁解牛500字议论文,,世界上的事情纷繁复杂,处理不当无形中会给人带来烦恼,如何摆脱烦恼,潇洒的处理好一切事情呢?就得象《庖丁解牛》一样,牛是复杂的,但是只要掌握了牛的肌理,就可以一刀下去,刀刀到位,轻松简单的解牛了。世上的事情也是一样的,不管它多么复杂,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充分认识和掌握事情的内在规律,处理起来就游刃有余了。庖丁顺利解牛后“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是一种悠...
-
得的地的区别
得的地的区别,,“的”、“地”、“得”都是多音字,读de的时候,都是连接前后文的助词,区别主要在于用法不同。1、的,该字有四个读音,分别为de,dī,dí,dì。(1)日常主要用法是de,助词,用于定语后,接名词。如:小溪流淌的清波、美丽的风光、社会的性质另也可用于词组后,组成”的“字结构,表示人或事物,如吃的、穿的、红的、卖菜的。还可用于句末,表示肯定的语气,如一切都会好的;他是从上海来的;她会...
-
土字旁的地的用法
土字旁的地的用法,,一、区别:1、的前面的词一般用来修饰和限制的后面的东西,说明的后面的东西怎么样。2、地前面的词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二、用法:1、的用法结构形式一般为:修饰、限制词+的+名词。例如:美味的食物,晴朗的天空,美丽的女孩,可爱的孩子,温暖的阳光,颤抖的双手,饱经风霜的脸庞。2、地结构方式一般为:修饰、限制词+地+动词。例如:快速奔跑,紧张地看着前方,平静...
-
的地得属于什么句子成分
的地得属于什么句子成分,,这三个结构助词各有所用;一、“的”是定语的标志.处在定语与主语或定语或宾语之间;表明它前边的句子成分是定语。二、“地”是状语的标志.处在状语与谓语之间,表明它前边的句子成分是状语。三、“得”是补语的标志,处在谓语与补语之间,表明它后边的句子成分是补语。扩展:“的”的使用方法。小学生看到后面是名词,用“的”就行了。什么是名词?和你的名字一样,前面不能加“不”字,不能说“不张...
-
地与得的区别
地与得的区别,,1、“地”、“得”都是连接前后文的虚词,并无实际的意思也不能单独使用,二者的区别在于用法不同。“地”是状语的标记,一般用在谓语(动词、形容词)前面。“得”是补语的标记,一般用在谓语后面。“地”是状语的标记,一般用在谓语(动词、形容词)前面。2、一般用“地”前面的词语形容“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方式一般为:形容词(副词)+地+动词(形容词)。如:他难过(形容词)地接受(动词,谓语...
-
乡土中国概念来源
乡土中国概念来源,,乡土中国》是当代社会学家费孝通创作的社会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948年。《乡土中国》是费孝通著述的一部研究中国农村的作品。全书由14篇文章组成,涉及乡土社会人文环境、传统社会结构、权力分配、道德体系、法礼、血缘地缘等各方面。在《乡土中国》中,作者用通俗、简洁的语言对中国的基层社会的主要特征进行了概述和分析,全面展现了中国基层社会的面貌。全书主要探讨了差序格局、男女有别、家族、血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