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快阁结构特点

《登快阁》结构特点:

全诗先叙事,再写景,一气贯注,如行云流水,波荡生姿,结以弄笛盟鸥,余韵无穷,集中体现了诗人的审美趣味和艺术主张。

黄庭坚《登快阁》围绕“快”字多方生发的构思特点。诗人在吟诵此诗时除了表层的“快意”,他的心境应该有一个复杂的变化过程:因公事扰人之“不快”而登阁“寻快”,在晚晴江月图中“赏快”时却因自己政坛难觅知音的处境而“失快”,而后无奈“移快”美酒,又“悟快”于归隐之乐,最后仍走下快阁回归官场,在日常“了却公家事”的现实中寻找因济世安民而得到的内心满足欣慰之“快”。

《登快阁》是北宋文学家黄庭坚写的七律。此诗作于作者在太和(今江西省泰和县)令任上。百姓的困苦,官吏的素餐,使作者有志难展,于是产生孤独寂寞之感。因此诗写在开朗空阔的背景下的忘怀得失的“快”意,终因知音难觅而产生归欤之思。全诗先叙事,再写景,一气贯注,波荡生姿,结以弄笛盟鸥,余韵无穷,集中体现了诗人的审美趣味和艺术主张,被评论家们认定为黄庭坚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