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观后感

郁达夫年轻时,家里很穷。童年生活的悲伤形成了他忧郁而敏感的性格。甚至在他的自传中,他把自己的出生称为“悲剧的诞生”,“觉得生活中的一切都是虚幻的,只有悲伤的孤独”。他似乎天生就喜欢孤独和颓废。但郁达夫不是一个颓废者。他总是关心祖国的命运和中国文化。九一八事变后,这个曾经强大的国家和灿烂的传统文化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日本侵略者一步一步地向前推进,敌人占领北平迟早会发生。《旧都的秋天》写于1934年8月。三年后的8月14日,北平陷落。郁达夫无意中为一座历史名城唱了一首悲伤的歌。

“故都”是“都”,是城市空间的一个概念;但对郁达夫来说,它代表着一种历史和文化。这更像是一段时间。这篇文章仍然描述了1930年代北平的风景和古都的秋天意义。特别是第三节提到,“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以及潭拓寺的钟声。”然而,这些特定空间的特定景观并不是作者试图描述的,而只是“想象”。因此,下面的画面呈现在我们面前:品茶观秋,秋蝗落雄蕊,闲人叹秋,秋枣遍地。对风景的描述既不详细也不真实。然而,看完它,我们知道它是北平的秋天景色,但我们不知道它在哪里,这是很常见的。过去散文对风景的描写是以“情与景交融”、“情生于景,景以情记”来完成的。谁的眼睛有纯粹客观的风景,没有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