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概括内容
1、第1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对于知识,“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起来。第2句话讲的是学习乐趣。志同道合的人来访可以增进友谊,并且可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第3句话讲的是为人态度。也是孔子认为的君子应该具有的气度与修养。
2、儒家十分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塑造理想人格,这句话就是修身的基本方法——自省。
3、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有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击,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这两点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
4、在能力范围以内,尽量广泛阅览典籍,反复思考其中的涵义,对已经听闻的知识,也要定期复习,能有心得、有领悟;并且也要尽力吸收新知;如此则进可以开拓人类知识的领域,退也可以为先贤的智能赋予时代的意义。
相关内容
-
梦圆飞天第二课时教案
梦圆飞天第二课时教案,,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课文主要写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二、精读感悟学习第一段1、读第一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这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刻。)2、有感情地朗读。3、在“神州”5号飞船发射的过程中,哪些场面给你留下的印象深刻?课文是怎样写的,谈谈你的理解。(小组交流,汇报)随机引导:(1)读二——五自然段,找出描写人们为“神州”5号航天飞船送行时的激...
-
师说常考的重点句子
师说常考的重点句子,,1、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靠他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这两句是论述教师的作用,说明从师学习的必要,这是构成中心论点的一项重要内容。2、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无论地位高低,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这一句论述了择师的态度与标准,意思是说,从师是为了学道,应不论其地位高低和年...
-
论语十二章读后感400字高中
论语十二章读后感400字高中,,说它是薄薄的一本小书,实在不假。虽然字印的斗大,再加上注释,翻译,总共也不过220页。想想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此的一本小书。若是摆在那些厚似馒头, 重似砖头,印刷精美似绣花枕头的大部头巨著之中。实在是不起眼之极了。何以想象,就是如此的一个薄薄的小书,却统治了中国近二十个世纪,彻底改变了中国的历史呢?从辩论的角度看,孔子肯定是输了,而且输得心服口服。可是如果从生活...
-
大师风范的意思
大师风范的意思,,大师风范就是博大精深的艺术造诣和渊博的知识,大师:指造诣深、享有盛誉的学者、专家、艺术家、棋手等。例子:象棋大师。佛的十尊号之一。即天人师。佛教徒称佛,也用作对和尚的尊称。诸山东大师无不涉《尚书》以教矣。 ——《史记·伏生列传》。风范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为fēng fàn,解释为风度,气派;教化,风气;犹风操。指合乎规范,可资效法的操行;指诗画文章等作品的风格;指景象。出自 南朝...
-
读书:目的和前提读后感
读书:目的和前提读后感,,书在我们世界观中种类,形形色色。而对于我们有帮助的却甚少,归根起来,不是我们没读书,而是我们读错了书。而在生活中,特别是正值青春靓丽的年轻人来说,读什么书,才会对我们的学习生涯、职业生涯、生活、爱情等方面起着促进作用。这是大家需要了解,有目的的读书才能成为自己的财富,而无目的的读书,则丧失了读书的意义。凡是付出,就有收获。而课外书的真正意义不是说,它能给你专业知识上带来多...
-
读书目的和前提表达方式
读书目的和前提表达方式,,读书的目的:就是‘读书明理’,读过书的人要能够辨是非,明黑白,把握做人做事的原则和底线。书上学到的知识首先建立起一道道德的壁垒。两个前提:指的是心境和环境!1、什么是心境就是你一定要想一下你为什么要读这本书,你想要获得什么?对自己的思维上会有哪些方面的帮助,你现在的内心是否真的想静下来去读这本书,是否真的愿意花点时间让自己有所成长,对自己问一些这样的问题,或许你就能静下心...
-
论语十二章高中选择性必修上册
论语十二章高中选择性必修上册,,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2、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
-
古人谈读书三则翻译
古人谈读书三则翻译,,《古人谈读书》是三则关于古人读书的言论总编,从《论语》、《训学斋规》、《曾文正公全集》三部文献中总结古人读书的方法。下面,我就给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古人谈读书》的翻译文。第一则翻译: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满足,教人不知道疲倦。第二则翻译:我曾经说:...
-
认得几个字在线阅读
认得几个字在线阅读,,最终又落回于孩子们的生活情境。张大春渊博深厚的文字学和历史知识,以及浓浓的人文关怀,加上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童言无忌,皆为这些我们看似熟悉的汉字做了既准确又生动,甚至有些意外的注解。而在小说家张大春的笔下,这些日常中父亲对儿女的教导、儿女与父亲的对谈也生出了无限的丰富乐趣,可谓既是有趣的家庭课堂,又是意味深长的情感教育。“之所以误读、误写、误以为是,其深刻的心理因素是我们对于认字...
-
读书:目的和前提体裁
读书:目的和前提体裁,,体裁是一篇议论文。读书的目的:就是‘读书明理’,读过书的人要能够辨是非,明黑白,把握做人做事的原则和底线。书上学到的知识首先建立起一道道德的壁垒。两个前提:指的是心境和环境。心境:就是你一定要想一下你为什么要读这本书,你想要获得什么?对自己的思维上会有哪些方面的帮助,你现在的内心是否真的想静下来去读这本书,是否真的愿意花点时间让自己有所成长,对自己问一些这样的问题,或许你就...
-
关爱的温暖作文精选
关爱的温暖作文精选,,没有花,这刹那会破坏吗?无野火都会温暖吗?无烟花一起庆祝好吗?――《不浪漫罪名》我则郑重地告诉您:无野火都会温暖,只要有爱存在!你会相信吗?那么就《回到过去》见证吧!平时不爱学习的我,终于得到了报应,这次期中考试落榜了。老师在讲台宣读成绩时,即使以前无动于衷的我这时也含着热泪。想到平时的学习态度,是公平的了。但我并不想在人生中久久徘徊,于是默默地许诺:假若即时有一个老师用关爱...
-
说木叶文章思路
说木叶文章思路,,1、第1自然段,以众多诗人作品中的“木叶”形象作引子,引出议论话题。2、第2自然段,探寻古诗中多用“木叶”的理由,排除了诗人们考虑文字洗练的因素。由“木叶”而“落木”,指出古代诗人们在前人的创造中学习,又在自己的学习中创造,使得中国诗歌如此丰富多彩。3、第3自然段,说明“木叶”“落木”与“树叶”“落叶”的不同,关键在于“木”字。在诗歌中,概念相同的词语,也有可能在形象上大有区别。...
-
学习宋庆龄事迹做合格接班人
学习宋庆龄事迹做合格接班人,,学习宋庆龄事迹做合格接班人学习宋庆龄事迹做合格接班人当我阅读《宋庆龄传》时,我的手仿佛被宋庆龄奶奶牵去了,宋庆龄奶奶每每有空的时候就教我:爱祖国高于一切;人生是花,而爱是花蜜;以耕读为本,以勤俭为德……宋庆龄奶奶的话时时刻刻激励着我。我们要学习宋庆龄奶奶爱国的精神。一支叛变的军队想逮捕孙中山,并要攻打孙中山的住处。孙中山接到秘密报告后要宋庆龄跟他一起转移,宋庆龄不同意...
-
读完三字经的读后感,500字以上
读完三字经的读后感,500字以上,,《三字经》读后感寒假中我读了国学经典《三字经》这本书,感受颇多,下面和大家说说。我觉得古人很聪明,别看那一组组句子只有三个字,可却包含了很多做人的大道理。“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这句话告诉我们要趁着年少时用功学习,不要等老了无所作为而后悔。“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这句话告诉我们人只有经过刻苦磨练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这样的句子和道理还有很...
-
爱唠叨的妈妈作文300字
爱唠叨的妈妈作文300字,,随着年级的升高,我的学习负担越来越重,爸爸在外地工作后,妈妈越来越爱唠叨了,一天到晚唠叨个没完没了,这不,今天又唠叨起来了,就因为我作文没写完,一连上QQ就给我爸说:老张,你儿子昨天又没写作文。说完,还很严肃的对我说:你不准关QQ。类似的话我都听了成千上万遍了,我都快被这样的话烦死了。唉!真拿她没办法。我真想发明一种静音水杯,把水倒到里面,这个水杯就会使喝了水的人再不想...
-
论语十二章高中必修一
论语十二章高中必修一,,《论语》十二章,是指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新版),为教育部组织编写的教材“部编版”教材,分为六三制七年级上册和五四制七年级上册,课本上的十二章论语 [1-2] ,其中多为孔子的言行,一部分是孔子弟子的言孔丘及其一部分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选自《论语译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
-
故都的秋如何体现形散神聚
故都的秋如何体现形散神聚,,散文形、神的含义。散文的“形”,指散文的外在表现形式,包括选材、结构、表达、笔法、思路等。散文的“神”,指蕴含于“形”中的思想感情,主要指散文的主题、内涵、精神、意蕴、发展线索等。如何理解现代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散文“形散”的含义。一是取材广泛,材料丰富多彩。凡是能给人以思想启迪、美的感受、情操的陶冶,使人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心旷神怡的,都可选作散文的题材。如《故都的秋》...
-
论语十二章培养兴趣
论语十二章培养兴趣,,《论语十二章》选取的内容中,《雍也》记载的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是同学习兴趣有关的内容。然而,这段话涉及的不仅仅是学习兴趣问题。知之者属于求知,好之者则属于求道,而乐之者则达到更高的境界,属于乐道。乐道可能是缘于兴趣,可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乐道又不仅仅是兴趣,更多的是包含了对规律的敬畏。《论语》十二章,是指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新版),为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