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向太空的航程是一篇什么文
![飞向太空的航程是一篇什么文](https://www.zdzd.net/z/no/111.jpg)
《飞向太空的航程》是一篇新闻稿,作者先把结果放在文章的开头,也就是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于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飞向太空的航程》一文回顾了中国人飞向太空的历程,文章开头记录了“神舟”五号升入太空的重要历史时刻,然后以时间为顺序,回顾了半世纪以来中国人的航天之路,最后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顺利进入预定轨道结束,全文结构严谨,是一篇典范的新闻佳作。
本文是一篇优秀的事件通讯报道,作者以大量的翔实的材料叙述了中国人近半个世纪的飞天梦想。叙事清晰,语言流畅生动。
俗话说:“画龙还须巧点睛。”如果把写文章比作“画龙”,那么拟题就是“点睛”。本文的题目是“飞向太空的航程”,非常醒目,又非常简约,同时又概括了本文的主要内容,限定了写作的范围。新闻通讯的标题非常重要,因为读者拿起来之后会先看标题,然后才决定看还是不看。所以记者在写新闻标题时下力气很大,新闻界有个“三分之一时间写标题,三分之一时间写导语,三分之一时间写主体”的说法,可见对新闻标题的重视。
相关内容
-
飞向太空的航程26-30分段讲解
飞向太空的航程26-30分段讲解,,《飞向太空的航程》一文回顾了中国人飞向太空的历程。 文章开头记录了“神舟”五号升入太空的重要历史时刻,然后以时间为顺序,回顾了半世纪以来中国人的航天之路,最后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顺利进入预定轨道结束,全文结构严谨,是一篇典范的新闻佳作。写作背景: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整,一艘中国的载人火箭,从酒泉的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经过21个小时、60万公里的绕行...
-
飞向太空的航程6大事件
飞向太空的航程6大事件,,《飞向太空的航程》6大事件:(1)1958年,毛泽东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批示。 (2)1960年,第一枚液体火箭发射成功。 (3)1970年4月24 日,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天空。 (4)1992年,中共中央做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 (5)“长征”系列火箭发射久经考验。 (6)“神州四号”飞船的成功发射。 《飞向太空的航程》标题含义:...
-
梦圆飞天6~12段意
梦圆飞天6~12段意,,航天飞船发射成功,杨利伟向地球发出问候,飞天梦想成真了,大家很开心。《梦圆飞天》是苏教版小学语文语文五年级下册第6课的课文。这篇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详尽地记叙了“神舟”5号飞船载着航天员杨利伟首次飞行太空的过程,表现了中国人民实现飞天梦想的无比喜悦与自豪。文章通过送行——发射——问候——梦圆的顺序,生动地描述了“神舟”5号飞船成功发射的过程,表达了中国人民实现飞天梦想的无比...
-
登泰山记作者是在什么季节登泰山的
登泰山记作者是在什么季节登泰山的,,登泰山记作者是在冬天登泰山的。创作背景:姚鼐参加纂修的《四库全书》于乾隆三十七年告成,以御史记名。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以养亲为名,告归田里,道经泰安与挚友泰安知府朱孝纯(字子颖)于此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傍晚同上泰山山顶,第二天即除夕(当年十二月小)五更时分至日观峰的日观亭后,观赏日出,写下了这篇游记。艺术特点:紧扣题目,结构严谨,语言精简,用词生动,修辞巧妙,...
-
神奇的克隆悬念导入语
神奇的克隆悬念导入语,,一是为了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把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部分提到前面,加以突出;二是为了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三是为了表现效果的需要,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这篇课文具体介绍了克隆的含义以及克隆的重大意义,同时向人们展示了克隆技术的诱人前景。《西游记》里的孙大圣,紧急关头常常把下一把毫毛,再吹一口气,毫毛立刻变成了一群和自己一模一样的孙悟空.这当然是神话...
-
烛之武退秦师句式归纳
烛之武退秦师句式归纳,,烛之武退秦师文言句式有省略句、判断句、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例如,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这是判断句。(一)判断句1、是寡人之过也(用“也”表判断)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通过语意直接表判断)(二)倒装句1、宾语前置句夫晋,何厌之有(“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正常语序:有何厌)2、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①以其无礼于晋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③佚之狐...
-
中国与西方的文化资源 陈炎读后感
中国与西方的文化资源 陈炎读后感,,陈炎《中国与西方的文化资源》读后感《中国与西方的文化资源》着眼于现状的分析,两两比较,从文化结构到具体领域比出两者的差异短长。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极其浓厚的集体主义特点,它所提倡的是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相结合。在集体主义的作用下,在个人利益与团体利益相冲突时,个人利益必然会为团体利益让步,以此得到利益最大化。在农耕文化的条件下,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基本上是相统一的,个人...
-
梦圆飞天提问题
梦圆飞天提问题,,问题: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回答:《梦圆飞天》这篇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生动详细地记叙了“神舟”五号飞船载着航天员杨利伟首次飞行太空的过程,表现了中国人民实现飞天梦想的无比喜悦与自豪。,表现了中国人民实现飞天梦想的无比喜悦与自豪。《梦圆飞天》是苏教版小学语文语文五年级下册第6课的课文。这篇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详尽地记叙了“神舟”5号飞船载着航天员杨利伟首次飞行太空的过程,表现了...
-
白杨礼赞从标题上看文章体裁为
白杨礼赞从标题上看文章体裁为,,《白杨礼赞》的体裁是散文。《白杨礼赞》是现代作家茅盾于1941年所写的一篇散文。作者以西北黄土高原上“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的白杨树,来象征坚韧、勤劳的北方农民。歌颂他们在民族解放斗争中的朴实、坚强和力求上进的精神,同时对于那些“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也投出了辛辣的嘲讽。文章立意高远,形象鲜明,结构严谨,语言简练。艺术特色:作者以白杨树象征中国共产...
-
梦圆飞天能提出什么问题
梦圆飞天能提出什么问题,,梦圆飞天能提出什么问题问题: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回答:《梦圆飞天》这篇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生动详细地记叙了“神舟”五号飞船载着航天员杨利伟首次飞行太空的过程,表现了中国人民实现飞天梦想的无比喜悦与自豪。,表现了中国人民实现飞天梦想的无比喜悦与自豪。 《梦圆飞天》是苏教版小学语文语文五年级下册第6课的课文。这篇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详尽地记叙了“神舟”5号飞船载着航天员...
-
探界者钟扬中的段落结构
探界者钟扬中的段落结构,,《“探界者”钟扬》段落结构:1、第一部分(1-3段)开头用拟南芥引出钟扬的作用,简述了钟扬的身份及生命历程。用拟南芥象征并赞扬钟扬的普通、质朴、顽强。2、第二部分“英雄少年”:写了钟扬考入中科大,进入中科院工作,“胁迫”妻子结婚。3、第三部分“种子达人”:写了钟扬不讲究住房,致力于采集种子。4、第四部分“科学队长”:写了钟扬热爱科普。5、第五部分“接盘”导师”:写了钟扬敢...
-
敬业与乐业的分论点是什么
敬业与乐业的分论点是什么,,中心论点是:我确信,敬业于乐业四字是人类生活不二法门。分论点是:在“敬业”中,分为"敬业的作用"和"敬业的必要性";在“乐业”中分“乐业的作用”和“乐业的必要性”。本课文共有9段,总体结构是“总一分一总”式:1、开头总起全篇;然后分别论述敬业和乐业,两个分论点平行并列;最后总结全篇。条理清晰,纲举目张。2、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问题,揭示全篇论述中...
-
梦圆飞天近义词四字
梦圆飞天近义词四字,,美好 【近义词】优美、美妙、美丽、俊美 。《梦圆飞天》是苏教版小学语文语文五年级下册第6课的课文。这篇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详尽地记叙了“神舟”5号飞船载着航天员杨利伟首次飞行太空的过程,表现了中国人民实现飞天梦想的无比喜悦与自豪。文章通过送行——发射——问候——梦圆的顺序,生动地描述了“神舟”5号飞船成功发射的过程,表达了中国人民实现飞天梦想的无比喜悦与自豪。...
-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如何体现形散神聚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如何体现形散神聚,,本文是一篇典型的形散神不散的散文,结构明晰,主旨多元。文章一至三节,点出作者居住的山村隐藏着一段兴哀史;中间部分,作者由眼前景生发联想,抒发了独特的人生感悟;末节,总括自然风物给作者的启迪。在笔法上,全文构思的结构方式是相似的:作者选取了一个已经消逝山村的自然风物,叠加作者丰富的想象,把一个山村的过去和现在交替呈现在读者面前,赋予对自然、对人生的独特感悟,让人生...
-
读书:目的和前提公开课
读书:目的和前提公开课,,一、教学目标:1. 理清文章结构层次,了解层进式的论证结构,掌握文章严谨的逻辑顺序。2. 理解并阐释文中的主要内容,学会筛选并整合信息。3. 领会作者的思想观点,明确阅读经典对一个人获得教养的意义。二、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和写作思路,了解作者的观点,鉴赏文章的重点语句。思维发展与提升:学习运用作者以自身为例论证观点的方法。探讨了解...
-
乡土中国人治与法治
乡土中国人治与法治,,《乡土中国》是费孝通著述的一部研究中国农村的作品。全书由14篇文章组成,涉及乡土社会人文环境、传统社会结构、权力分配、道德体系、法礼、血缘地缘等各方面。在《乡土中国》中,作者用通俗、简洁的语言对中国的基层社会的主要特征进行了概述和分析,全面展现了中国基层社会的面貌。全书主要探讨了差序格局、男女有别、家族、血缘和地缘等。该书语言流畅,浅显易懂。...
-
故都的秋如何体现形散神聚
故都的秋如何体现形散神聚,,散文形、神的含义。散文的“形”,指散文的外在表现形式,包括选材、结构、表达、笔法、思路等。散文的“神”,指蕴含于“形”中的思想感情,主要指散文的主题、内涵、精神、意蕴、发展线索等。如何理解现代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散文“形散”的含义。一是取材广泛,材料丰富多彩。凡是能给人以思想启迪、美的感受、情操的陶冶,使人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心旷神怡的,都可选作散文的题材。如《故都的秋》...
-
乡土中国9到11章与书名的联系
乡土中国9到11章与书名的联系,,1、第九篇 《无讼》,点明了中国在从乡土社会蜕变的过程中法治秩序与礼治秩序的矛盾,现行的司法制度在乡下产生了很多的副作用。2、第十篇 《无为政治》,论述了社会冲突中的“横暴权力”与社会合作中的“同意权力”,但在农业性的乡土社会中“无为”的政治是最现实也是最理想的。3、第十一篇 《长老统治》,指明在中国传统乡土社会的权力结构中,与“横暴权力”和“同意权力”并存的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