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诗五首的主旨
短诗五首文章主旨 《月夜》中,诗人面对艰难处境表现出独立的坚强性格和奋斗精神,显示出“五四”前夕一代 青年的个性觉醒。 《萧红墓畔口占》是一首悼亡诗,表达了对逝去友人的怀念以及对自己和友人的生命之旅的追 索和反思。
《断章》这首诗描绘了两幅优美的画面,暗示着人生中许多“相对”的关系,表现了人物、事 物间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
《风雨吟》表现了一个年轻人在面对难以预料的人生之路时,对人生方向与目标的茫然。同 时,也表现了“我”作为一个有志青年,面对苦难的中国所产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统一》中,聂鲁达站在政治家的高度,认为叶、花、树木等所有万物都是统一的,世间万 物都是平等的,表达了诗人向往和平、呼吁和平的强烈愿望。
相关内容
-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11段的看法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11段的看法,,这一段是说,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中国学生的现状是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功课成绩很好而不会做研究。这里指出了中国学生的短处及产生的不良后果。《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这既是文章标题,也是本文的中心论点。“格物致知”就是通过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实地的探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作者是一位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深受传统教育的影响,也因此在学习和科研中...
-
在柏林二战背景资料
在柏林二战背景资料,,奥莱尔的《在柏林》创作背景是一战。这是一篇微型小说,作者隐去了背景及过程的交代,甚至连人物的姓名都没有,而是把战争的惨烈后果直接推到读者面前。一对老夫妇的三个儿子先后在战场上阵亡了,老妇人由痛心到绝望,最后导致精神失常。而头发灰白的老父又成了战时后备役老兵,在上前线之前,只好把孤苦无依的老妇人送往疯人院。这是战争中一个家庭的毁灭,更是千千万万个家庭的缩影。...
-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2课时教案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2课时教案,,一、复习导入:1、这篇演讲词简短精要,朴实通俗,深入浅出,读来亲切有味,没有说教气息,这种风格也是漫谈式论说文的一个特点。这种风格的形成除了语言的明白通俗外,与行文的灵活和说理方法的多种多样也是分不开的。采用的说理方法:一是引用古语。如:开头引用《大学》中的“格物”“致知”,指出它的基本意思。第三段中引用了《大学》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八...
-
红楼梦感受最深之处
红楼梦感受最深之处,,曹雪芹在《红楼梦》里,讲述了一个贵族贾家从兴盛到衰落的故事。在那个贵族家庭里,大多是一些挥霍享受,专讲吃喝玩乐、放债收租的寄生虫。有些人表面上道貌岸然,内心却肮脏卑劣。小说主人公,{星尘物语},贾家公子贾宝玉和他表妹林黛玉是一结贵族习气,反对封建礼教的青年。结果林黛玉抱病郁郁而终,贾宝玉离家出走。而那个贵族大家庭,在享尽荣华富贵之后,也像腐朽的大厦一样,呼啦啦地倒塌了。曹雪芹...
-
芦花鞋300字读后感
芦花鞋300字读后感,,《芦花鞋》主要写了青铜一家因为家境清苦,又想让孩子们过上好日子,一家人冬闲才会编织芦花鞋。青铜天天背着几十双芦花鞋去买,不怕冷,背后又有一股多么不可动摇的精神在支持他!在还剩下十双芦花鞋时,下了一尺厚的雪,北风呼啸,但青铜却准时起床了,他要去卖鞋,我好像听到了青铜、坚不可摧的声音:我们要过好日子!当芦花鞋卖完时,一个人失望而归,青铜的目光落在了自己脚上的芦花鞋上,一个瞬间的...
-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300字缩写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300字缩写,,《大学》里说道: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即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明朝大理论家王阳明“格”竹子失败的经验告诉我们,探察外界不是探讨自己。科学进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以探察竹子为例,如果想得到关于竹子的知识,只有靠科学实验,消...
-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教案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教案,,本文是作者一个报告文学的一部分,是一篇漫谈式的议论文。作者在开头就提出了论题: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全文围绕这个论题展开论述。这篇文章包含了丁肇中先生对于自然科学的认识,对于中国传统教育的反思,以及对于中国教育更新观念、顺应国际潮流的企盼。应引导学生在这几方面获得启示,受到教益。【学习目标】1、了解“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及其对于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从整体上把握文...
-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11.12段论证方法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11.12段论证方法,,《应有格物致知精神》11段论证方法:事实论证。12段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第6到10段从理论上记述了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针对中国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传统的中国教育状况,分析了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并联具体实例和自己的实际,提出中心论点:我们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即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不管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
-
石头书这篇短文有什么启发
石头书这篇短文有什么启发,,石头书的启发:只有保持“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勤于思考和研究,才能从生活中学到更多的知识。这篇课文通过川川磊磊两位小朋友与勘探队员的交谈,介绍了许多有关岩石的知识,表现了两位小朋友热爱科学、探求知识的强烈愿望。通过学习,我了解到石头像书册。上面有雨点留下的脚印;波浪留下的足迹;树叶、贝壳、小鱼……的图纹。这些小小的化石上能传达出这么多的信息,这是一本充满奥秘的“书”。...
-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800字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800字,,“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致知,获得知识”。“格物致知”是什么?就是通过探查物体而得到知识。任何一个新知识的获得,任何一个新事物的发明,都是建立在不断探察新事物之上的。我国的传统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大学》中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天地,从而追求如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这早已不适应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这个物质大爆炸的时代。我...
-
静女表达了男主人公什么情感
静女表达了男主人公什么情感,,《静女》是写青年男女幽会的诗歌,表现了男子对恋人温柔娴静的称赞以及对她的深深情意,体现出年轻男女之间纯美爱情的美好。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爱情的歌颂与追求。《国风·邶风·静女》,原诗为: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白话译文:娴静姑娘真可爱,约我城角楼上来。故意躲藏让我找,急得抓耳...
-
延安,我把你追寻读后感300字
延安,我把你追寻读后感300字,,学习了《延安,我把你追寻》这一首诗后,我深有感触。在我还没有开始学的时候,心里就纳闷了,“当时的延安生活很艰苦,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呢?”原来,延安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才使全国人民把希望寄托在延安,各地进步青年也纷纷奔向延安。而这种延安精神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为崇高理想献身的精神,革命队伍内互相关心、互相安护的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350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350,,原文节选:我非常荣幸地接受《了望》周刊授予我的“情系中华”征文特别荣誉奖。我父亲是受中国传统教育长大的,我受的教育的一部分是传统教育,一部分是西方教育。缅怀我的父亲,我写了《怀念》这篇文章。多年来,我在学校里接触到不少中国学生,因此,我想借这个机会向大家谈谈学习自然科学的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囚书”。“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
-
短诗五首提问题
短诗五首提问题,,1、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诗人“结庐在人境”,为什么又说“而无车马喧”呢?3、结合你对陶渊明思想的了解,说说你是如何理解诗中的“而无车马喧”和“心远地自偏”的?4、“此中有真意”,你认为所谓的“真意”指什么?5、诗歌的名句是哪几句?你是如何理解这几句诗的?6、“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比喻什么?7、诗人引用吕尚、伊尹的故事的目的是什么?8、你认为“停杯投箸不能...
-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原文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原文,,我非常荣幸地接受《瞭望》周刊授予我的“情系中华”征文特别荣誉奖。我父亲是受中国传统教育长大的,我受的教育的一部分是传统教育,一部分是西方教育。缅怀我的父亲,我写了《怀念》这篇文章。多年来,我在学校里接触到不少中国学生,因此,我想借这个机会向大家谈谈学习自然科学的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四书”。“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
-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11.12段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11.12段,,《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分段概括段意:第一部分(1~2段):提出问题: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要格物致知(即实验)。第二部分(3~12段):分析问题。第1层(3~5段):分析中国教育不重视格物致知的社会根源。举例格物是格已,这种观点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第2层(6~10段):分析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第3层(11~12段):指出中国学生偏于理论,轻视实验,偏于...
-
壶口瀑布有什么特点作者在写景中蕴含了怎
壶口瀑布有什么特点作者在写景中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壶口瀑布的特点 :1)作者运用了侧面烘托或侧面描写的修辞手法。衬托出壶口黄河的气势。作者想表达赞美祖国的壮丽河山。2)作者想表达的是中华名族的勇往直前、无往不胜的坚强名族精神。赞美中华名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3)两次原因是通过对比、层递的手法凸显主题。作者在写景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作者热爱壶口瀑布,赞美黄河不屈不挠、奋勇向前的精神。扩展资...
-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5段段意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5段段意,,《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第5段段意:阐述儒家格物的观点不能适应当今世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文主题:本文由古代文化典籍引出观点,以王阳明和作者自己的例子为论据,论证了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号召中国学生追求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这样才能有所建树。《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文脉:本文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个思路来行文的。开篇提出论题“学习自然科学的中国学生应该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