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作者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作者是当代诗人舒婷。
此诗精选了一组组意象,描述了中国过去的贫穷,和人民千百年来的梦想与苦难,亦展现了中国让人振奋的崛起和新生,深情地抒发了诗人自己对祖国的无比热爱、无限期盼和献身决心。前两节沉郁、凝重,充满对祖国灾难历史、严峻现实的哀痛;后两节清新、明快,流露出祖国摆脱苦难、正欲奋飞的欢悦;全诗交融着深沉的历史感与强烈的时代感,涌动激情,读来令人荡气回肠。舒婷是在中国正遭受十年浩劫的动乱中成长的。她初中毕业后即下乡插队,后又当过工人。在国家蒙难、人民遭殃的混乱岁月,备尝艰辛的舒婷,内心的迷惘、痛苦可想而知;"四人帮"粉碎了,她又是何等的满怀喜悦!
相关内容
-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的意思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的意思,,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的意思:渔父微微一笑,拍打着船板离屈原而去。《渔父》出自《楚辞》,东汉文学家王逸认为:“《渔父》者,屈原之所作也。“ 是屈原在被流放后,政治上被迫害,个人人生遇到了一种困顿,处在困恶之境下创作出来的作品。茅盾《楚辞与中国神话》和郭沫若《屈原研究》认为非屈原作品,而是屈原的学生宋玉或战国时期楚国的人而作。蔡靖泉《楚文学史》亦引以上观点。主张各异,...
-
等待观后感范文大全800字
等待观后感范文大全800字,,越王勾践在被吴王夫差打败后没有自暴自弃,没有放弃,他选择了“卧薪尝胆”,选择了隐忍坚持。在等待了许多年后,终于一举歼灭了吴国,打败了吴王夫差,重新夺回自己的国家。勾践的史例证明了在沉寂中崛起,在等待中迸发。同样是兵败的项羽在自己遇到困境的时候却选择了乌江自刎。他缺乏的是面对江东父老的勇气,缺乏的是沉下后等待浮起的决心。于是他只能成为一代末路英雄,成为乌江边一座不倒的丰...
-
登泰山记200字
登泰山记200字,,《登泰山记》是清代姚鼐在乾隆年间创作的泰山题材著名散文。文章描述了作者冒雪登泰山观赏日出的经过,描写了泰山的雄奇形势,并考察纠正了泰山记载的错误,文字简洁生动,写景尤为出色,是桐城派古文的名篇。学者王克煜将这篇散文和杨朔的《泰山极顶》、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冯骥才的《挑山工》并称为现代泰山四大著名散文。创作背景:姚鼐参加纂修的《四库全书》于乾隆三十七年告成,以御史记名。乾隆三...
-
诫子书中诸葛亮的人物形象
诫子书中诸葛亮的人物形象,,《诫子书》中诸葛亮的人物形象:品格高洁、才学渊博。《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文章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从文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全文语言清新雅致,说理平易近人,作者运用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使这封家书成为后世历...
-
安塞腰鼓七八两自然段仿写
安塞腰鼓七八两自然段仿写,,乒乓球比赛一拍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两个球艺精湛手持球拍的运动员,如两个在草原上博弈的雄狮,狂舞在你面前。惊雷一样,是响亮的球声;闪电一样,是飞驰的球速;流星一样,是挥舞的球拍;雨珠一样,是流淌的汗水;烈火一样,是奔放的激情。诺大的体育馆内,爆发出一场多么激烈,多么奔放,多么激动人心的比赛啊——乒乓球!这场比赛,使平静的观众立即变得激动了,使沉寂的空气囊时变得活...
-
谈中国诗课后题答案
谈中国诗课后题答案,,你读过不少中国诗,也读过一些外国诗,你认为中国诗有哪些特征?作者对中国诗的特征是怎样阐述的?你怎样评价作者的观点?设题意图:高中生已经读过一些外国诗,更读了不少中国诗,应该对中国诗的特点有一些认识。因此引导学生在原有认识的基础上阅读课文,可以与作者更好地沟通,对中国诗的特征有更深的认识。参考答案:第一问。中国诗的特征,可依学生的认识自由理解,共同探讨。教师也可引导学生边阅读课...
-
青山不老感悟
青山不老感悟,,青山不老感悟:“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这是什么地方呢?这竟是中国的晋西北,干旱、霜冻、沙尘暴盘踞之地!我不觉惊诧了,“这样的地方,怎会有文章开头的那一片绿色?”原来,是因为那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他在65岁时居然组织了7位老汉共同治理山沟。在老伴过世时,他顾不得悲伤,更加坚定要“绿化环境到死”的信念;在女儿要接他去享清福时,他却不...
-
听抗战故事读后感100字
听抗战故事读后感100字,,对于现在处于和平时期的我们,对于正在纪念抗战胜利的我们,千万不要忘记60年前的那段耻辱!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指导下,中国人民经过八年抗战,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自己的贡献。70年前,一名中国记者登陆刚刚投降的日本进行采访,把他在日本的见闻和感受都记录了下来,告诫中国人:所...
-
青山不老作者
青山不老作者,,《青山不老》是梁衡创作的散文作品。本文向我们介绍了一位山野老农用15年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以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们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梁衡,1946年出生于山西霍州,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著名散文家、学者、记者、新闻理论家、政论家和科普作...
-
雷雨二少爷是谁的孩子
雷雨二少爷是谁的孩子,,周冲是周朴园的二儿子。说《雷雨》是中国话剧史上的一座丰碑,一点都不过分,强烈的戏剧冲突,鲜明的人物形象,再加上历代艺术家的真情演绎,这就构成了《雷雨》的厚重基石。周冲是朝阳,他孩子气,天真,善良,又有点冲动。这几乎是一个完美的孩子啊。可是四凤不爱他。周冲的悲剧就在于他懂得爱的时候没有遇到一个更好的导师,当然当他遇到繁漪般的女人后会不会和周萍一样,那还两说,一直觉得周冲很可惜...
-
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800字
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800字,,他,是一名外交官,而她曾是一名高级教师。退休后他们奔赴贵州偏远山区支教。9年来,他们一直持续他们的执教生涯, 9年后,他们被评为最美乡村教师。他们就是朱敏才,孙丽娜。执教了- -生,敬业了- -生。他们生活艰苦,但仍坚持教学,他们上课风趣,让人一下就能学会。朱敏才说,把孩子们培养成很有用的,对国家很有用的人才,那我觉得就很了不起,他们爱国爱学生,为祖国效力是他们的心愿...
-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11.12段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11.12段,,《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分段概括段意:第一部分(1~2段):提出问题: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要格物致知(即实验)。第二部分(3~12段):分析问题。第1层(3~5段):分析中国教育不重视格物致知的社会根源。举例格物是格已,这种观点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第2层(6~10段):分析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第3层(11~12段):指出中国学生偏于理论,轻视实验,偏于...
-
安塞腰鼓5-7段仿写
安塞腰鼓5-7段仿写,,1、钢琴:流水一样,是汩动的音符;清风一样,是耳畔的余音;夜莺一样,是清脆的调子;繁花一样,是变幻的节奏;涟漪一样,是段段的旋律.2、飞箭一样,是运动员冲过起跑线的速度;烈火一样,是他们澎湃的激情;流星一样,是他们飞奔的身影;虎啸一般,是他们冲刺时的呐喊。3、 斗牛一样,是矫健的风姿;雨滴一样,是流下的汗水;虎啸一样,是冲刺时爆发的呐喊;流星一样,是他们奔跑的步伐。4、闪电...
-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5段段意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5段段意,,《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第5段段意:阐述儒家格物的观点不能适应当今世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文主题:本文由古代文化典籍引出观点,以王阳明和作者自己的例子为论据,论证了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号召中国学生追求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这样才能有所建树。《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文脉:本文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个思路来行文的。开篇提出论题“学习自然科学的中国学生应该怎样...
-
梦游天姥吟留别哪里的山
梦游天姥吟留别哪里的山,,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天姥山位于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境内,从地理上看,天姥山是天台山脉的一部分,位于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境内的,但它实际是李白诗中的梦中圣山。天姥山得名来自“王母”,是新昌一邑之主山,由拨云尖、细尖、大尖等群山组成,是一片连绵起伏、气势磅礴的群峰。天姥山在现代名不见经传,但在古代知识分子心目中,天姥山却是一座备受敬仰的高峰。早在唐以前,天姥山就已经是中国文人向往的...
-
短诗五首的意象
短诗五首的意象,,《月夜》托物言志,塑造了“我”在严寒下不妥协,在孤独中不退缩的形象,表现了“五四运动”前夕觉醒的一代知识分子追求独立自由、崇尚光明的意识和探索真理的精神与人格。《萧红墓畔口占》包含着对好友盛年而逝的惋惜和悲痛,对亡友真挚的怀念,对生命之旅深沉的感慨与反思。平淡的文字、平静的描述背后潜藏着长久的辛酸与刻骨的悲痛。《断章》一诗以两组意象构成的图景中主客位置的转换,抒发了诗人的一种哲理...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体会80字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体会80字,,《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鲁迅先生儿时在家时在百草园得到的乐趣,以及在三味书屋读书时的乏味生活。 鲁迅先生的这篇充满对童年回忆的散文,表达了鲁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 揭示了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私塾教育的尖刻矛盾。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
-
十六年前的回忆里出现的人物关系
十六年前的回忆里出现的人物关系,,1、两代人或者三代人之间的关系。2、可能是夫妻关系。3、拥有关系。《十六年前的回忆》是革命先驱李大钊的女儿、中国现代作家李星华于1943年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是回忆录,写了作为父亲的李大钊对家人的关怀、爱护,作为革命者的李大钊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回忆了父亲被害的全过程,内容真实可信,语言朴素自然,既具有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