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有格物致知精神3部分

结构三部分:

(1).开始提出问题,亮出观点,吸引听众;

(2).中间部分为重点内容,阐述中心;

(3).结尾前后呼应,总结,提出祝愿以及希望,鼓舞激励听众。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考点三:常考字词

1、注音

瞭望(liào) 缅怀( miǎn ) 肇(zhào) 彷徨( páng huáng )儒家(rú) 埋没(mò) 华裔(yì)

2.解释

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

致知:获得知识。

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

袖手旁观: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

考点四:整体感知

1.本文观点: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2.格物致知”出处及含义:

出处:《大学》开篇之“大学之道”,

含义:从探索物体而得到知识。(文中丁肇中认为“格物致知”:

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二、探索应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

3.文章结构:

一、(1—2段):提出问题,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

二、(3—12段):分析问题,传统教育的弊病(一中国学生存在的问题;二作者经历),论述实验精神的重要性。

三、(13段):解决问题,总结全文,揭示格物致知精神的意义,并提出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