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我把你追寻读后感100字
1.当我仔细阅读了《延安,我把你追寻》这篇优美而又生动的现代诗之后,令我深有感悟。作者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延安精神,热情地抒发了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
2.在作者的笔下,把对延安的热爱之情表达的淋漓至尽,在这篇课文里充满了对延安精神的赞美和崇敬,也让我知道原来的日子有多么艰苦,我们现在的生活多么美好。
3.正因为有了革命先辈的延安精神,艰苦奋斗、军民团结,才有了今天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我们更要珍惜现在,努力学习为将来创造更美好的生活打下坚实基础,来报答革命先辈的流血和牺牲。
相关内容
-
壶口的黄河读后感100字
壶口的黄河读后感100字,,万水汇一口,直下千丈落。临渊声震耳,飞瀑湿衣袂,心悸骨寒彻。耳聋头晕不可立,身欲倒兮山欲摧,俱向万丈壶底没。下龙洞兮临绝崖,吞飞浪兮激狂涛,探壶底岸崩豁。九龙怒吼正相搏,欲使天坠九州裂。地府龙宫为之毁,太白临流亦摧颜,壮士到此魂胆啜。河之水,万千折,东赴海,不停歇。放眼傲睨众山小,胸中亦有黄河决。君不见自古黄河流不尽,中间多少英雄血?奔流万里东入海,炎黄儿女尽豪杰。汇入...
-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300字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300字,,读了丁肇中先生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一文深有同感,认识到我们学生在学习方法上确实有很多弊病,但对于丁先生对“格物致知”的理解我仍抱有疑问,因此就借这次机会来谈谈我个人的看法.文章中说“真正”的格物致知是“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并就此认为格物致知就是“我们所谓的实验”.韩维志在译评《大学》时就曾明确指出《大学》的原文缺少对“格物致知”的阐释,古人因此也做了诸多不同的见解,...
-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读后感50字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读后感50字,,读完《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我被肖邦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感深深地打动了。作为祖国花朵的我们,应该像肖邦一样热爱祖国。《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主要内容:本文写波兰音乐家肖邦在异国他乡不忘亡国之恨,在国外他不忘国耻,投入到音乐创作之中,在他弥留之际,他请求把心脏带回祖国,表达了对祖国的眷恋和热爱。课文分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波兰被欧洲列强瓜分,肖邦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
-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13段论证思路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13段论证思路,,论证思路:首先要说明应有格物致知的思想来源,然后再通过其来源然后进行分析论证,最后要写出论证后对该文的想法。其范例为格物致知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源于《礼记‧大学》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论述的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此段。文章解析:作者从科学发展历史的角度,重申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
-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1、《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中心论点是应有格物致知精神。2、“格物致知”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乃儒家专门研究事物道理的一个理论。《现代汉语词典》2012年发行的第六版将“格物致知”解释为:“推究事物的原理,从而获得知识。”3、“格物致知”就是通过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实地的探察就是所谓的实验。作者是一位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深受传统教育的影响,也因此在学习和科研中吃尽了苦头...
-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4个实施论据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4个实施论据,,1、道理论证:例如本文两处引《大学》中的句子作为论据,证明自己的论点。2、对比论证。例如第七段,第八段和第九段的开头语句。本文论证的展开。文章在开头两段提出什么是格物致知精神以后,先从中国古代入手,进行反面论证,再提出自己的认识做正面论证。在正面论证中,作者先论述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再论述实验精神在应付今天世界环境中的重要性。论证作用:使论述有权威性,增强说服...
-
青山不老反思
青山不老反思,,青山不老课后反思: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这一切将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青山不老》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脉络清晰,重点突出,即通过...
-
纪念白求恩2到4段主要内容
纪念白求恩2到4段主要内容,,第一段着重论述学习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在介绍白求恩生平事迹的基础上, 先以一个长句从理论上将列宁主义所主张的国际主义作了具体说明, 然后指出: " 白求恩同志是实践了这一条列宁主义路线的。" 这就不言而喻论证了白求恩是国际主义者, 从而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他的" 不远万里,来到中国" , "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 的精神, 当然是国际主义精神。紧接着以第二个长句从我国...
-
猎人海力布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猎人海力布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告诉我们人一定要有一种勇敢探索的精神;《猎人海力布》,主要写了海力布在打猎的时候救了龙王的女儿——小白蛇。龙王以财物答谢,小白蛇再三叮嘱只让他要他龙王口中的宝石,这宝石可以听懂动物说话,但不能告诉别人,告诉别人就会石化。最后他要了宝石,自从有了宝石,打猎就方便多了,一天他听了一对鸟说今天这座岛要被洪水淹没,他赶忙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大家,大家都逃难了,而他却变成了石头了。...
-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3部分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3部分,,结构三部分:(1).开始提出问题,亮出观点,吸引听众;(2).中间部分为重点内容,阐述中心;(3).结尾前后呼应,总结,提出祝愿以及希望,鼓舞激励听众。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考点三:常考字词1、注音瞭望(liào) 缅怀( miǎn ) 肇(zhào) 彷徨( páng huáng )儒家(rú) 埋没(mò) 华裔(yì)2.解释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致知:获得知识。不知所措...
-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7-10段如何推进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7-10段如何推进,,应有格物致知精神7-10段:分析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中心论点是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格物致知”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乃儒家专门研究事物道理的一个理论。《现代汉语词典》2012年发行的第六版将“格物致知”解释为:“推究事物的原理,从而获得知识。”“格物致知”就是通过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实地的探察就是所谓的实验。作者是一位美籍...
-
梅岭三章翻译及原文
梅岭三章翻译及原文,,《梅岭三章》是中国共产党人陈毅在被国民党四十六师围困时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陈毅虽然处在危难之际,但献身革命的决心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心却矢志不移。他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后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艰苦创业,勇往直前,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梅岭三章》诗碑现建于大余县梅关乡梅山村黄坑北侧山坡上。广东省南雄一块《梅岭...
-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观点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观点,,《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中心论点是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格物致知”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乃儒家专门研究事物道理的一个理论。《现代汉语词典》2012年发行的第六版将“格物致知”解释为:“推究事物的原理,从而获得知识。”“格物致知”就是通过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实地的探察就是所谓的实验。作者是一位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深受传统教育的影响,也因此在学习和科研中吃尽了苦头,所以特...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300字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300字,,细读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享受着不时从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烂漫。鲁迅先生的这篇充满对童年回忆的散文,包含了鲁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突然间, 我仿佛看到了幼年的鲁迅,趁大人不注意, 钻进了百草园。他与昆虫为伴, 又采摘野花野果,然后与玩伴一起捕鸟, 但由于性急,总是捕不到很多。在三味书屋,虽然有老先生的教诲, 却仍抵不过...
-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主要内容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主要内容,,1、《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的主要内容:全文先提出论题“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而后指出传统教育的弊病,接着作者从科学发展历史的角度分析科学上的实验精神的重要性,然后作者指出中国学生偏重于理论而轻视实验的事实,并以个人的经验为证揭露了传统教育的弊病,最后作者呼吁年轻学生要有格物致知精神。2、《应有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的作者是美籍华裔物理学家丁肇中。全文是一篇议论文,...
-
安塞腰鼓8――11段仿写
安塞腰鼓8――11段仿写,,这足球,使时间变得停滞了,使冷淡变得沸腾了,使悲伤变得快乐了 使寂静的高原立即变得热闹了;使混沌的心灵立即变得明晰了;使凝滞的白云立即变得活跃了。 使宁静的操场立即变得沸腾,使平静的心情立即变得激动,使无精打采的精神立即变得振奋。使人想起,大浪淘天,冲击岩石。使人想起,狂风阵阵,掠过树林。使人想起,暴雨倾盆,扫过田野。《安塞腰鼓》是当代作家刘成章创作的一篇散文。文章写安...
-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2至12段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2至12段,,(第2-12段):论述论题。这部分是文章的主体。可分为两层:第一层(第2-5段):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病。第二层(第6-12段):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格物致知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源于《礼记‧大学》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论述的『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此段。但《大学》文中只有此段...
-
青山不老24篇读后感
青山不老24篇读后感,,读了《青山不老》我为文中的老人而感动。《青山不老》写了:老人为青山付出了许多年青春,把青山变成了美丽的绿洲。老人不仅留下了青山,还与环境作斗争,绿化环境,保护环境。老人不容易才绿化了青山,造福人类。如果我们破坏环境就对不起老人了。老人的女儿几次让老人享清福,但老人都不答应。老人一定想,自己还活着这段时间,得多种树,造福人类。让人们过上好日子。不顾自己为别人着想。我们生活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