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窗词语解释
![天窗词语解释](https://www.zdzd.net/z/no/143.jpg)
亦作“ 天牕 ”。亦作“ 天牎 ”。1.设在屋顶上用以透光和通风的窗子。 唐 李白 《明堂赋》:“藻井綵错以舒蓬,天牕赩翼而衔霓。” 宋 范成大 《睡觉》诗:“寻思断梦半瞢腾,渐见天窗纸瓦明。” 明 马愈 《马氏日抄·奇盗》:“一夕,有偷儿自天牎中下,检其细輭,仍从屋上逸去。”《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九回:“听着街上打过五更,一会儿天窗上透出白色来,天色已经黎明了。” 茅盾 《天窗》:“于是乡下人在屋面开一个小洞,装一块玻璃,叫做天窗。”
指山崖、洞窟顶部透光的缝隙。 汉 应劭 《汉官仪》卷下:“ 太山 盘道,屈曲而上,凡五十餘盘,经 小天门 、 大天门 ,如从穴中视天窗矣。” 唐 钱起 《登覆釜山遇道人》诗之一:“攀崖到天窗,入洞穷玉溜。”
比喻报纸版面局部删除后留下的成块空白。 鲁迅 《书信集·致谢六逸》:“看近来稍稍直说的报章,天窗满纸。” 邹韬奋 《经历》五六:“有些报纸上的社论被他们完全抽去……第二天社论的地位便是一大片雪白,完全开着天窗,这是在别处所未见的。”
相关内容
-
一二位是近义词的四字词语
一二位是近义词的四字词语,,唇齿相依、融汇贯通、颠沛流离、狼狈为奸、辗转反侧、蒙昧无知、惊慌失措、忐忑不安。1、唇齿相依,汉语成语,拼音是chún chǐ xiāng yī,意思是嘴唇和牙齿互相依靠。比喻双方关系密切,相互依存。出自《三国志·魏书·鲍勋传》。主谓式;作定语;含褒义,形容国家、地区、人际之间的关系。示例时有虞、虢二国,乃是同姓比邻,唇齿相依,其地皆连晋界。——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高...
-
每周断食一天的好处
每周断食一天的好处,,断食在概念上的解释是保持亲近至上意识的状态,断食的种类共有三种,一种是完全断食法,这一种是每隔一个月断食1次,另外两种是不完全断食法和减食法,不完全断食法是慢慢的减少餐量,只吃少量的饭菜。而断食法是吃七八分饱。还有一些人会采取每周断食一天的方法,那么每周断食一天的好处是什么呢?每周断食一天的好处主要有以下几点,1、能够让大脑变得比较清醒,还能够让人集中思考。2、没有像平日一样...
-
书愤拼音版解释注释
书愤拼音版解释注释,,shūfèn书愤[sòng]lùyóu宋·陆游zǎo suìnàzhīshìshìjiān,zhōng yuán běi wàng qìrúshān。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lóu chuán yèxuěguāzhōu dù,tiěmǎqiūfēng dàsàn guān。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sāi shàng zhǎng chéng kōng zìxǔ,...
-
我的长生果24个四字词语
我的长生果24个四字词语,,流光溢彩津津有味天长日久如醉如痴浮想联翩悲欢离合牵肠挂肚如饥似渴不言而喻黯然神伤千篇一律大显身手心安理得这篇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上册的略读课文是著名作家叶文玲的一篇散文,主要是回忆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阐明读书的特有感受以及读书对自己生活的影响,全篇情感真挚,层次分明。作者满含深情地回忆了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他的读物由叫做"香烟人"的小画片到连环画,到文艺书籍和中外名著...
-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600-800字作文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600-800字作文,,1、《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中心论点是应有格物致知精神。2、“格物致知”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乃儒家专门研究事物道理的一个理论。《现代汉语词典》2012年发行的第六版将“格物致知”解释为:“推究事物的原理,从而获得知识。”3、“格物致知”就是通过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实地的探察就是所谓的实验。作者是一位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深传统教育的影响,也因此在学习...
-
必将的近义词
必将的近义词,,“必将”的近义词有“一定、必定、必然、注定”等等,“必将”的意思指的是“必定、将会”,代表着对某件事物的肯定,而“一定、必定、必然、注定”也是指对某件事物的肯定。这几个词语所代表的含义都是一样的,所以可以将其定义为近义词。近义词指的是意思相近的词语,它们之间所代表的含义有着一定的相似性,并且可以相互取代,“必将”与“一定、必定、必然、注定”这几个词语所代指的含义都是一样的,它们都能...
-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1、《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中心论点是应有格物致知精神。2、“格物致知”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乃儒家专门研究事物道理的一个理论。《现代汉语词典》2012年发行的第六版将“格物致知”解释为:“推究事物的原理,从而获得知识。”3、“格物致知”就是通过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实地的探察就是所谓的实验。作者是一位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深受传统教育的影响,也因此在学习和科研中吃尽了苦头...
-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3部分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3部分,,结构三部分:(1).开始提出问题,亮出观点,吸引听众;(2).中间部分为重点内容,阐述中心;(3).结尾前后呼应,总结,提出祝愿以及希望,鼓舞激励听众。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考点三:常考字词1、注音瞭望(liào) 缅怀( miǎn ) 肇(zhào) 彷徨( páng huáng )儒家(rú) 埋没(mò) 华裔(yì)2.解释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致知:获得知识。不知所措...
-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7-10段如何推进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7-10段如何推进,,应有格物致知精神7-10段:分析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中心论点是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格物致知”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乃儒家专门研究事物道理的一个理论。《现代汉语词典》2012年发行的第六版将“格物致知”解释为:“推究事物的原理,从而获得知识。”“格物致知”就是通过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实地的探察就是所谓的实验。作者是一位美籍...
-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观点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观点,,《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中心论点是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格物致知”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乃儒家专门研究事物道理的一个理论。《现代汉语词典》2012年发行的第六版将“格物致知”解释为:“推究事物的原理,从而获得知识。”“格物致知”就是通过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实地的探察就是所谓的实验。作者是一位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深受传统教育的影响,也因此在学习和科研中吃尽了苦头,所以特...
-
小石潭记悄怆幽邃怎么读
小石潭记悄怆幽邃怎么读,,悄怆幽邃【拼音】qiǎo chuàng yōu suì【解释】形容非常寂静幽深.悄怆:忧伤的样子;邃:深【出自】《小石谭记》作者:柳宗元【原文节选】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原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
精神的三间小屋生字词拼音解释
精神的三间小屋生字词拼音解释,,广袤mào:开阔,广阔。 积攒zǎn:一点一点地聚集。 宽宥yòu:宽恕,原谅。 游弋yì:在水中游动。 困厄è:(处境)艰难窘迫。 濡rú养:滋养。 麾huī下:将旗之下,文中指手下,手中。 嘟囔nang:不间断地小声自言自语。 灰烬jìn:物品燃烧后的灰和烧剩下的东西。 轻觑qù:轻视,小看。 坍tān塌:倒塌,崩塌。 矗chù立:高耸地立着。 自惭形秽huì:...
-
芦花鞋词语解释
芦花鞋词语解释,,搓进[cuō]葵花[kuí]祈求[qí]遗憾[yí hàn]雪屑[xiè]。这篇课文通过青铜采芦花,一家人忙碌做芦花鞋到青铜努力卖芦花鞋,光脚踏雪回家等一系列情节,体现了青铜执着、朴实和坚韧不拔的性格。【段落划分】第一部分(1——8自然段):写青铜一家人为了增加收入,编织了一百零一双芦花鞋。第二部分(9——14自然段):写一个大雪天,青铜不顾家人的劝说到镇上去卖芦花鞋。第三部分(...
-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的论证思路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的论证思路,,论证思路:首先要说明应有格物致知的思想来源,然后再通过其来源然后进行分析论证,最后要写出论证后对该文的想法。其范例为格物致知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源于《礼记‧大学》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论述的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此段。理性知识:文中只有此段提及格物致知,却未在其后作出任何解释,也...
-
社戏5到9段心情变化的词语
社戏5到9段心情变化的词语,,心情变化的词语:盼望——焦急——失望——猜测——沮丧、赌气——高兴、有希望——兴高采烈.这样写突出了要去看社戏的迫切心情,为写看社戏的乐趣做铺。《社戏》是现代文学家鲁迅写于1922年的短篇小说,发表于同年12月《小说月刊》第13卷12号,后收入小说集《呐喊》。这篇小说以作者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依据,用第一人称写“我”20年来三次看戏的经历:两次是辛亥革命后在北京看京戏...
-
孙权劝学考点及答案
孙权劝学考点及答案,, 1、解释加点的词。(1)卿言多务,孰若孤(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3)寻复南奔(4)涉猎经史,兼有才干2、翻译句子。(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2)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4、 吕蒙在短时间内才略惊人长进的原因是什么?5、 傅永为什么能够“发愤读书”?6、 吕蒙、傅永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附阅读答案:【古今异义词】1、博士:古义:当时掌管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学位的最...
-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讲给谁听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讲给谁听,,揭示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美籍华裔物理学家,丁肇中先生的报告中的一篇漫谈式的议论文。作者先阐明格物致知精神在今天的重要性,而后揭示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首先,指出传统教育的弊病。作者解释“四书”中“格物”和“致知”的意思,是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这与现代学术的基础实地探察,即实验,恰恰是一致的。然后,分析科学上的实验精神的重要性。作者从科学发展历史的角度,重申新的知识只能通...
-
邹忌讽齐王纳谏问题及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问题及答案,,12、请从两篇短文中各找出(归纳)一个成语。(2分)13、与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中加点字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皆以置从美于徐公B、奉命于危难之间C、管夷吾举干士D、其不已也,告之于帝14、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2分)(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15.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每小题3分)(1)能谤讥于市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