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的论证思路

论证思路:首先要说明应有格物致知的思想来源,然后再通过其来源然后进行分析论证,最后要写出论证后对该文的想法。其范例为

格物致知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源于《礼记‧大学》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论述的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此段。

理性知识:

文中只有此段提及格物致知,却未在其后作出任何解释,也未有任何先秦古籍使用过格物与致知这两个词汇而可供参照意涵,遂使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成为儒学思想的难解之谜。《现代汉语词典》2005年发行的第五版将“格物致知”解释为:“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

作者从科学发展历史的角度,重申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验得到,而不是由自我探讨就可求到的。阐述了实验的过程和要求:实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实验要有小心具体的计划,要有一个目标作为探索过程的向导。作者以探察竹子的性质为例,说明要得到关于竹子的知识,只有靠科学实验,消极观察、袖手旁观是无济于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