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作者简介
一、作者简介
丁肇中,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主要从事高能物理学研究。1974年领导小组在实验中发现新粒子,并导致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新粒子的发现,使粒子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二、故事背景
本文是丁肇中于1991年10月1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情系中华”大会上接受特别荣誉奖时发表的演讲。在这篇演讲词中,丁肇中以一个科学家的身份,对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进行反思,提倡以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去探索世界上的未知事物。
相关内容
-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1976年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1976年,,此文论述王阳明格竹的故事,观点与丁肇中先生相似,可以为佐证。现节选与本课相关部分。科学初到中国的时候,没有相当的译名,当时的学者就译做“格致”。格致是“格物致知”的缩写。大学里有一句“致知在格物”,但没有说明“格物是什么或是怎样做。到了宋朝,许多哲学家都下过“格物”的解说,后来竟有六七十家的不同解说。其中最有势力的一个解说是程子(程颐)朱子(朱熹)合作的……程子朱了确...
-
短诗五首的主旨
短诗五首的主旨,,短诗五首文章主旨 《月夜》中,诗人面对艰难处境表现出独立的坚强性格和奋斗精神,显示出“五四”前夕一代 青年的个性觉醒。 《萧红墓畔口占》是一首悼亡诗,表达了对逝去友人的怀念以及对自己和友人的生命之旅的追 索和反思。 《断章》这首诗描绘了两幅优美的画面,暗示着人生中许多“相对”的关系,表现了人物、事 物间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 《风雨吟》表现了一个年轻人在面对难以预料...
-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11段的看法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11段的看法,,这一段是说,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中国学生的现状是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功课成绩很好而不会做研究。这里指出了中国学生的短处及产生的不良后果。《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这既是文章标题,也是本文的中心论点。“格物致知”就是通过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实地的探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作者是一位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深受传统教育的影响,也因此在学习和科研中...
-
在柏林二战背景资料
在柏林二战背景资料,,奥莱尔的《在柏林》创作背景是一战。这是一篇微型小说,作者隐去了背景及过程的交代,甚至连人物的姓名都没有,而是把战争的惨烈后果直接推到读者面前。一对老夫妇的三个儿子先后在战场上阵亡了,老妇人由痛心到绝望,最后导致精神失常。而头发灰白的老父又成了战时后备役老兵,在上前线之前,只好把孤苦无依的老妇人送往疯人院。这是战争中一个家庭的毁灭,更是千千万万个家庭的缩影。...
-
第一次发现濒临危机的动物读后感
第一次发现濒临危机的动物读后感,,今天我看了第一次发现濒临危机的动物,这是一本儿童科普经典的动物类书籍,这本书展示了一个神奇的动物世界。第一次发现里面有很多我们见过和没有见过的动物,像鱼类有金qiāng鱼、小海豚、噬人鱼和腔棘鱼,到目前为止,我们也可以在大海或者海洋里见过。我们没有见过的动物有一种鸟类是渡渡鸟,它是一种奇怪的鸟,嘴巴像钩子一样,它曾经生活在毛里求斯岛,不过到现在为止,这种鸟类已经被...
-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内容概括50字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内容概括50字,,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主要内容概括:《恐龙无处不有》:这篇短文从恐龙的化石无处不有证明了“板块构造”理论的正确。《被压扁的沙子》:这篇短文以“被压扁的沙子”作论据,证明了恐龙的灭绝是某个星体撞击地球造成的。两篇就同一问题从不同角度思考,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文章给了我们一个有益的启示: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有新的发现;要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方...
-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2课时教案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2课时教案,,一、复习导入:1、这篇演讲词简短精要,朴实通俗,深入浅出,读来亲切有味,没有说教气息,这种风格也是漫谈式论说文的一个特点。这种风格的形成除了语言的明白通俗外,与行文的灵活和说理方法的多种多样也是分不开的。采用的说理方法:一是引用古语。如:开头引用《大学》中的“格物”“致知”,指出它的基本意思。第三段中引用了《大学》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八...
-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改编故事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改编故事,,老屋到现在还站在那儿,边晒太阳,边听小蜘蛛讲故事。有一天早晨老屋发现小蜘蛛不见了,非常着急,他很担心小蜘蛛被别的动物捉走给吃掉了。就在这个时候,小蜘蛛回来了,他对老屋说:“我现在有了一个新家了,就那棵大树上,请不用担心我。”老屋这才放心了。在一个寒冬腊月的冬天,老屋还站在那里,有一个脆弱的声音在说:“老屋,你可以让我住一个冬天吗?”老屋的墙裂了一大道痕,笑着说:“哦,原...
-
芦花鞋300字读后感
芦花鞋300字读后感,,《芦花鞋》主要写了青铜一家因为家境清苦,又想让孩子们过上好日子,一家人冬闲才会编织芦花鞋。青铜天天背着几十双芦花鞋去买,不怕冷,背后又有一股多么不可动摇的精神在支持他!在还剩下十双芦花鞋时,下了一尺厚的雪,北风呼啸,但青铜却准时起床了,他要去卖鞋,我好像听到了青铜、坚不可摧的声音:我们要过好日子!当芦花鞋卖完时,一个人失望而归,青铜的目光落在了自己脚上的芦花鞋上,一个瞬间的...
-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300字缩写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300字缩写,,《大学》里说道: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即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明朝大理论家王阳明“格”竹子失败的经验告诉我们,探察外界不是探讨自己。科学进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以探察竹子为例,如果想得到关于竹子的知识,只有靠科学实验,消...
-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教案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教案,,本文是作者一个报告文学的一部分,是一篇漫谈式的议论文。作者在开头就提出了论题: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全文围绕这个论题展开论述。这篇文章包含了丁肇中先生对于自然科学的认识,对于中国传统教育的反思,以及对于中国教育更新观念、顺应国际潮流的企盼。应引导学生在这几方面获得启示,受到教益。【学习目标】1、了解“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及其对于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从整体上把握文...
-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11.12段论证方法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11.12段论证方法,,《应有格物致知精神》11段论证方法:事实论证。12段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第6到10段从理论上记述了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针对中国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传统的中国教育状况,分析了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并联具体实例和自己的实际,提出中心论点:我们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即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不管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
-
石头书这篇短文有什么启发
石头书这篇短文有什么启发,,石头书的启发:只有保持“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勤于思考和研究,才能从生活中学到更多的知识。这篇课文通过川川磊磊两位小朋友与勘探队员的交谈,介绍了许多有关岩石的知识,表现了两位小朋友热爱科学、探求知识的强烈愿望。通过学习,我了解到石头像书册。上面有雨点留下的脚印;波浪留下的足迹;树叶、贝壳、小鱼……的图纹。这些小小的化石上能传达出这么多的信息,这是一本充满奥秘的“书”。...
-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800字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800字,,“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致知,获得知识”。“格物致知”是什么?就是通过探查物体而得到知识。任何一个新知识的获得,任何一个新事物的发明,都是建立在不断探察新事物之上的。我国的传统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大学》中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天地,从而追求如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这早已不适应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这个物质大爆炸的时代。我...
-
古代文化常识对死的说法
古代文化常识对死的说法,,1.按身份等级 谓天子死为“崩”或“驾崩”,诸侯死为“薨”,大夫死为“卒(zu)”,一般官员死称“逝”,士死曰“不禄”,庶人(平民)死曰“死”。 清代对王、公、侯、伯的世爵之死,称为“薨”;有官职、有名望的死曰“卒”。2.按年龄 不满20岁死曰“殇”,此又分三类:8~11岁为“下殇”,12~15岁“中殇”。16~19岁为“上殇”。但男子已订婚,女子已许嫁者则不为“殇”。...
-
延安,我把你追寻读后感300字
延安,我把你追寻读后感300字,,学习了《延安,我把你追寻》这一首诗后,我深有感触。在我还没有开始学的时候,心里就纳闷了,“当时的延安生活很艰苦,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呢?”原来,延安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才使全国人民把希望寄托在延安,各地进步青年也纷纷奔向延安。而这种延安精神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为崇高理想献身的精神,革命队伍内互相关心、互相安护的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350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350,,原文节选:我非常荣幸地接受《了望》周刊授予我的“情系中华”征文特别荣誉奖。我父亲是受中国传统教育长大的,我受的教育的一部分是传统教育,一部分是西方教育。缅怀我的父亲,我写了《怀念》这篇文章。多年来,我在学校里接触到不少中国学生,因此,我想借这个机会向大家谈谈学习自然科学的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囚书”。“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
-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原文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原文,,我非常荣幸地接受《瞭望》周刊授予我的“情系中华”征文特别荣誉奖。我父亲是受中国传统教育长大的,我受的教育的一部分是传统教育,一部分是西方教育。缅怀我的父亲,我写了《怀念》这篇文章。多年来,我在学校里接触到不少中国学生,因此,我想借这个机会向大家谈谈学习自然科学的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四书”。“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