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嵬(其二)原文
![马嵬(其二)原文](https://www.zdzd.net/z/no/285.jpg)
1、《马嵬·其二》唐代: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2、译文
徒然听到传说,海外还有九州,来生未可预知,今生就此罢休。
空听到禁卫军,夜间击打刀斗,不再有宫中鸡人,报晓敲击更筹。
六军已经约定,全都驻马不前,遥想当年七夕,我们还嗤笑织女耕牛。
如何历经四纪,身份贵为天子,却不及卢家夫婿,朝朝夕夕陪伴莫愁。
3、这是一首政治讽刺诗,锋芒指向了李唐前朝皇帝唐玄宗。先用“海外”“更九州”的故事概括方士在海外寻见杨妃的传说,而用“徒闻”加以否定。“徒闻”者,徒然听说也。意思是:玄宗听方士说杨妃在仙山上还记着“愿世世为夫妇”的誓言,“十分震悼”,但这有什么用?“他生”为夫妇的事渺茫“未卜”;“此生”的夫妇关系却已分明结束了。怎么结束的,自然引起下文。一方面是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保不住宠妃,另一方面是作为普通百姓的卢家能保住既“织绮”、又能“采桑”的妻子莫愁。诗人由此发出冷峻的诘问:为什么当了四十多年的皇帝唐玄宗还不如普通百姓能保住自己的妻子呢?前六句诗,其批判的锋芒都是指向唐玄宗的。用需要作许多探索才能作出全面回答的一问作结,更丰富了批判的内容。
相关内容
-
马嵬其二情感赏析
马嵬其二情感赏析,,创作背景编辑 播报此诗咏叹马嵬事变。马嵬事变发生于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之后。李商隐生活在晚唐那种国势颓危的氛围下,这不能不使他对历史抱有更多的批判意识,对政治怀有更多的拯救情绪,对荒淫误国者含有更多的痛恨心理,因此写下这组诗以达讽喻之意。 [3] [4] 作品鉴赏编辑 播报整体赏析这两首诗互相联系,应当参读。第一首从杨贵妃赐死马嵬的事实论说。安禄山的冀马燕...
-
马嵬其二全诗赏析
马嵬其二全诗赏析,,唐天宝十四年(755年),东平郡王、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从范阳起兵叛乱。范阳即幽州,在今河北省,古属燕国、冀州。“冀马燕犀动地来”即是说此事件。逃难路上,六军威迫唐玄宗下令缢死了“红粉”杨玉环。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初,玄宗也抑郁而死。所以说他“自埋红粉自成灰”。杨贵妃佳人绝色,明皇认为她能“倾国倾城”,以至放心地“从此君王不早朝”。果真如此,危难来时只要玉环使个媚眼,就不愁安...
-
氓800字作文
氓800字作文,,《氓》中的女主人公,由于是女性,她相当感性,相信爱情的她在对氓的感情中付出了真心和全部的爱。为了一个她心爱的男人,她无怨无悔,哪怕带上嫁妆连同一颗诚挚的心陪着氓艰难度日她也乐得开怀。在感情世界中,氓是王,她只是屈服氓的姬妾,卑微而低贱,没有一点点身份可言。然而,这一切的一切她都承受下来,默默无言,只因她深爱着氓,很深很深的爱着。但氓,却因着她对他的爱而骄傲起来,也不再珍惜那份感情...
-
辛弃疾的第一首诗词
辛弃疾的第一首诗词,,绍兴三十二年腊月二十二日,立春。偏安的南宋政权已经传了两代,宋高宗禅位给了儿子宋孝宗,自己以太上皇的身份开始享乐。禅位已经过了半年,而改元一般在春节之后,所以年号还是绍兴。对于居住在京口的辛弃疾来说,这一天也是意义非凡,因为这是南归后的第一个立春。辛弃疾曾经憧憬过南归之后的生活,可惜天不遂人愿,北伐始终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更令他想象不到的是,这个梦,居然终其一生,也没能如愿。...
-
马嵬其二名句
马嵬其二名句,,1、锦瑟 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2、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3、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4、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本诗首联哀悼早逝却是真实。颔联以庄子亡妻鼓盆而歌和期效望帝化成子规而啼血,间接地描写了人生的悲欢离合。颈联以鲛人泣珠和良玉生烟的典故,隐约地描摹了世间风情迷离恍惚,可望而不可置。最后抒写生前情爱漫不经心,死后追忆已经惘然的难以排...
-
马嵬其二手法
马嵬其二手法,,这两首诗互相联系,应当参读。第一首从杨贵妃赐死马嵬的事实论说。安禄山的冀马燕犀动地而来,不仅攻下洛阳,而且攻破潼关。玄宗皇帝带着杨贵妃等人仓皇出逃,在禁军兵变的胁迫下不得不令杨贵妃自尽。个中曲折,内涵丰富。陈鸿《长恨歌传》和白居易《长恨歌》已有详尽叙述。杨贵妃的专宠导致杨家权势熏天,杨国忠乱政,安禄山叛变,结果是杨贵妃因为“女人祸水”成为替罪羊被杀。那么,宠她的人,即好色荒淫的玄宗...
-
马嵬其二李商隐翻译及赏析
马嵬其二李商隐翻译及赏析,,1、译文:徒然听到传说,海外还有九州,来生未可预知,今生就此罢休。空听到禁卫军,夜间击打刀斗,不再有宫中鸡人,报晓敲击更筹。六军已经约定,全都驻马不前,遥想当年七夕,我们还嗤笑织女牛郎。如何历经四纪,身份贵为天子,却不及卢家夫婿,朝朝夕夕陪伴莫愁。2、注释:马嵬(wéi):地名,杨贵妃缢死的地方。《通志》:“马嵬坡,在西安府兴平县二十五里。”《旧唐书·杨贵妃传》:“安禄...
-
马嵬其二用典
马嵬其二用典,,《马嵬》其二是一首政治讽刺诗,以李隆基(唐玄宗)、杨玉环(杨贵妃)的故事为抒情对象,诗中隐含作者对唐玄宗的强烈批评之意。其中在尾联用“卢家有莫愁”之典,包含强烈的对比:一方面是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保不住宠妃,另一方面是作为普通百姓的卢家能保住既"织绮"、又能"采桑"的妻子莫愁。诗人由此发出冷峻的诘问:为什么当了四十多年的皇帝唐玄宗还不如普通百姓能保住自己的妻子呢?...
-
马嵬其二表现手法
马嵬其二表现手法,,1、表现手法:夹叙夹议及对比的手法一开头夹叙夹议,先用“海外”“更九州”的故事概括方士在海外寻见杨妃的传说,而用“徒闻”加以否定。“徒闻”者,徒然听说也。意思是:玄宗听方士说杨妃在仙山上还记着“愿世世为夫妇”的誓言,“十分震悼”,但这有什么用?“他生”为夫妇的事渺茫“未卜”;“此生”的夫妇关系却已分明结束了。怎么结束的,自然引起下文。尾联也包含强烈的对比。一方面是当了四十多年皇...
-
诗经两首关雎蒹葭原文
诗经两首关雎蒹葭原文,,【原文】 诗经•关雎•先秦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注释】关关雎(jū)鸠(jīu):雎鸠鸟不停地叫。雎鸠,水鸟名,即鱼鹰。传说它们情意专一洲:水中的陆地窈窕:文静美好的样子荇菜:水草名,一种可食的水...
-
五人墓碑记原文及翻译
五人墓碑记原文及翻译,,1、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2、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独五人之皦皦,何也?3、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
写一篇爱的奉献读后感
写一篇爱的奉献读后感,,爱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爱是悠远流长的春水;爱是一曲浪漫的全曲……人们常说谎言是可耻的,但在《爱的奉献》之中让我体会到了善意的谎言有时是一种爱的表现,这对夫妇同是追逐理想、热爱艺术的青年,但为了对方,他们放弃了自己的最爱,共同干起了最不符合他们身份的事,或许他们从未想过会变成今天这样但他们无怨无悔,还告诉对方自己在追逐他们的理想,但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们知道对方...
-
马嵬其二人物形象
马嵬其二人物形象,,1、这是一首政治讽刺诗,锋芒指向了李唐前朝皇帝唐玄宗。2、一开头夹叙夹议,先用“海外”“更九州”的故事概括方士在海外寻见杨妃的传说,而用“徒闻”加以否定。“徒闻”者,徒然听说也。意思是:玄宗听方士说杨妃在仙山上还记着“愿世世为夫妇”的誓言,“十分震悼”,但这有什么用?“他生”为夫妇的事渺茫“未卜”;“此生”的夫妇关系却已分明结束了。怎么结束的,自然引起下文。3、次联用宫廷中的“...
-
马嵬其二赏析
马嵬其二赏析,,这是一首政治讽刺诗,锋芒指向了李唐前朝皇帝唐玄宗。一开头夹叙夹议,先用“海外”“更九州”的故事概括方士在海外寻见杨妃的传说,而用“徒闻”加以否定。“徒闻”者,徒然听说也。意思是:玄宗听方士说杨妃在仙山上还记着“愿世世为夫妇”的誓言,“十分震悼”,但这有什么用?“他生”为夫妇的事渺茫“未卜”;“此生”的夫妇关系却已分明结束了。怎么结束的,自然引起下文。次联用宫廷中的“鸡人报晓筹”反衬...
-
马嵬(其二)赏析
马嵬(其二)赏析,,这是一首政治讽刺诗,锋芒指向了李唐前朝皇帝唐玄宗。次联用宫廷中的“鸡人报晓筹”反衬马嵬驿的“虎旅传宵柝”,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处境和心情已跃然纸上。“虎旅传宵柝”的逃难生活很不安适,这是一层意思。和“鸡人报晓筹”相映衬,暗示主人公渴望重享昔日的安乐,这又是一层意思。再用“徒闻”和“无复”相呼应,表现那希望已幻灭,为尾联蓄势,这是第三层意思。“虎旅传宵柝”本来是为了巡逻和警卫...
-
马嵬其二主要内容
马嵬其二主要内容,,1、原文:马嵬·其二唐代:李商隐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2、译文:徒然听到传说,海外还有九州,来生未可预知,今生就此罢休。空听到禁卫军,夜间击打刀斗,不再有宫中鸡人,报晓敲击更筹。六军已经约定,全都驻马不前,遥想当年七夕,我们还嗤笑织女耕牛。如何历经四纪,身份贵为天子,却不及...
-
马嵬其二翻译及赏析
马嵬其二翻译及赏析,,其二译文:徒然传说海外还有九个大州。来生未可预料今生已经到头。空听到禁军在夜间敲着梆子,不再有宫里的鸡人报晓击筹。就在这天六军全都停马不发,当年七夕枉自讥笑织女牵牛。为什么做了四十多年的皇帝,还不及卢家夫婿能长伴莫愁!赏析:这是一首政治讽刺诗,锋芒指向了李唐前朝皇帝唐玄宗。一开头夹叙夹议,先用“海外”“更九州”的故事概括方士在海外寻见杨妃的传说,而用“徒闻”加以否定。“徒闻”...
-
五人墓碑记五人身份
五人墓碑记五人身份,,五人墓碑记五人身份: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五人墓碑记》的作者是明代文学家张溥。作者简介:张溥(1602年—1641年),字乾度,一字天如,号西铭,南直隶苏州府太仓州(今属江苏太仓)人,明朝晚期文学家。崇祯四年进士,选庶吉士,自幼发奋读书,明史上记有他“七录七焚”的佳话,与同乡张采齐名,合称“娄东二张”。张溥曾与郡中名士结为复社,评议时政,是东林党与阉党斗争的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