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琴俱亡名师讲解

教学目标:

1、体会兄弟之间的至爱亲情。

2、感受作品之中的人物和事件,引起对自己家庭生活的回忆和共鸣。

3、对作品之中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的理解与把握。

4、体味其简洁的语言。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世说新语》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2、《人琴俱亡》之中,初具的小说艺术特色。

3、子猷前后的表现是否矛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课堂提问:同学们通过预习对《世说新语》有何认识?了解哪些?(通过提问:1、查学生的预习效果。2、有利于更好的掌握这一方面知识。)

二、读书(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对作品有大概的把握,反复读书培养语感,为翻译,背诵奠定基础)

1、学生朗读作品,教师纠正字音:

笃(dǔ)都(dū)丧(sāng)(sàng)了(liǎo)舆(yú)调(tiáo)恸(tng)

2、朗读课文

3、师范读课文(注意在范读期间,容易读错的字音要重读)

三、对文中主要人物的把握:

学生活动:学生读出他们课下找到的相关资料

(一)子猷:王徽之,是王羲之之子,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在《世说新语》中对其生平逸事有大量记载。

(二)子敬:王献之,王羲之之子。东晋著名书法家。主要作品《洛神赋》

四、扫清字、词、句等障碍(使学生能掌握作品大意,为理解作品中心思想奠定基础)

小组活动:

1.以平时要求的四人为一小组活动。

2.结合工具书、课下注释读课文。

3.读懂课文,把握大意,全班交流。

课堂检测一:找出下列翻译的不当之处。

1、原文: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

翻译:子猷向左右问:“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

改错:左右:近旁的人,这里指近侍

2、原文:语时了不悲。

翻译:说完话后根本就不悲哀。

改错:说话时完全不悲伤。了:完全

3、原文:便径入坐灵床上。翻译:(子猷)从小路上走向灵床。

改错:(子猷)径直坐在灵床上。

2、比较阅读:(分析人物形象)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1、子猷、子敬兄弟感情深厚,在上面两个语段之中都有反映

2、子猷对弟弟有深厚的情谊,但弟弟死后他一开始并没有哭,这是为什么?你能从语段二之中找到答案吗?

(教师通过对此题的分析,使学生更加了解其中的人物形象,以及后人用“人琴俱亡”一词表达对死者无限哀悼之情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