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绿记分段

课文可分为四个部分,其中第二、三部分为课文的重点。 第一部分(1~7段):赏绿。作者用浓墨抒写了对青藤的喜爱之情。 第二部分(8~11段):囚绿。作者着意表现了他“囚绿”的固执和常青藤不甘被囚的执著。 第三部分(12~13段):放绿。作者“放绿”的目的是呼唤自由与光明,点明文章的主旨。 第四部分(14段):思绿。含蓄表达作者对日寇铁蹄下的同胞的惦念与牵挂。

《囚绿记》是现代作家陆蠡于1938年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讲述了作者与常春藤绿枝条的一段“交往”经历,描绘了绿枝条的生命状态和“性格特点”,也写出了作者的生存状况和真挚心愿,含蓄地揭示了华北地区人民面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苦难命运,象征着作者和广大人民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囚绿“体现了作者对”绿“的喜爱程度,寄托了作者对生命,对爱和幸福的珍视,而无法囚住绿,正说明“绿”的顽强与倔强,作者借“绿”言志,赞美了这种顽强不屈的性格。表达了作者对处境艰难中的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追求自由光明的民族精神的赞美之情。同时,这绿色的常春藤也象征作者本人向往光明、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高尚品格。他在常春藤上寄寓了一个正直爱国者的情感和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