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涉世家用四字短语概括事件发展过程
大雨失期 篝火狐鸣 鱼肚藏书 并杀二尉 揭竿起义 诏令徒属 为坛而盟
用简洁的文字概括陈胜发动起义的三个步骤:准备起义谋划起义发动起义
为什么陈胜起义成功?
1、找到了借口(项燕和公子扶苏)
2、人民苦于秦的统治,其实早就想反了(可惜没胆子)
3、在鱼肚子里藏了一张写着“陈胜王,大楚兴(项燕是楚国大将,深受人民爱戴,但却生死不明),扮狐叫(迷信)
《陈涉世家》是司马迁为中国古代社会里第一次农民大起义领袖陈胜、吴广写的传记。文中真实、完整地记述了爆发这次农民大起义的原因、经过和结局,表现了陈涉在反对秦王朝暴政斗争的关键时刻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关内容
-
怀疑与学问选自
怀疑与学问选自,,怀疑与学问选自《通俗论集》。中心论点:做学问要有怀疑精神或“学则须疑”。文章在开头借助程颐和张载的名言提出本文观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接着阐释提出此论点的缘由,之后又具体阐释如何以“怀疑的精神”读书和治学,总结“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的分论点。并在最后一段提出另外一个分论点“怀疑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
怀疑与学问100
怀疑与学问100,,1.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对于别人的话,不经过思索,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2.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对于别人的话,不经过思索,都不打折扣的承...
-
陈涉世家人物形象分析原句
陈涉世家人物形象分析原句,,原句:鸿鹄之志(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hónghú)之志哉!”) 篝火狐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2、人物形象:①不甘心受奴役②同情同命运的人③具有远大抱负、志向,为国事敢于斗争和牺牲。《陈涉世家》是汉代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章,列于《史记》第四十八篇,是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吴广的传记。此文以陈胜、吴广的...
-
怀疑与学问反思
怀疑与学问反思,,《怀疑与学问》教学反思新的课标实施后,强调学生在成长中阅读,《怀疑与学问》提出了“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必要条件”,指明了敏于生疑、勇于质疑是创造的关键;列举了大量的事例,阐述了求异、发散、逆向等是创造的基本思维方法。本单元如此丰富的内涵,若学生仅支离破碎的了解,而没有系统的消化、把握再形成自己的认识,那么本单元“创造”主题就...
-
怀疑与学问300字论证
怀疑与学问300字论证,,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是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获得新发明,怀疑精神也是基本条件。对于别人的话,不经过思索,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解答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
-
北大荒的秋天教学反思
北大荒的秋天教学反思,,《北大荒的秋天》教学反思:《北大荒的秋天》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课文以极其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北大荒无比的热爱之情,是一篇很适合用来训练朗读的教材。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以朗读的形式来感受这片景,体会这份情,我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实行了以下两点尝试。一、以画促读课文第三段描写小河的文字极其优美,我很希望让学生将这段话读好。不过,我一连请了几...
-
怀疑与学问文体
怀疑与学问文体,,《怀疑与学问》是一篇观点鲜明、论证充分、说理透彻的议论文。文章在开头借助程颐和张载的名言提出本文观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接着阐释提出此论点的缘由,之后又具体阐释如何以“怀疑的精神”读书和治学,总结“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的分论点,并在最后一段提出另外一个分论点“怀疑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原文节选: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事实和证据的来源有两...
-
汪曾祺昆虫备忘录读后感
汪曾祺昆虫备忘录读后感,,读了这本书之后,我了解了更多的昆虫知识,我不会再把仰泳中认成水黾,我还认到了很多不常见的昆虫,这本书是彻底让我大开眼界《自然珍藏多答从书》内容种实,精确,生动地展现了奇妙的自然生态,每册都有栩栩如生的彩色插图和简洁丰富的文字论述,犹如包罗万象的自然博物馆,使读者了解,鉴别各类动物、植物、矿物,以及学习天文、地理等自然科学知识的理想读物。这本《昆中》里面介绍了全世界550多...
-
读汪曾祺散文有感
读汪曾祺散文有感,,冬日杳杳,空旷与寒寂中,手持汪曾祺的散文集,借着一爿日光,在床头细细品读,在作者从容游弋的词句与无处不显的田园瓜果之乐里颇有忘怀现实之感,虽是淡荡萧条的景致,内心却因此充满苁蓉的暖意。——仿若文字里带有一种温煦温宜的青草味,读后使人齿颊留芳。而循着着离离草香,不难发现,这一切婉转美好的意象,不过都来自于一处——家乡。汪曾祺先生受戒于家乡,又执意要将自己纯净的灵魂,熨帖于心中的那...
-
怀疑与学问内涵
怀疑与学问内涵,,文章在开头借助程颐和张载的名言提出本文观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接着阐释提出此论点的缘由,之后又具体阐释如何以“怀疑的精神”读书和治学,总结“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的分论点,并在最后一段提出另外一个分论点“怀疑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怀疑与学问》是顾颉刚创作的文章,为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的课文,观点鲜明深刻,说理充分而透辟,所论述的问题针...
-
怀疑与学问换个题目
怀疑与学问换个题目,,怀疑与学问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A.程颐(yíng) 步骤(zhòu) 停滞不前(zhì)B.大儒(rú) 思索(suǒ) 腐草为萤(yíng)C.塾师(shú) 譬如(pì) 辨伪去妄(wàng)D.懒惰(duò) 墨守(mò) 流俗传说(sú)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墨守成规 辨别是非 寸步难行 富国强兵B.不求甚解 ...
-
怀疑与学问论点
怀疑与学问论点,,怀疑与学问的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在练习参考答案中,除了有如上同样的表述外,还加上了”(或学者先要会疑;学则须疑)”一说, 而把“怀疑不仅从消极方面是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立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一句一分为二。作为两个分论点。论证方法及作用:(1)例证法:作用——举了清代大学问家戴震求学的例子,真实典型地直接论证了在不断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
-
负荆请罪人物详细资料
负荆请罪人物详细资料,,人物有廉颇、韩勃、李廷、蔺相如。蔺相如(前329年—前259年),战国时赵国上卿,今山西柳林孟门人,一说山西古县蔺子坪人,官至上卿,赵国宦官头目缪贤的家臣,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所载,他的生平最重要的事迹有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与负荆请罪这三个事件。廉颇:嬴姓,廉氏,名颇。晋阳人(今山西太原),汉族(公元前327年?-公元前243年?).战国...
-
怀疑与学问层次
怀疑与学问层次,,《怀疑与学问》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2自然段):作者引出两句古代学者的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第二部分(3-5自然段):论述第一个分论点: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就是说,不论对于传说、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应有怀疑精神,不能轻信盲从。第一层:(3、4段)对于传说应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相信第二层:(5段)对于书本知识也要经过自己的怀疑、辨别是...
-
怀疑与学问200字作文
怀疑与学问200字作文,,写作思路:做到条理清楚、自然、明白,不杂乱,要倾注自己的思想感情,或探索人生真谛,或谈论思想问题、治学精神,使读者受到启迪和教育。这样的文章有了哲理,给予读者的感受也就更加丰富了。正文内容: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对于别人的话,不经过思索,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
-
怀疑与学问100字
怀疑与学问100字,,1、写作思路:做到条理清楚、自然、明白,不杂乱,要倾注自己的思想感情,或探索人生真谛,或谈论思想问题、治学精神,使读者受到启迪和教育。这样的文章有了哲理,给予读者的感受也就更加丰富了。2、正文内容: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对于别人的话,不经过思索,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
-
周国平的经典作品
周国平的经典作品,,1、善良丰富高贵:《善良丰富高贵》是周国平回应、关注、批评社会现实的最新文字。本书收录了周国平2002年8月到2006年12月所写的文章。作为周国平的第四个散文结集,本书继续了他对人生理想、两性情感的关注,另一方面加入了更多的关注现实的文字。2、安静:《安静》是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周国平。它是作者从1999年到2002年所发表的文章的结集,分为“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
人琴俱亡名师讲解
人琴俱亡名师讲解,,教学目标:1、体会兄弟之间的至爱亲情。2、感受作品之中的人物和事件,引起对自己家庭生活的回忆和共鸣。3、对作品之中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的理解与把握。4、体味其简洁的语言。教学重点和难点:1、《世说新语》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和作用2、《人琴俱亡》之中,初具的小说艺术特色。3、子猷前后的表现是否矛盾。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课堂提问:同学们通过预习对《世说新语》有何认识?了解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