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文字面试教案

《大自然的文字》教学设计

一、由“文字”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1、同学们,提到文字,我们首先会想到书本上的文字,但今天我们要讲的文字却与我们书本上的文字不同,它是新奇的、有趣的。那么它是什么样的文字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前苏联自然科学家、科普作家伊林的《大自然的文字》。(课件展示课题)

2、看到这个课题,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哪些问题呢?(大自然的文字是什么样的?怎样去认识大自然的文字?从大自然的文字中我们能读懂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从中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做简单评价。

3、每读完一个自然段,指正学生读音中的错误,并对难以理解的字词做简单交流,疏通文本。

(1)注意下列字词的读音:即使、立即、耸立、预兆、铁砧、花岗石

(2)指导生字写法:熊、耸、兆

(3) 理解下列词语:罗盘、星座、铁砧云、石灰石、花岗石(课件展示相关图片)

三、品读段落,感悟重点。

1、提问导向:课文主要介绍了哪几种大自然的文字?怎样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呢?

2、详细讲解第二自然段:

(1)自读这一自然段,想一想:主要描写了哪一种文字?认识这种文字有什么作用?

(2)抓住重点句子“即使没有罗盘,也照样不会迷失方向”体会认识这种大自然文字的作用。

(3)交流概括:星星——辨别方向

3、以第二自然段为例,自主学习其余几种大自然的文字,完成表格。

4.请学生从中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某一段文字,讲给大家听,看谁讲得好,可以按照这种形式叙述:文字-情态-破译的内容。

5、知识拓展:你还知道哪些大自然的文字呢?你是怎样知道的?(学生交流发言)

四、拓展延伸,回归主题。

1、大自然是如此神秘,又是如此有趣,认识它的文字,我们会收获意想不道的财富。怎样才能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呢?让我们一起来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浅谈认识,归纳总结:观察 寻找 请教

3、课堂小结,结束全文:同学们,大自然丰富多彩,大自然奥妙无穷,让我们热爱大自然,积极探索大自然。只有这样,我们人类才能与大自然和谐共处;也只有这样,我们人类才会有一个温馨安宁的家园。最后让我们一起来读这首小诗。(课件展示戴巴棣的诗歌《大自然的语言》,在音乐伴奏下齐读。)

五、板书设计:

星星——辨别方向

24 大自然的语言 云 ——预兆天气

石灰石——地质变化 (多去走走、学会观察、不懂就问)

花岗石——地质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