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体裁
《故都的秋》是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革命烈士郁达夫于1934年8月创作的散文。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年4月12日直至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为止的这段时间被称为白色恐怖时期。郁达夫为躲避国民党的恐怖威胁,1933年4月,他由上海迁居到杭州。1934年7月,郁达夫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今北京),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该文。《故都的秋》全文1500多字,运用了42个秋字来润色北国之秋的“清” “静”和“悲凉”,也处处渗透着郁达夫消极与积极情绪在纠结与斗争的痕迹。
故都的“秋”,其实是郁达夫的“秋”,是表现了他主观感情、审美取向、文学气质和人生态度的“秋”。本文的悲凉美感,跟传统的悲秋情结有关,跟作者的身世性格有关,跟作品的创作背景也有关。
相关内容
-
记念刘和珍君反语的句子
记念刘和珍君反语的句子,,“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文明人”;“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中的“伟绩”、“武功”。《记念刘和珍君》是民国时期文学家鲁迅收录在《华盖集续编》的散文。原文于1926年4月12日发表在《语丝》周刊第七十四期。刘和珍是北京学生运动的领袖之一,1926年在“三·一八惨案”中遇害,年仅22岁。鲁迅先生在参加了刘和珍的追悼会之后,亲作《记念刘和珍君》一文...
-
祖父的园子描写了什么
祖父的园子描写了什么,,《祖父的园子》的主要内容:作者回忆了童年时期在祖父的院子里玩耍的经历,祖父教导作者分辨谷子和狗尾草,作者跟着祖父铲地、拔草、种菜、浇水,等作者玩累后,就直接在院子里的阴凉处睡觉。全文通过对往事的回忆,表现出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祖父的园子》是中国近现代女作家萧红的作品,被选入部编版小学语文课本五年级下册。全文讲述了作者的童年生活,以诗意的语言展现了祖父的园子,以及作者自由...
-
城南旧事小说读后感
城南旧事小说读后感,,《城南旧事》小说读后感童年就像一个万花筒那般五彩缤纷,但是当万花筒的光芒消失的那一刻,我们就会发现自己长大了,童年也结束了。出身于日本大阪的林海音在5岁那年随着父母迁居到北京,她的童年也就在上个世纪的老北京度过。那里的一物一景也深深的烙印在心中,也由此写下了著名代表作——《城南旧事》。里面的故事,让我的情绪忽高忽低:惠安馆的秀贞,爱笑的兰姨娘,患有肺病去世的父亲……让我最深刻...
-
故都的秋3-12段描写了那些景物用了什么描
故都的秋3-12段描写了那些景物用了什么描写手法,,用了复沓、跌宕的手法,以及侧面描写的写景手法。描写的景物:芦花(清白),柳影(斑驳),虫唱(寂寥),夜月(残缺),钟声(寂寥),浓茶(苦中带些悲伤),破屋(陈旧,沧桑),蓝色、白色的牵牛花(给人冷清之感,可从色系来看)。《故都的秋》是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革命烈士郁达夫于1934年8月创作的散文。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四·...
-
芦花鞋故事梗概
芦花鞋故事梗概,,《芦花鞋》主要写了青铜一家人为了增加收入,一起动手编制芦花鞋,然后让青铜背着到油麻地镇上去卖的故事,赞美了青铜勤劳、淳朴、善良等美好品质。《芦花鞋》这篇课文选自曹文轩的《青铜葵花》。曹文轩1954年1月出生于江苏盐城龙港村,中国作家、北京大学教授、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客座教授。...
-
骆驼祥子读后感500字五年级
骆驼祥子读后感500字五年级,,在假期里,我阅读了一本老舍先生的最具代表性的现实主义京味名著-------《骆驼祥子》。《骆驼祥子》描绘了人力车夫祥子从上进好强沦落到自暴自弃的全过程。祥子初来乍到北京时,他是善良淳朴、热爱劳动的青年。这时的祥子对生活充满了积极性,因为他怀揣这一个梦想,那就是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他觉得“人类因梦想而伟大,人生因拼搏而精彩”,所以不断朝着自己的梦想去奋斗努力。他用了...
-
故都的秋选自
故都的秋选自,,1、《故都的秋》是一篇记游散文。选自他的散文集《闲书》。故都的秋作者是郁达夫。《故都的秋》:从1921年9月到1933年3月,郁达夫曾用相当大的精力参加左翼文艺活动和进行创作。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他从1933年4月由上海迁居到杭州,居住近三年,这段时间里,过的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并花了许多时间到处游山玩水,写下许多的游记散文。1934年7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
-
城南旧事读后感400字五年级优秀
城南旧事读后感400字五年级优秀,,1、拥有悲情的故事,却有一个让人回味的结局。这是多么美妙。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这句话意味深长,这既代表了爸爸的离去,也代表着自己长大了,自己成熟了。2、《城南旧事》讲述的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北京城里的故事,这本书里记载着小英子的生活。小说分为五部分:《惠安馆》 《我们看海去》 《兰姨娘》 《驴打滚儿》 《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这...
-
故都的秋第三段
故都的秋第三段,,《故都的秋》第三段赏析:第三段到第十一段分层次来描写北国之秋的独特景物。第三段是总括,描绘了一幅对着牵牛花品茶,聆听驯鸽的飞声,观赏一丝丝的日光和高远的天色的画面。北国秋天的清静、淡泊表现得淋漓尽致,也和上文江南的秋形成了对比,更好地抒发了作者对北方的秋的喜爱的情感。描绘北国之秋具体的意象:槐树、蝉声、秋雨、果树,这些只属于秋的意象顿时在读者心中勾勒出北国秋天的画面。槐树的落蕊铺...
-
《城南旧事》读后感100字左右
《城南旧事》读后感100字左右,,《城南旧事》读后感小时候,我曾经以为被文字记录下来的东西会有强大的魔力,足可呼风唤雨、改天换地,乃至重塑宇宙,却慢慢忽视了这样的如同未记述的记述——它还原了生活。当我读完“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时,我才真正意识到自己一直是以“英子”的视角来体味当时北京。这个视角里的没有政治的时局,也没有观念的斗争,更没有那些“运动”和“主义”。这里有的是人之常情,是天...
-
林海音城南旧事读后感
林海音城南旧事读后感,,《城南旧事》读后感小时候,我曾经以为被文字记录下来的东西会有强大的魔力,足可呼风唤雨、改天换地,乃至重塑宇宙,却慢慢忽视了这样的如同未记述的记述——它还原了生活。当我读完“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时,我才真正意识到自己一直是以“英子”的视角来体味当时北京。这个视角里的没有政治的时局,也没有观念的斗争,更没有那些“运动”和“主义”。这里有的是人之常情,是天真的信任,...
-
老北京的小胡同读后感50字
老北京的小胡同读后感50字,,我读完《老北京的小胡同》这本书对我的感触异常大,以前虽然都是四合院没有高楼大厦,北京胡同里的平房,多么破也不缺乏阳光的照射,每一天都是蓝天白云,此刻很少见。此刻孩子的玩具多半不是手机就是电脑游戏,以前的孩子是去芦苇塘里捉蛤蟆和逮蛐蛐玩,还有好多好玩的,这些我见都没有见过,我太喜欢和羡慕以前孩子的生活了,他们每一天都能听见推车的叫卖声,此刻的我只能听见汽车的响声,闻着尾...
-
故都的秋3-11段描写的景物
故都的秋3-11段描写的景物,,1.秋院图。特点:天,明净高爽;破壁冷落萧条,牵牛花冷色调,秋草枯萎凄凉。流露出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忧伤。2.秋槐图。特点:先写视觉形象,似花非花、花铺满地。再写触觉形象,脚踏花地,形象逼真。流露出作者的孤独、落寞和感伤的情怀。3.秋蝉图。特点:哀怨、忧伤,冷清、寂寞。流露出作者的寂寞、忧伤之情。4.秋雨图。特点:有动有静,有声有色,亦情亦景,也突出北国秋雨的奇特、有...
-
故都的秋的故都指的是
故都的秋的故都指的是,,郁达夫《故都的秋》所写的“故都”是今天的北京。郁达夫为躲避国民党的恐怖威胁,1933年4月,他由上海迁居到杭州。1934年7月,郁达夫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今北京),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该文。《故都的秋》全文1500多字,运用了42个秋字来润色北国之秋的“清” “静”和“悲凉”,也处处渗透着郁达夫消极与积极情绪在纠结与斗争的痕迹。扩展资料:创作背景1926年6月,...
-
想北平描写了哪些景物
想北平描写了哪些景物,,通过与四大历史都城的对比,写出了北平“动中有静、布置匀调、花多菜多果子多(物产丰富)、接近自然”的特点.北京“也有热闹的地方,但是它和太极拳相似,动中有静”;北京“ 是个都城,而能有好多自己产生的花、菜、水果,这就使人更接近了自然”.总之,北京是大都市,却保住了乡野的幽静,让人和大自然保持着亲近.另外,作者特别说道,北京虽然也是有钱人的天堂,但“你我这样一个贫寒”的知识分子...
-
故都的秋234段
故都的秋234段,,第一部分:总起(第1、2自然段)①南国之秋的色味比不上北国之秋。②直抒作者对故都之秋的眷念之情。第二部分:分写(第3—12自然段)秋花—色;秋槐—形;秋蝉—声;秋雨—味;秋果—实秋晨天空、秋之牵牛花。秋院:破屋、碧空、鸽子、槐树、和秋草“清”槐树落蕊而知秋 “静” 乡国有异,悲秋之感却同。第三部分:总括(第13、14自然段)南国之秋,色味不如北国之秋浓。《故都的秋》是中国现代著...
-
故都的秋描写了哪些景物
故都的秋描写了哪些景物,,《故都的秋》描写了五幅秋景图:庭院秋景图、秋槐落蕊图、秋蝉残鸣图、秋雨话凉图、秋日盛果图。《故都的秋》,作为写景抒情的散文,其主体部分是摹绘故都的秋景。文章采用“横式结构”,从故都“秋晨之景”、“秋槐之景”、“秋蝉之景”、“秋雨之景”、“秋果之景”五个方面,紧扣“故都”和“秋”两个词语,表现了“故都之秋”的“清、静、悲凉”的特点。写作背景:《故都的秋》创作于1934年8月...
-
故都的秋课文原文
故都的秋课文原文,,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混混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