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射虎入石,是历史故事吗?
李广射虎是记载于司马迁史记里面的故事。
李广长期住守边塞,前后与匈奴作战大小七十余次,以勇敢善战著称。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随大将军卫青攻匈奴,因失道被责而自杀。李广猿臂善骑射,相传其疑石为虎,射之而中石没镞。其治军简易,不拘规矩,行军无部伍行阵,择水草而屯,夜不设哨,军无繁文。但很注意发挥侯骑的作用,因而很少遇到危险。
李广爱惜士兵,所得赏赐都分给部下,与士兵一起吃饭。待兵宽厚,士兵们都愿为所用。李广为人廉洁,为将四十年家无余财,也从不提起谋治家产的事。然自汉击匈奴以来,广莫不在其中,而终不能封侯。及其自杀,李广军中士兵与大夫一军尽哭,百姓无论老壮,知与不知,亦为之垂涕。
相关内容
-
读资治通鉴有感2000字
读资治通鉴有感2000字,,有些惭愧的说,作为一个大学生,我居然没有怎么仔细阅读过中国的历史,一直都无法由衷的感触些什么。但当我通读过《资治通鉴》后,我发现心中竟不住的汹涌澎湃。那些历史情节,仿佛历历在目。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的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共294卷,历时19年告成。它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
-
秋天的怀念题目的含义及作用
秋天的怀念题目的含义及作用,,“秋天”不仅点名了母亲去世的时间,而且象征了母亲艰难的一生,文章以此为题,抒发了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怀念,也突出了母亲对“我”一生的巨大影响。《秋天的怀念》,尽管文字很朴实,但却是作者生活的真实体验,表露出真情实感。《秋天的怀念秋天的怀念》当时是作者人生最波折的时候写的文章。创作背景此文写于1981年,最初发表于当年《南风报》上,那年史铁生30岁。1969年到陕北延安“插...
-
草原小木屋的读后感优秀作文
草原小木屋的读后感优秀作文,,1、《草原上的小木屋》这本书描写了劳拉一家人与大自然亲近的故事。他们离开威斯康星州大森林,驾着小篷车经历了危险的旅程,终于到达了堪萨斯州大草原。在那里,他们遇到了赤身裸体的印第安人、遭受了狼群的包围、熊熊燃烧的森林大火和热病的侵袭。虽然环境很恶劣,但是全家人团结一致,在爸爸亲手盖的小木屋中,一家人度过了一段很美好的时光。2、读了这本书,我很喜欢劳拉一家人和小狗杰克。劳...
-
秋天的怀念好好儿活的含义
秋天的怀念好好儿活的含义,,《秋天的怀念》两处“好好活”的含义:母亲说的“好好儿活”是想告诉作者在失去母亲后,要坚强,承担起家庭以及照顾妹妹的重任,表达了母亲对子女无私的爱。“我”说的“好好儿活”意思是要和妹妹一起坚强努力的生活下去,不让远在天堂的母亲担心,表达了“我”对母亲深深的思念之情。可以使文章结构更加的紧凑,起到前后呼应大作用。《秋天的怀念》中国当代作家史铁生于1981年创作的散文。此文叙...
-
种树郭橐驼传揭露社会弊端的
种树郭橐驼传揭露社会弊端的,,1.本文体裁:寓言体传记2.选材特点:详略得当目的(作用):在于要和下文作者所要揭露的“长着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社会弊端相对应,从而为全文所要表达的反对“政令烦乱”,主张“养民以治国”的中心服务。3.作者所要表达的政治主张(或者政治目标):养民以治国。(或“让百姓蕃其生而安其性”)4.中心思想:本文通过为人立传的方式,借种树之理说明当官治民之理,阐述了作者...
-
梅兰芳蓄须好句
梅兰芳蓄须好句,,1、梅兰芳先生是闻名世界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他在舞台上唱旦角,为了演出的需要,总是把胡须剃得干干净净的。但他的一生中,有几年却是留着胡须的。2、梅兰芳可以忍受生活的困顿,直面战争的危险,但他难以抵抗来自侵l略者随时随地的骚扰。3、拒绝的借口都用尽了,梅兰芳最后只能蓄须明志,表示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议,表明不给侵略者演戏的决心。后来,梅兰芳不堪其扰,只好又回到了上海。...
-
复活31到35概括
复活31到35概括,,31到35节概括:故事的第二天。四月二十九日,一觉醒来,聂赫留朵夫大彻大悟,他的生活中发生了大事,同恋人米西谈开,同情人分手,搬出现在租住的豪华宾馆,去住清贫大学生公寓,决心改变生活方式。还要辞去众多的仆人!他还向老仆人阿格拉芬娜坦承自已是玛丝洛娃蒙冤的罪魁祸首。老仆人却以为这没有什么,都这么做,不必介意。他又去参加审判一个所谓入室盗窃的小伙子,被法官认定为“危险分子”。我们...
-
屠呦呦研制青蒿素的故事
屠呦呦研制青蒿素的故事,,1、屠呦呦发明青蒿素的经历是非常曲折的,因为在这中间也经历了很多次的失败,过程也非常的艰难。疟疾对于人类来说是一个非常危险的疾病,但是在屠呦呦发现青蒿素之前是没有什么有效的方式能够快速的治疗疟疾的。青蒿素在人类医学研究上面是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的,而发现青蒿素的屠呦呦也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女性,她在发现青蒿素的过程当中研究了很多种的中药,在两千多种中药当中,她发现有六百多种中药...
-
梅兰芳蓄须20字批注
梅兰芳蓄须20字批注,,梅兰芳蓄须的批注:课文在叙述梅兰芳想尽办法拒演时,选取了多个事例,逐层推进,让读者不断地感受到他所经历的危险和困难。如第2自然段中,为了躲避日本人的纠缠,梅兰芳深居简出,不再登台。课文就直接以议论的形式表述他此时的困难,忍受着作为艺术家不能演出,不能创作的痛苦,忍受着虚度艺术生命的精神折磨。段落大意:1、第一段(1-4段):1937年,由海沦陷,梅兰芳拒绝日本人的邀请。2、...
-
敬业与乐业作者提出了什么观点
敬业与乐业作者提出了什么观点,,作者最主要的观点:我们要敬业。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来。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中心论点是:我确信,敬业于乐业四字是人类生活不二法门。分论点是:在“敬业”中,分为"敬业的作用"和"敬业的必要性";在“乐业”中分“乐业的作用”和“乐业的必要性”。扩展资料本课文共有9段,总体结构是“总一分一总”式:1、开头总起全篇;然后...
-
led和普通
led和普通,,1、环保效果不同普通灯管中含有大量的水银蒸汽,假如破碎水银蒸汽则会挥发到大气中。但LED日光灯则基本不运用水银,且LED产品也不含铅,对环境起到维护作用。LED日光灯被公认为二十一世纪的绿色照明。 2、发热不同普通灯管在使用时会产生大量的热能,而LED灯管则是把电能全都转换为光能,不会形成能源的糜费。而且对文件,衣物也不会产生退色现象。3、使用电压不同普通灯管是经过整流器释放的高电...
-
出师表13次提到先帝作用
出师表13次提到先帝作用,,感激先帝知遇之恩;感慨先帝创业艰辛,警惕后主;以父子之情感动激励后主;加强劝说后主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前人特别指出在六百余字的篇幅里,先后十三次提及“先帝”,七次提到“陛下”。“报先帝”“忠陛下”思想贯穿全文,处处不忘先帝“遗德”“遗诏”,处处为后主着想,期望他成就先帝未竟的“兴复汉室”的大业。 《出师表》出自于《三国志·诸葛亮传》卷三十五,是三国时期(227年)蜀汉丞相...
-
华夏文明的三大发源地
华夏文明的三大发源地,,华夏文明也叫中华文明,华夏文明的来源是仰韶文化、大地湾文化、龙山文化,华夏文明有多种特点,华夏文明不仅是一脉相承的,而且还是不间断发展的,同时也有着显著的阶段性,另外华夏文明是靠文明不断积累的,那么华夏文明的三大发源地是哪里呢?华夏文明的三大发源地是黄河文明、草原文明、长江文明。华夏文明的三大发源地中,黄河文明形成的时间是在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2000年之间,是华夏文明...
-
苏辙六国论
苏辙六国论,,文中反复论证秦与六国争天下,关键就在韩、魏之郊野。因为对秦来说,韩、魏首当其冲,若韩、魏不附,乃是其腹心之疾;对山东之各诸侯国来说,韩、魏是他们理想的屏障。所以在七雄相斗的形势下,韩、魏的地位就显得特别重要。这就是当时起决定作用的“天下之势”。形势摆出之后,接着从正反两方面引例作证。以秦来说,范雎受秦重用,立即助秦昭王收韩;商鞅受秦重用,则助秦孝公收魏。当韩、魏未附秦之时,昭王出兵攻...
-
邓稼先引用吊古战场文的作用
邓稼先引用吊古战场文的作用,,(1)引用《吊古战场文》渲染了罗布泊的恶劣环境,把读者带到荒凉而又神秘的戈壁荒滩,突出邓稼先工作环境的艰苦,工作的艰辛,更增添了悲壮的色彩。(2)引用五四时期的歌,意在说明邓稼先是五四精神的继承者和发扬者。向上、求实、勤奋、创新精神。这样含蓄、委婉地表达了杨振宁对挚友的敬爱之情,读来耐人寻味。第一部分“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个小标题如恢宏的画面,给人纵深的历...
-
居安思危(故事、出处、释读)
居安思危(故事、出处、释读),,春秋时期,晋、宋等12国联合攻打郑国,郑国只好向晋国求和。郑国给晋国送去金钱珠宝美女等。晋悼公就把贡品分给大臣享乐。魏绛劝谏晋悼公不要只图享乐,要居安思危。晋悼公认为他言之有理,就采纳他的建议。【出处】《左传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释读】居:处于;思:想。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指随时有应付意外事件的思想准备。...
-
阿q正传创作背景
阿q正传创作背景,,创作背景: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内忧外患,政治腐败,民众愚昧,中华民族面临灭亡的危险。而以孙中山为首的少数有志之士,披荆斩棘,浴血奋战,试图挽救危亡的中国。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但它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伟大任务。资产阶级把有强烈革命要求的农民拒之门外。因此,广大农民在革命之后,仍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之下,承...
-
太空一日53段
太空一日53段,,采用了插叙; 作用是: 交待打马灯男人雨夜的不幸遭遇,揭示打马灯男人雨夜护送路人的原因。太空一日写作背景是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整,一艘中国的载人火箭,从酒泉的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经过21个小时、60万公里的绕行任务后,成功返回地球,降落在内蒙古大草原上。这篇课文选自杨利伟的《天地九重》,讲述了进入太空的所经历、所见、所感,杨利伟不遗余力地做了迄今为止最为全面和详尽的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