氓如何导入

氓教案导入第1篇

[教学目标]

1.掌握诗中的难字难音、识记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

2.了解这首诗的思想内容.

3.了解赋、比和兴的具体内含和写作手法。

4.理清诗歌的情节和主题。

5.引导同学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

1.掌握《氓》中的难字字音、识记文中的通假字

2.理清诗歌的叙事情节是个重点。

[教学难点]

1.了解赋、比和兴的具体内含和写作手法

2.引导同学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设想]

首先讲解诗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字,在同学们熟悉诗的基础上谈谈诗的写作特点,以便让同学们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另外,还要通过诗联系实际,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用具]

教师备课系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痴情女子负心郎,是诗人创作的母题。古今中外不知有多少诗人对之进行过阐释,我们今天阅读这两千多年前的诗章,感受作品的震没和恒久的生命力。体会、品味古代诗歌的音乐美、语言美。

二、《诗经》简介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本只称《诗》,儒家列为经典之一,故称为《诗经》。《诗经》分为“风、 雅 、颂”三部分。《诗经》的基本表现手法为“赋、比、兴”。

1、“风”“雅”“颂”

“风”有十五国风,共160篇,为各国当地的土风民谣。风格清新质朴,民歌情调浓厚,多出自下层人民之手。

“雅”是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分为“大雅”和“小雅”,大雅31篇,主要用于统治者的朝会宴享,以歌功颂德为主;小雅74篇,多为贵族所作,表现当时知识分子的生活和思想。

“颂”是统治者用于宗庙祭祀的舞乐,包括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内容以颂扬为主。

2、“赋”“比”“兴”

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

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借一个事物来比喻另一个事物或情感。

兴则是触物兴词,由客观事物激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

三、整体把握

概括每节诗的内容,理清故事情节。

第一章:男子求婚,女子许婚。“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第二章:男女恋人相思、结婚。“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第三章:劝诫女子不要痴情。“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第四章:控告男子移情别恋。“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第五章:补叙多年的苦楚和处境。“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第六章:今昔对比的怨恨和痛苦。“反是不思,亦已焉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