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薪尝胆二十载

卧薪尝胆的故事概括如下:春秋后期,吴越两国相邻,经常打仗,有次吴王领兵攻打越国,被越王勾践的大将灵姑浮砍中了右脚,最后伤重而亡。吴王死后,他的儿子夫差继位。三年以后,夫差带兵前去攻打越国,以报杀父之仇。公元前497年,两国在夫椒交战,吴国大获全胜,越王勾践被迫退居到会稽。吴王派兵追击,把勾践围困在会稽山上,情况非常危急。此后,勾践闻吴国要建一水军,不顾范蠡等人的反对,出兵要灭此水军,结果被夫差奇兵包围,大败,大将军也战死沙场,夫差要捉拿勾践,范蠡出策,假装投降,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夫差也不听老臣伍子胥的劝告,留下了勾践等人,三年,饱受侮辱,终被放回越国,勾践暗中训练精兵,每日晚上睡觉不用褥,只铺些柴草(古时叫薪),又在屋里挂了一只苦胆,他不时会尝尝苦胆的味道,为的就是不忘过去的耻辱。勾践为鼓励民众就和王后与人民一起参与劳动,在越人同心协力之下把越国强大起来。一次夫差带领全国大部分兵力,去赴会,要求勾践也带兵助威,勾践见时机已到,假装赴会,领3000精兵,拿下吴国主城,杀了吴国太子,又擒了夫差,灭了吴国。扩展: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典故记载于《史记》一书,但史记只是提及了“尝胆”,在北宋苏轼的《拟孙权答曹操书》加以想象发挥形成了卧薪尝胆这一成语。其实根据《吴越春秋》的记载,这里的薪是指一种非常苦的的蔬菜,说的是越王勾践困了瞌睡了就用这种苦菜刺激眼睛鼻子,以打消睡意发愤图强,后人把卧薪误传为越王勾践住在柴草窝棚里砥砺意志、与百姓同甘共苦。卧薪尝胆用来形容人能够忍辱负重、刻苦自励,立志为国家报仇雪恨或改变自己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