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父400字文章概述

《渔父》是一篇文情并茂的作品,屈原在诗中用 酒醉酒醒来阐述对社会现实的态度。在屈原看来,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这是屈原对当时黑暗现实和腐败朝政的痛苦揭露,也是他坚持真 理,不肯放弃自己崇高信念的生动写照。 渔父与他的生活态度截然相反,认为“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 世推移”。 也就是识时务者为俊杰之意,因此渔父又进一步劝解道:“世人皆浊,何不湄其泥而扬其波?众 人皆醉,何不铺其糟而欤其螭?”意谓:如果世人都浑 浊,您何不搅浑泥水助澜推波?如果大家都喝醉了,您何不既吃酒糟又把酒大喝?希望屈原能够附和流 俗,顺应时势,与众一道同流合污,沉入昏醉之中,以此麻痹自己,独善其身,置国家危亡于不顾。

全文中的人物有两个——屈原和渔父。全文采用对比的手法,主要通过问答体,表现了两种对立的人生态度和截然不同的思想性格。全文四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头、腹、尾三个部分。文章以屈原开头,以渔父结尾,中间两个自然段则是两人的对答,处处体现了道家的哲学思想。其中“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的思想对后世道家道教影响极大。

《渔父》的写作背景,按司马迁本传和东汉文学家王逸的说法,大约是在楚顷襄王执政时期,屈原遭到流放,政治上遭到重大打击,个人和楚国面临着厄运的情况下,诗人心情忧愤苦闷,来到汨罗江畔,边行边吟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