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原文及注释
![与朱元思书原文及注释](https://www.zdzd.net/z/no/5.jpg)
《与朱元思书》注释:
1、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2、风烟俱净:烟雾都消散尽净。风烟,指烟雾。俱,全,都。净,消散尽净。
3、共色:同样的颜色。共,同样。
4、从流飘荡:乘船随着江流漂荡。从,跟,随。
5、任意东西:情境任凭船按照自己的意愿,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6、东西:方向,在此做动词,向东漂流,向西漂流。
7、甚箭:“甚于箭”,比箭还快。甚,胜过,超过。为了字数整齐,中间的“于”字省略了。
8、直视无碍: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这里形容江水清澈见底。
9、许:表示大约的数量,上下,左右。
10、独绝:独一无二。独,只。绝,绝妙。
11、游鱼细石: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
相关内容
-
渔父词二首·其一
渔父词二首·其一,,渔父词二首·其一赵孟頫 〔元代〕渺渺烟波一叶舟,西风落木五湖秋。盟鸥鹭,傲王侯,管甚鲈鱼不上钩。译文:一只小船行在浩渺的烟波上,西风吹叶落,太湖上一片秋意。我和鸥鹭结盟,傲视王侯,管他什么鲈鱼能不能上钩。注释:渔父词:词牌名,是“渔歌子”的别名。仲姬:作者妻子管道升的字。其人书画皆长,诗词亦精,与卫夫人并称“书坛两夫人”。五湖:说法不一,有指江苏太湖;有指太湖及其附近四湖;有泛...
-
与朱元思书原文及翻译注释
与朱元思书原文及翻译注释,,《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所著的一篇著名的骈体文,该文既用人的感受反衬出山水之美,也抒发了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名利之徒的藐视之情,对友人的规劝。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原文与朱元思书(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
-
雨霖铃寒蝉凄切的注释
雨霖铃寒蝉凄切的注释,,1、长亭:古代在交通要道边每隔十里修建一座长亭供行人休息,又称“十里长亭”。靠近城市的长亭往往是古人送别的地方。②凄切:凄凉急促。③骤雨:急猛的阵雨。④都门:国都之门。这里代指北宋的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⑤帐饮:在郊外设帐饯行。⑥无绪:没有情绪。⑦兰舟:古代传说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南朝梁任昉《述异记》。这里用做对船的美称。⑧凝噎:喉咙哽塞,欲语不出的样子。⑨去去:重复“去...
-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礼记》二则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礼记》二则,,《礼记二则》原文、注释及翻译虽有嘉肴(1)——实践出真知【原文】虽有嘉肴(2),弗食,不知其旨也(3)。虽有至道(4),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6)其此之谓乎!【注释】①本节选自《学礼》。②肴:带骨头的肉。(3)旨:甘美的味道。④至道:好到极点的道理。(5)困:不通。(6)自反:反躬自省。(7)强(qiang...
-
雨霖铃寒蝉凄切考点
雨霖铃寒蝉凄切考点,,《雨霖铃·寒蝉凄切》是宋代词人柳永的词作。此词上片细腻刻画了情人离别的场景,抒发离情别绪;下片着重摹写想象中别后的凄楚情状。全词遣词造句不着痕迹,绘景直白自然,场面栩栩如生,起承转合优雅从容,情景交融,蕴藉深沉,将情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堪称抒写别情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婉约词的代表作。注释:⑴雨霖铃:词牌名,也写作“雨淋铃”,调见《乐章集》。相传唐玄宗...
-
老子四章人教版
老子四章人教版,,[译文]大“道”空虚开形,但它的作用又是无穷无尽。深远啊!它好象万物的祖宗。消磨它的锋锐,消除它的纷扰,调和它的光辉,混同于尘垢。隐没不见啊,又好象实际存在。我不知道它是谁的后代,似乎是天帝的祖先。 [注释]①冲:通盅(chong),器物虚空,比喻空虚。②有弗盈:有,通又。盈:满,引申为尽。③渊:深远。呵(a):语助词,表示停顿。④宗:祖宗,祖先。⑤锉其兑:锉(cuo):消磨,折...
-
小石潭记而字的用法
小石潭记而字的用法,,“而”的用法:1.递进 2.修饰 3.并列 4.承接 5.转折《小石潭记》是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全名《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全文对小石潭的整体感觉是:幽深冷寂,孤凄悲凉。词句注释从:自,由。小丘:小山丘(在小石潭东边)。西:向西,名词作状语。行:走。篁(huáng)竹...
-
氓听课记录
氓听课记录,,1、标注字音、词义;结合注释,疏通文意。2、教师问: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学生问“氓之蚩蚩”中“之”的何义?取消独立性。)3、“载笑载言”——“载欣载奔”4、再读——学生读得太快。5、解释:蚩蚩、贸丝、愆期、汤汤、不爽6、概括故事情节:男子出轨,被压迫等。7、问:概括女主人公的情感变化,体现情感变化的语句有哪些?(学生黑板上展示)期待——幸福——抱怨——悲伤——妥协8、词语分析:载笑...
-
归园田居其一暧暧远人村
归园田居其一暧暧远人村,,“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出自 唐朝 诗人 陶渊明 的古诗作品《 归园田居其一 》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注释】⑺方:读作“旁”。这句...
-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及注释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及注释,,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准备脱衣入睡,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照进来,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考虑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入睡,就一同在庭院里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的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院中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注释:选...
-
记承天寺夜游翻译及注释
记承天寺夜游翻译及注释,,记承天寺夜游【宋】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照在门上,(于是我就)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
-
记承天寺夜游翻译和原文注释
记承天寺夜游翻译和原文注释,,作品原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解衣欲睡, 月色入户, 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 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作品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射进来,(不由得生出夜游的兴致,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
-
晏子使楚说课稿
晏子使楚说课稿,,《晏子使楚》属于浅易文言文,八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文言文的基础,所以学习本文,重在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培养他们自读文言文的能力。首先要重视课文的读。读分三个步骤:一为诵读,注意读的节奏,读顺畅,解决字词,初步理解课文内容。二为译读,掌握重点文言词语、句子、翻译,复述课文。三为品读,主要是分角色读,注意语气,读出感情,在此基础上感悟人物形象,并能根据人物形象,适...
-
咏怀古迹其三唐杜甫
咏怀古迹其三唐杜甫,,【原诗】:咏怀古迹五首(其三)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①,生长明妃②尚有村③。一去④紫台⑤连朔漠⑥,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⑦识春风面⑧,环佩空归月夜魂⑨?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⑩。【注释】:①荆门:山名,在今湖北宜都西北.②明妃:王昭君.名嫱(qiáng),汉元帝宫人,晋时因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君,后人又称明妃。③尚有村:还留下生长她的村庄,即古迹之意。昭君村在归州(今湖北秭归...
-
登快阁哪句用了典故
登快阁哪句用了典故,,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注释[1] 快阁:在吉州泰和县(今属江西)东澄江(赣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著称.此诗作于元丰五年(1082)作者任泰和令时.[2]痴儿了却公家事:意思是说,自己并非大器,只会敷衍官事.痴儿,作者自指.《晋书·傅咸传》载杨济与傅咸书云:“天下大器,非可稍了,而相观每事欲了.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了事正作痴,复为快耳.”这是当时的清...
-
鹊桥仙赠鹭鸶翻译
鹊桥仙赠鹭鸶翻译,,溪边的白鹭呀,我来告诉你:溪里的鱼儿已经寥寥可数了。我固然爱护你,可你也该怜惜鱼儿,我们大家之间要快活相处才对。在远远那片白色沙岸,在水中那个青泥小岛,有许多虾在跳,泥鳅在舞。你可以飞去那里随意觅食,饱了才飞回来。当微风吹动你头顶上那根长长的羽毛,我就来迎接你。注释鹊桥仙:词牌名,又名“鹊桥仙令”“忆人人”“金风玉露相逢曲”“广寒秋”等。以欧阳修《鹊桥仙·月波清霁》为正体,双调...
-
咏怀古迹(其三)唐 · 杜甫
咏怀古迹(其三)唐 ·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杜甫 〔唐代〕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夜月 一作:月夜)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译文及注释译文成千上万的山峦山谷连绵不断,如向荆门奔去一般,王昭君生长的山村还至今留存。从紫台一去直通向塞外沙漠,最后只留荒郊上的一座孤坟对着黄昏。糊涂的君王只依凭画图识别昭君的容颜,月夜...
-
湖心亭看雪原文及注释
湖心亭看雪原文及注释,,1、原文: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余拏 一作:余挐)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