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两则亡羊补牢课文

寓言两则中的《亡羊补牢》出自《战国策·楚策》,这则寓言讲了一个养羊人养了几只羊,后来羊圈破了,狼叼走了一只羊,街坊劝他修羊圈、堵窟窿,养羊人没有听从劝告;第二天他又丢了羊,才后悔没有听街坊的劝告,于是赶快动手把窟窿堵上,把羊圈修好。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养羊人虽然发现问题很晚,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但是,当他意识到自己做错了之后,能及时地去改正。可见,只要能及时改正错误,到任何时候都不晚。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一个人做错了事,应接受他人意见,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出自寓言故事的歇后语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生活中类似“亡羊补牢”的事例:如有的同学在考试之后知道自己哪些地方学得不好,就发奋学习,把不会的问题弄懂,争取在下次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这就是“亡羊补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