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身工如何体现报告文学的真实性

《包身工》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报告文学的开山之作。作品不仅真实地再现了包身工的非人生活,积极配合了当时的革命斗争,而且运用独到的叙事手法凸显了主题,成为后来报告文学作品叙事手法的滥觞。

(1)纵横结合的叙事顺序

课文叙述了包身工一天的生活,包括起床、早餐和上工等,中间分别补叙了包身工的来历以及日本厂家特别愿意雇用包身工的三大原因,插叙了日本纱厂吸取中国工人的血汗而迅速庞大起来的事实。整篇以时间为线索,围绕包身工一天的生活和做工来组织材料,这是纵的顺序;中间穿插一些背景材料,这是横的顺序。作者采取纵横结合的叙事顺序,把众多的材料高度集中在包身工一天的时间里,但并不显得散乱,就是因了这纵横结合的主线,从而使文章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纵,是时间的顺序,这是作为叙事文体的报告文学必须具有的叙事顺序;横,是内容的顺序,报告文学必须把握时代的脉搏,所叙之事,所写之人必须具有时代的特点,横就是组合这些材料的方式。纵横结合叙事,是报告文学最恰当的叙事顺序。由于这种叙事方式既能集中地反映某类社会生活,又能深刻地表现广阔的社会背景,于是成为后来报告文学的主要叙事方式。

(2)点面结合的叙事方式

“面”是一般的概括性的材料,“点”是一些典型的人物或事例。“面”上的描述是包身工悲惨生活的基本框架,“点”的刻画则是填充这个框架的具体材料。

“面”主要指人物的群体描写,如包身工的起床、吃粥、像放鸡鸭一般地走进工厂等情景。但是仅有这些概括的描述,作品会显得单薄。于是作者选取了一些典型人物和典型细节来描写。比如对“芦柴棒”的三次细节描写。第一次是煮稀饭,“倒出来的青烟引起了她一阵猛烈的咳嗽”;第二次是重病遭受毒打,打杂的一把抓住她的头发,狠命地提起来往地上一摔,跟上去就是一脚,又是第二脚,第三脚;第三次是搜身,“抄身婆”不愿意用手去接触她骷髅一样的身体,“摸着她的骨头会做恶梦”。作者通过这些真实的描写把包身工的生活表现得淋漓尽致,使人触目惊心。

面的描写使叙事有了广度,点的描写则使叙述有了深度,而且具有了文学的特质。点面有机结合,正体现了报告文学新闻性和文学性的特点,从而成为我国报告文学体裁的一种经典的叙事手法。

(3)栩栩如生的细节描写

细节是文学作品的生命,一部成功的文学作品,总离不开栩栩如生的细节描写。对于报告文学来说,也不例外。《包身工》开头写道:“拆铺啦!起来!”穿着一身和时节不相称的拷绸衫裤的男子,像生气似的喊,“芦柴棒!去烧火,妈的,还躺着,猪猡!”

这段细节描写了“男子”的衣着、语言、神态。不伦不类的穿着,粗俗野蛮的语言,盛气凌人的态度,透过这些细腻的描写,我们看到了包身工的悲惨生活

细节描写十分形象,容易唤起读者的联想,体现了文学性的特征,成为后来报告文学叙事的主要手法。在当今的文学评论界,往往以有无细腻的细节描写来区别报告文学和一般的通讯,这足以说明《包身工》的细节描写对后来报告文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