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翻译及原文高中

“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的翻译是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

出自《公孙丑章句上》,原文为:

孟子曰:“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译文:

孟老师说:“人人都有不忍之心,当你看见一个蹒跚学步的孩童快要跌到深井里去时,你会自然而然地产生惊惧同情恻隐的心理。同情,并不是因为你认识小孩的父母;不是因为小孩的哭声太吵;恻隐,不是因为你想博得乡里人的赞誉。你的不忍心没有任何功利目的,这是你的天性。”

著名文史学者刘梦溪先生在论述六经的价值伦理时认为,中国文化的价值理念中,仁爱、诚信、爱敬、忠恕、知耻、和同,这六组价值论理具有永恒性和普遍性,既适用于古代,也适用于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