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正传2000字论文

《阿Q正传》是鲁迅创作的一部小说,是鲁迅改造民族灵魂的典范之作。作品中阿Q的形象具有鲜明特色,阿Q是一个生活在辛亥前后的贫苦农民,在旧中国闭塞落后的农村小镇未庄,阿Q很贫困,没有地位,他没有家,住在土谷祠里,没有固定的职业,只能打短工为生,社会地位极其低下,甚至失掉了自己的姓。这里我们对他有怜悯之心,同情他的遭遇,但阿Q又是可恨的,阿Q欺负小尼姑见到光头的大官时,又自己跪下去,自轻自贱,是生活贫苦的下层人民,阿Q精神上的愚昧和在封建权势压迫下的不幸人生。对阿Q的遭遇我们只能表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阿Q是旧中国这个病态社会中的病态人物。《阿Q正传》是中国旧社会的缩影,暗示旧的文化和社会秩序的崩溃、昏暗、了无生气的时代背景。而在这一时代背景下,阿Q代表了中国民众苦难的生存状态和麻木不觉醒的心理状态,《阿Q正传》则以一个市镇社会的“流浪者”为代表,综合性地艺术再现了中国人的精神总特征。政治因素的影响,《阿Q正传》向我们展现了辛亥革命前后一个畸形的中国人的真面貌。它的发表,有着特定的政治背景。

《阿Q正传》,鲁迅小说代表作。写于1921年12月,文章最初发表于北京《晨报副刊》,后收入小说集《呐喊》。《阿Q正传》向我们展现了辛亥革命前后一个畸形的中国社会和一群畸形的中国人的真面貌。它的发表,有着特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是鲁迅改造民族灵魂的典范之作,作品中的阿Q具有鲜明的特色,阿Q是一个生活在辛亥革命前后的贫苦农民,在旧中国闭塞落后的农村小镇未庄,阿Q很贫困,只能住在土谷祠里。但他欺软怕硬、自轻自贱,他是生活困苦的下层人民,阿Q思想上的愚昧和在封建压迫下的不幸人生,我们怜悯他的同时又觉得他很可恨,对于阿Q的遭遇我们只能表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阿Q是旧中国这个病态社会中的病态人物。《阿Q正传》是鲁迅唯一的一部中篇小说,共九章,是采用章回体的形式写成的。《阿Q正传》中的人物有赵太爷、阿Q、吴妈、假洋鬼子、王胡等刻画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阿Q也是好面子的人,无论是欺负小尼姑供众人调笑,以显示自己的厉害,还是在干活的时候,一位老人夸他真能做而感到心满意足。可见,阿Q都是好面子的人,喜欢被人恭维。不仅仅是阿Q,未庄的人大多如此,能与大人物攀交情,就会感觉到非常有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