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风唤雨的世纪的作者是谁
作者路甬祥,男,汉族,1942年4月生,浙江慈溪人,1974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4年9月参加工作,浙江大学机械工程系水力机械专业毕业,联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机械系液压气动研究所研修,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现任中共中央委员,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党组成员。
中心思想:《呼风唤雨的世纪》20世纪是科学技术空前辉煌的世纪,文章的作者仅用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相关内容
-
呼风唤雨的世纪课文提出问题并解答
呼风唤雨的世纪课文提出问题并解答,,提问: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解答:20世纪,科学技术空前发展,这些新的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古代人们的一些美好愿望一一变成了现实。如今,人们上天入地已不再是神话,现代科学技术把广博的地球浓缩成了小小的“地球村”,“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所以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呼风唤雨的世纪》主要讲了20世纪...
-
中国的阅读现状及其原因
中国的阅读现状及其原因,,1、对于读书这件事的看,每个人观点各不相同,但是对于孩子多读书这一点上得到了空前的统一。可是说到孩子读书,反过来想作为大人的我们是不是也应该读点书呢?有一个现象很不好,就是现在的中国读书现状很不好,虽然国家一再的提倡,但是效果却很了了。2、一个很严重的问题,现在教师阅读的情况比中学生还要糟糕。虽然为了讲课备课会努力地去阅读,但这只是职业性阅读,什么叫职业性阅读呢?就是明天...
-
工匠精神信息时代
工匠精神信息时代,,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具有工匠精神的国家。从古代建筑杰作故宫到精美绝伦的莫高窟壁画,从传承数千年的木雕工艺到国礼重器景泰蓝,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和传统技艺无不展现着数千年来中国匠人敬业、专注、精益、创新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作为一种职业精神,工匠精神不仅仅局限于传统工艺当中,也在科技进步、社会发展、国家建设等...
-
呼风唤雨的世纪课文教案
呼风唤雨的世纪课文教案,,【设计理念】 阅读要有强烈的参与意识,才能潜沉于文本生动、形象的情景之中。所以,深入文本要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为依托。只有参与才能有更深的体验,更真切的感受,更丰富的收获.参与的态度越积极,对文本的认识就越深刻。在《呼风唤雨的世纪》这一课中,注重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中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享有个性化的、自由的发展空间,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同时也不忽...
-
为什么说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
为什么说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答:说海洋是21世纪人类的希望是因为1.当人类面临能源危机时,可以开发海洋矿产资源;2.当人类食物匮乏是,可以向海洋索取高蛋白事物;3.当人类电力短缺时,可以利用海水的运动发电;4.当人类的居住地闹水荒时,可以利用淡化海水的方法缓解地球上许多干旱地区的水荒;5.当人类生存空间狭小时,人类可以建设海底城市,以开拓人类的生存空间。同时也在暗示我们要珍惜和保护海洋资源,才...
-
故都的秋欧阳子是指
故都的秋欧阳子是指,,郁达夫所写的《故都的秋》中的欧阳子是指欧阳修。《故都的秋》是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革命烈士郁达夫于1934年8月创作的散文。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年4月12日直至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为止的这段时间被称为白色恐怖时期。郁达夫为躲避国民党的恐怖威胁,1933年4月,他由上海迁居到杭州。1934年7月,郁达夫从杭州经青岛去北...
-
海洋――21世纪的希望
海洋――21世纪的希望,,《海洋—21世纪的希望》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3课的课文。原文如下:你知道吗?当飞上太空的宇航员回眸我们的地球时,他们发现,地球是茫茫宇宙中一颗美丽的蓝色“水球”。蔚蓝色的海洋,波涛汹涌,无边无际。自从人类社会诞生以来,人与海洋的关系就非常密切。海洋给人类提供了航行的便利;它慷慨地给予人类丰富的水产品和每日不可缺少的食盐。但是,海洋发起脾气来,也会无情地掀翻船只,...
-
呼风唤雨的世纪4年级课文的好句子
呼风唤雨的世纪4年级课文的好句子,,《呼风唤雨的世纪》课文的好句子:1、20 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呼风唤雨” 在词典中解释为 “使刮风下雨, 原指神仙道士的法力, 现在比喻能够支配自然” , 在课文中比喻人类在利用自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不再像从前那样受自然条件的严格限制,表明了20世纪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2、20 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诗句形容纷纷...
-
苏州园林哪个最值得去
苏州园林哪个最值得去,,苏州的拙政园和虎丘都是最值得去观赏的。苏东坡说过,到苏州不去虎丘乃憾事。介绍:苏州园林又称"苏州古典园林",世界文化遗产,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素有"园林之城",享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美誉,誉为"咫尺之内再造乾坤",是中华园林文化的翘楚和骄傲,是中国园林的杰出代表。苏州园林始于春秋时期吴国建都姑苏时,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兴旺鼎...
-
仿写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仿写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仿写《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最后一段:每个时代爱国主义都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总是随着时代不断发展和进步而不断丰富其内涵,但毋庸置疑的是,爱国主义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强大的动力,作为一种极为凝聚的力量,是从古至今的一脉相传。这,是促进社会进步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这种浓厚的爱国情怀,是作为促进我们前进和发展的燃料,正如习主席所说的:“中国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
-
司马光为什么杀母
司马光为什么杀母,,没有杀母,只是对家人置之不理,司马光论慈母败子,慈母之所以败子,关键在于爱而不教,只是过分的宠爱和溺爱。与之相关的课文是《司马光砸缸》,讲述司马光用大石砸破水缸救出掉在大水缸里同伴的故事,出自于《宋史》。“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表现出了司马光沉着冷静、果断、勇敢的品格。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应该沉着冷静,镇定自若,同时我们也应学习司马...
-
司马光砸缸救的小孩是谁
司马光砸缸救的小孩是谁,,上官尚光。“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宋史》载:“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其后京、洛间画以为图。”《司马光砸缸》讲述司马光用大石砸破水缸救出掉在大水缸里同伴的故事,出自于《宋史》。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表现出了司马光...
-
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案
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案,,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 ,课堂上 ,我们学习了很多与海洋有关的课文〔板书:海洋〕;课外 ,我们阅读了大量与海洋有关的书籍。海洋在你的心目中是什么样子的?你能告诉老师和同学们吗?2、学生交流。〔1〕海洋很广阔。〔2〕海洋上有时候风平浪静 ,有时候波涛汹涌。〔3〕海洋有丰富的物产和矿产。3、是呀!大海在我们的眼中,有时候带给人们的是无尽的欢乐 ,有时候却是无限的痛苦。今天...
-
中国与西方的文化资源概括
中国与西方的文化资源概括,,多元文化背景下中国文学与西方文学的关系1.中国文学与西方文学简介中国文学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其内涵包罗万象、博大精深,具有独特的东方魅力。中国文学的的起源有多种不同的说法,比如巫术发生说、宗教发生说和劳动说,较为认可为劳动说,人类的生产活动是一切社会生活的基础,人们在劳动中创造出维持社会生活必需的物质产品和丰富的精神文明世界。人的生活实践是一切艺术创造的源头,劳动是文学...
-
中国微型小说精选
中国微型小说精选,,以《2011年中国微型小说精选》为例:《2011年中国微型小说精选》包括了:离婚记、墙上的黑板、祥和镇的怪事儿黑店、软件工程师偷车、洁癖失态伤害妻子的男人、谁说老虎不吃人车祸、作文课、我的富人生活、做生意的、会飞的牛老人的金表、生死朗读长寿秘诀、县长的见识猎王和狼王等内容。中国作协创研部选编的《2011年中国微型小说精选》精选了2011年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微型小说作品。每个年度,...
-
呼风唤雨的世纪从课文写法上提出问题
呼风唤雨的世纪从课文写法上提出问题,,《呼风唤雨的世纪》问题:1、作者将人类“上百万年”与“最近一百年”的生活变化进行对比,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来突出20世纪人类生活的变化快?2、“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这里运用了什么的说明方法?3、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写出了什么?表现了什么?4、“人类在上百...
-
家乡文化内容
家乡文化内容,,乡土文化无论是物质的、非物质的都是不可替代的无价之宝! 其中包含 民俗风情 、传说故事、古建遗存、 名人传记 、 村规民约 、家族族谱、传统技艺、 古树名木 等诸多方面。中国的乡土文化源远流长,而广大农村则是滋生培育乡土文化的根源和基因。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国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许多乡土文化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至此我们对中国乡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还相当有限。乡土...
-
湖心亭看雪名句默写
湖心亭看雪名句默写,,常考名句: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赏析:晚明小品在中国散文史上虽然不如先秦诸子或唐宋八大家那样引人注目,却也占有一席之地。它如开放在深山石隙间的一丛幽兰,疏花续蕊,迎风吐馨,虽无灼灼之艳,却自有一段清高拔俗的风韵。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开头两句点明时间、地点。集子中凡纪昔游之作,大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