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不厌诈(故事、出处、释读)
公元前633年,楚国攻打宋国,宋国向晋国求救。第二年春天,晋文公派兵攻占了楚的盟国曹国和卫国,要他们与楚国绝交,才让他们复国。楚国被激怒了,撤掉对宋国的包围,来和晋国交战。
两军在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对阵。晋文公重耳做公子时,受后母迫害,逃到楚国,受到楚成王的款待。楚成王问重耳以后如何报答,重耳说:美女、绸缎等等,您都有了,我能给您什么呢?假如托您的福我能回国执政,万一遇到两国发生战争,我就撤退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
如果楚国还不能谅解,双方再交手。为了实现当年的诺言,晋文公下令撤退九十里。楚国大将子玉率领楚军紧逼不舍。
当时,楚国联合了陈、蔡等国,兵力强;晋国联合了齐、宋等国,兵力弱。应该怎样作战呢?晋文公的舅舅子犯说:我听到过这样的说法:对于注意礼仪的君子,应当多讲忠诚和信用,取得对方信任,在你死我活的战阵之间,不妨多用欺诈的手段迷惑对方。你可以采取欺骗敌军的办法。
晋文公听从了子犯的策略,首先击溃由陈、蔡军队组成的楚军右翼,然后主力假装撤退,引诱楚军左翼追赶,再以伏兵夹击。楚军左翼大败,中军也被迫撤退。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城濮之战。
晋国取胜后,与齐、鲁、宋、郑、蔡、莒、卫等国会盟,成为诸侯霸主。
【释读】厌:嫌恶;诈:欺骗。作战时尽可能地用假象迷惑敌人以取得胜利。
【出处】《韩非子难一》:臣闻之,繁礼君子,不厌忠信;战阵之间,不厌诈伪。
相关内容
-
鞭长莫及(故事、出处、释读)
鞭长莫及(故事、出处、释读),,春秋时期,楚庄王派申舟访问齐国,途中必经宋国。按理来说,经过宋国应事先通知宋国,然而楚庄王自恃楚国为大国,不把宋国放在眼里,就没通知宋国。宋国国君知道了后,十分气愤,将申舟扣留下来。大臣华元对国君说:楚国事先未有通知,便是把我国当作已亡,领土已归属于他。我们必须维护独立主权的尊严,不能受这种侮辱!就算楚国要发兵进攻,大不了就亡国。但我们宁可战败,也不服屈辱!宋国国君...
-
自相矛盾(故事、出处、释读)
自相矛盾(故事、出处、释读),,楚国有一个卖兵器的人,到市场上去卖矛和盾。好多人都来看,他就举起他的盾,向大家夸口说:我的盾,是世界上最最坚固的,无论怎样锋利尖锐的东西也不能刺穿它!接着,这个卖兵器的人又拿起一支矛,大言不惭地夸起来:我的矛,是世界上最尖利的,无论怎样牢固坚实的东西也挡不住它一戳,只要一碰上,嘿嘿,马上就会被它刺穿!他十分得意,便又大声吆喝起来:快来看呀,快来买呀,世界上最最坚固的...
-
汗流浃背(故事、出处、释读)
汗流浃背(故事、出处、释读),,汉大将军霍光,是汉武帝的托孤重臣,辅佐八岁即位的汉昭帝执政,威势很重。霍光身边有个叫杨敞的人,行事谨小慎微,颇受霍光赏识,升至丞相职位,封为安平候。其实,杨敞为人懦弱无能,胆小怕事,根本不是当丞相的材料。公元前74年,年仅廿一岁的汉昭帝驾崩于未央宫,霍光与众臣商议,选了汉武帝的孙子昌邑王刘贺作继承人。谁知刘贺继位后,经常宴饮歌舞,寻欢作乐。霍光听说后,忧心忡忡,与车...
-
外强中干(故事、出处、释读)
外强中干(故事、出处、释读),,庆郑,晋惠公手下的一位谋士。春秋时代秦国攻打晋国一连三仗获胜,秦国的军队乘胜进入了晋国的阵地,晋国形势危急。晋惠公决心亲自出征,抵抗秦军,于是便叫人给他的战车上套上郑国出产的名马,此种马高大强壮,他以为用此马出征,有利于战事。在一旁的庆郑知道了,劝阻他说:古代有祭袍活动或打这样的大仗,一定要用本国产的马,因为本国的马在本国的国土长大,熟悉本国的水土,懂得本国人的心,...
-
周勃夺军
周勃夺军,,汉惠帝没有儿子,吕太后从外面找了一个婴儿冒充是惠帝生的,立为太子。公元前188年,惠帝一死,由这个婴儿接替皇位,吕太后就名正言顺地临朝执政。吕太后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要立吕家的人为王,问问大臣们可不可以。右丞相王陵是直筒子,说:“高皇帝宰白马立下盟约,不是姓刘的不应该封王。”吕太后听了挺不高兴,又问左丞相陈平和太尉周勃。陈平、周勃说:“高祖平定天下,分封自己的子弟为王,这当然是对的;现...
-
荆轲刺秦王拿了谁的头
荆轲刺秦王拿了谁的头,,用的樊於期的脑袋。《荆轲刺秦王》出自《战国策·燕策三》,记述了战国时期荆轲刺秦王这一悲壮的历史故事,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情况,表现了荆轲重义轻生、为燕国勇于牺牲的精神。文章通过一系列情节和人物对话、行动、表情、神态等表现人物性格,塑造了英雄荆轲的形象。公元前227年,荆轲带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前往秦国刺杀秦王嬴政。临行前,燕太子丹等人在易水边为荆轲送行,场面十分悲壮。好...
-
卧薪尝胆二十字概括
卧薪尝胆二十字概括,,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派兵攻打越国,被越王勾践打得大败,阖闾也受了重伤,临死前,嘱咐儿子夫差要替他报仇。夫差牢记父亲的话,日夜加紧练兵,准备攻打越国。过了两年,夫差率兵把勾践打得大败,勾践被包围,无路可走,准备自杀。这时谋臣文种劝住了他,说:“吴国大臣伯嚭贪财好色,可以派人去贿赂他。”勾践听从了文种的建议,就派他带着珍宝贿赂伯嚭,伯嚭答应和文种去见吴王。文种见了吴王,献上珍...
-
端午日课课练阅读答案
端午日课课练阅读答案,,基础训练第1题答案B基础训练第2题答案(1)燥一躁 (2)浆一桨基础训练第3题答案C基础训练第4题答案不全同。 茶峒: ①包粽子; ②穿新衣; ③吃鱼吃肉; ④用雄黄蘸酒画王字; ⑤赛龙舟。 我们这里: ①包粽子; ②吃咸鸭蛋; ③挂艾叶菖蒲; ④用雄黄涂在小孩的额头及手足心。基础训练第5题答案屈原是我国战国时期的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楚国灭亡后,他满怀悲愤投入泪罗江,以身殉...
-
鸿门宴沛公是谁
鸿门宴沛公是谁,,鸿门宴中的沛公指的是刘邦。汉高祖刘邦,字季,沛郡丰邑中阳里,出身平民阶级,秦朝时曾担任泗水亭长,起兵于沛(今江苏沛县),称沛公。鸿门宴的故事:公元前206年刘邦先入关灭秦,进驻咸阳,并派兵守函谷关,以拒项羽西进。项羽率40万大军至,破函谷关,进驻鸿门(今陕西临潼东北),准备袭击刘邦。刘邦因势力悬殊,采纳张良建议,结交项羽叔父项伯,请予调解,以作缓兵计,并亲至鸿门会见项羽。在宴会上...
-
荆轲刺秦王300字概述
荆轲刺秦王300字概述,,《荆轲刺秦王》概述:秦王政二十年(公元前227年),即燕王喜二十八年,太子丹派荆轲作为使者,携带夹有匕首的燕国督亢(今河北易县、涿县、固安一带)地图连同秦国逃亡到燕国的败将樊於期的首级,以请求「举国为内臣」的名义去朝见秦王嬴政。以便行刺秦王,挽救燕国。荆轲临行前,太子丹和少数宾客穿上白衣白帽,到易水(在今河北易县)边送行。高渐离击筑,荆轲和之,慷慨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
-
荆轲刺秦王改写作文
荆轲刺秦王改写作文,,是历史造就了英雄,还是英雄造就了历史?这一直是个难以辩析的关系。或许,是英雄在与历史共舞吧。——题记战国时代,硝烟四起。长达几百年的纷乱,鲜血染红了大地,尸横遍野。这是一个残酷的时代;这是一个充满血与泪的时代;这时一个热血沸腾的时代;这更是一个造就英雄的时代!名利争夺下,乱世出英雄。公元前228年,秦破赵,兵压燕境。一时间,燕国民心惶惶,人人自危…————燕国王宫————远方...
-
寓言两则原文及翻译
寓言两则原文及翻译,,原文:楚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日:“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日:“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译文: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夸他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任何武器都刺不破它。”又夸他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没有什么东西穿不透的。”有人质问他:“拿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怎样?”那人便答不上话来...
-
司马光编写的史书是什么
司马光编写的史书是什么,,司马光主编的史书是《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中国最大的一部编年史,全书共二百九十四卷,通贯古今,上起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公元前403年),下迄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末年赵匡胤(宋太祖)灭后周以前(公元959年),凡一千三百六十二年。作者把这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实,依时代先后,以年月为经,以史实为纬,顺序记写;对于重大的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与各方面的...
-
鸿门宴哪本书
鸿门宴哪本书,,《鸿门宴》是汉代史学家、文学家 司马迁 创作的 史传文 ,出自《 史记·项羽本纪 》。 文章叙述的是秦朝灭亡后(公元前206年)两支抗秦军队的领袖 项羽 和 刘邦 在秦朝都城咸阳郊外的 鸿门 举行的一次宴会。全文以刘邦赴项营请罪为核心,连同赴营以前和逃席以后分为三个部分,以曹无伤告密、项羽决定进攻始,以项羽受璧、曹无伤被诛终,按项羽是否发动进攻、刘邦能否安然逃席两个问题逐层展开故事...
-
故乡700字
故乡700字,,西双版纳我的家乡西双版纳座(坐)落在浩浩荡荡的澜沧江畔,她是镶嵌在祖国的西南边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这里神奇的原始森林,浓郁的民族风情,古老的贝叶传说,绚丽的热带雨林风光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让世人魂牵梦绕。(开篇不错)越过山峦,踏进这片古老的土地,一幅如诗如画的景象映入眼帘:“黎明之城”—允景洪,西双版纳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一座绿色之城。街头郁郁葱葱的树木迎面而来,道路两旁“南国美...
-
邓稼先9段在文中的作用
邓稼先9段在文中的作用,,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九段的作用:承接或总结上面的内容,同时提示或领起下面文章的内容。为了表现主要写作对象而提前做的基础性描写,为后文埋下伏笔。课文节选:邓稼先于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在北平上了小学和中学,于1945年自昆明西南联大毕业。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1950年10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1958年8月奉命带领...
-
螳螂捕蝉二人三足
螳螂捕蝉二人三足,,吴王准备出兵攻打楚国,遭到了一些大臣的反对。大臣们认为,攻打楚国虽然取胜的希望很大,但如果其他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可是吴王固执地说:“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有一位侍奉吴王的少年,听了大臣们的议论,想去劝说吴王。可是吴王已经下了死命令,怎么办呢?第二清晨,他拿着一只弹弓,在王宫花园里转来转去。露水沾湿了他的衣裳和鞋子,他也毫不介意。就这样,一连转了三个早晨。少年...
-
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作者简介
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作者简介,,作者简介:吕不韦(前292年-前235),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国丞相。《吕氏春秋》是战国末期吕不韦重要的巨著,公元前239年左右完成,当时正是秦国统一六国的前夕。其书“基本上以道家为宗,取各家之长而弃其短,所以能成一家之言 [6] 。”是秦汉道家的代表作之一 [2] 。吕不韦是秦国一代名相,任职于战国末年。吕因散尽家财帮助在赵国为人质的嬴异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