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玩具真好玩及反思

在“我的幼儿园”这一主题活动开展中,孩子们陆陆续续地从家中带来各种好玩的玩具,有的是爸爸妈妈买的,有的是亲戚在新年里送的,甭提有多喜欢了。一开始,孩子们只是自由地玩自己的玩具,慢慢地他们开始和同伴一起摆弄、交换玩具,但是很少用语言和同伴一起交流分享自己喜欢的玩具。针对这一情况,结合我班的子课题“科学教育生活化”,设计了小班科学活动:《玩具真好玩》,活动中通过探索玩具的不同玩法,来引导他们在“玩中学”,在“玩中求发展”,就如《纲要》中所说:“要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发现和感觉到周围世界的神奇,体验和领悟到科学就在自己身边,保持永久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结合本班的年龄特点,我为本次活动制定二条目标: 1、尝试探索不同玩具的玩法,在探索玩具玩法的过程中,感受和体验玩具带来的乐趣。

2、愿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本次活动建立在幼儿感兴趣的“玩具”的基础上,从生活中发掘题材,重在发展幼儿的思维、观察力和注意力。在此活动中,孩子们兴趣浓厚,参与性强,回顾整个活动过程,作一下反思:

一、有效的环节设计

1.以“做中学”的先进理念为指导。“做中学”所体现的价值追求在于培养儿童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它蕴含着人文精神。在这次的科学活动中,我以按“提出问题—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设计本次活动流程,改变了以往幼儿盲目动手、教师过多限制的局面。

2.遵循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首先,以玩“玩具”激趣。玩具是幼儿喜欢的物品,有效的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了幼儿的探索兴趣和欲望,起到了引发幼儿思维的目的。其次,提供适宜的材料,让幼儿人人动手。根据班级孩子的生活经验,在活动设计中,我先让幼儿先玩自己的玩具,并提出要求“怎样让玩具动起来?”为其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打基础。从活动实录中,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们愉快地情绪,较好的完成活动目标,说明本次活动的设计思路是可取的。

二、有效的师幼互动

在大力推行新课改的今天,不仅要教得好,更重要的是要促进幼儿学会学习,给幼儿充分参与探究和有效学习的机会。结合本次活动,我在以下几个环节上作了一些思考,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1.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本次活动幼儿使用的材料:电动的、手动的玩具都是由孩子和家长一起收集的,一改以往由老师提供材料,幼儿实验操作的现象。在最后的延伸活动中,通过与更多的朋友交换玩具,来比较有什么不同的玩法,可以将探究发现活动不断的拓展。

2.探究的环节:活动中的探究活动是让孩子在动手前先动脑,有助于激活他们的思维,使探究活动有明确的指向和目的。在探究时,我首先给幼儿提出了要求:怎样让玩具动起来呢?让孩子带着问题去操作、实验,并让他们自己在操作中寻找答案,以往我们总是认为,小班的孩子因为年龄小,经验少,语言表达能力差,所以开展探究活动会比较困难,但这样的活动让我们看到,只要我们选取孩子感兴趣的对象,又遵循他们探究事物的特点,同样能在小班很好地开展科学活动。

三、存在的问题:

1、在活动之前,对孩子的玩具没有进行认真的筛选,有的幼儿的电动玩具因为没有电池,不能动起来了,使得幼儿在操作活动活动中不能讲玩具玩起来,扰乱了课堂秩序。

2、本活动最大的一个失误,就是在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定位错误。新《大纲》科学领域的内容与要求中有这样的表述:“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与探究欲望”、“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等,突出了教师在幼儿探究活动中的引导作用。幼儿学科要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探究式学习,教师的职能也应从科学知识的讲解员转变为科学探究活动的引导者。在本活动中,大部分的时间上,由于我怕气氛过于活跃自己控制不了场面,而限制了幼儿自由探索的时间,自己说的累,小朋友又玩的不尽兴。特别在给玩具分类时,本来应让幼儿充分感知到电动玩具和手动玩具的不同,然后再分类,而我怕小班幼儿自己不懂得去发现,进而来分类,也是自己讲的多,让本次活动黯然失色。

通过在本次的科学探索活动,我明白了科学探究活动就是要大胆让幼儿自己去发现,放手让幼儿玩,而不是怕这怕那,畏手畏脚,让教师成为了活动的正确引导者,让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