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的花园小练笔200字

巨人的花园小练笔200字:

巨人把围墙拆除后,春天又到了巨人的花园。

巨人的花园里又充满了孩子们的欢笑,许多小动物也跑过来玩耍。树木仿佛更加茂盛了。

这天早上,孩子们早早地跑到花园里和巨人一起玩耍。小鸟们、小松鼠们、小白兔们……都来玩耍。巨人的花园仿佛成了小动物们,孩子们的乐园,这里天天充满了“嘻嘻哈哈”的笑声。

孩子们一会儿和巨人玩迷藏,一会儿在巨人不注意的时候跑到巨人背后挠几下痒痒。巨人被痒得哈哈大笑,笑得合不拢嘴。

傍晚,几个孩子和巨人躺在软绵绵和草坪上,一边说说笑笑,一边欣赏美不胜收,变化极多的火烧云。

巨人和孩子们共同度过了快乐美好的一天。巨人还明白了,只要每天和孩子们在一起,就会每天这么快乐。

原文(节选):

一天早晨,巨人被喧闹声吵醒了。他抬头望去,一缕阳光从窗外射进来。好几个月没见过这么明媚的阳光了。巨人激动地跑到花园里,他看到花园里草翠花开,有许多孩子在欢快地游戏,他们大概是从围墙的破损处钻进来的。孩子们的欢笑使花园增添了春意。可是巨人又发脾气了:“好容易才盼来春天,你们又来胡闹。滚出去!”孩子们听到可怕的训斥,纷纷逃窜。与此同时,鲜花凋谢,树叶飘落,花园又被冰雪覆盖了。巨人不解地看看四周,突然发现桃树底下站着个小男孩。

“喂!你赶快滚出去!”小男孩没有拔腿逃跑,却用他那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巨人。不知怎么,巨人看着他的眼神,心里感到火辣辣的。这个小男孩在树下一伸手,桃树马上绽出绿芽,开出许多美丽的花朵。

作者简介:

奥斯卡·王尔德,出生于爱尔兰都柏林,19世纪英国最伟大的作家与艺术家之一,以其剧作、诗歌、童话和小说闻名,唯美主义代表人物,19世纪80年代美学运动的主力和90年代颓废派运动的先驱。代表作品有:《道林·格雷的画像》、《斯芬克斯》等。

本文中心思想:
从巨人的花园这篇童话中, 我们要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中心思想是能和大家一齐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写作特色:

1、这则童话中以厚重的主题,独特的篇章结构以及锤炼的语言和口语化的语体将自己“为艺术而艺术“的主张表现地淋漓尽致。

2、这种奇特的篇章结构充分见证了王尔德“形式就是一切”的观点。口语化的语体,精雕细琢的语言,简洁精确的措辞以及多处运用比喻,拟人和象征等修辞手法使整篇童话弥漫着一股清新的童心,这也是王尔德童话作品的写作基调。

3、恰当地使用并列句,复合句,倒装句和圆周句等变化多样的句式,充分运用对比,比喻,拟人和象征等修辞手法,并遵循一定的事理逻辑展开离奇的情节,揭示道理,造成浓烈的幻想氛图,形成超越时空制约,亦虚亦实,亦幻犹真的境界。将人性的至美归于至爱,体现了王尔德追求理想艺术的初衷。

重点语句赏析:

1、“你们在这儿做什么?”他叱责道。

赏析:这句话运用语言描写,刻画出一位没有爱心的、粗暴的巨人。

2、雪用他的白色大衣覆盖着青草,霜把所有的树枝涂成了银色。他们还请来北风同住。北风身上裹着皮衣,整天在花园里呼啸着。

赏析:用拟人和比喻的手法细致地描绘出雪、霜、雹在花园里肆虐的情景,形象地写出了巨人自私的恶果。

3、小男孩伸手搂住巨人,亲吻着他的脸颊。

赏析:小男孩的“亲吻”让巨人感到温暖和愉快,巨人“拆除”围墙,用实际行动接受了孩子们。

人物形象分析:

1、巨人

巨人禁止孩子们放学回来以后到他的花园里去玩,他赶走了孩子,在花园的四周筑起了一道道高高的围墙,花园里没有孩子,春天不进花园,夏天秋天也不进花园,巨人的花园永远是冬天,是冷风,冰雪、严霜和冰雹;直到有一天早晨,孩子们从围墙的一个洞钻进花园,春天才和孩子们一起进入花园。花干了,树枝变绿了,鸟儿也来唱歌,在春光融融的花园里,大家都感到温馨愉快,巨人恍然大悟,幡然悔改,作者又给予了热情的赞扬。

阅读理解题:
1、花园为什么发生这样的变化?

答案:是孩子们为花园带来了快乐,带来了春意。

2、想一想巨人前后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

答案:开始很自私,后来知错就改了,因为巨人感受不到春色,他也不快乐,和孩子们在一起,他也分享了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