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赋
诗文赏析:前人评陶,统归于平淡,又谓"凡作清淡古诗,须有沉至之语,朴实之理,以为文骨,乃可不朽”(施补华《岘佣说诗》)。陶渊明生于玄言诗盛行百年之久的东晋时代,"理过其辞,淡乎寡味"乃诗坛风尚,故以理为骨,臻于平淡皆不为难,其可贵处倒在淡而不枯,质而实绮,能在真率旷达的情意中化入渊深朴茂的哲理,从田园耕凿的忧勤里讨出人生天然的乐趣。试读陶诗《移居二首》其二,即可知此意。
陶渊明于公元405年(义 熙元年)弃彭泽令返回柴桑里,四年后旧宅遇火。公元408年(义熙七
年)迁至南里之南村,是年四十七岁。全诗以自在之笔写自得之乐,将日常生活中邻里过从的琐碎情事串成一片行云流水。首二句"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暗承第一-首结尾"奇文共欣赏, 疑义相与析”而来,篇断意连,接得巧妙自然。此处以“春秋"二字发端,概括全篇,说明诗中所叙并非发真趣于偶尔”(谢榛《四溟诗话》),而是一年四季生活中常有的乐趣。每遇风和日丽的春天或天高云淡的秋日,登高赋诗,-快胸襟,历来为文人引为风雅胜事。对陶渊明来说,在柴桑火灾之后,新迁南村,有此登临胜地,更觉欣慰自得。登高不仅是在春秋佳日,还必须是在农务暇日,春种秋获,正是大忙季节,忙里偷闲,登高赋诗,个中趣味决非整天悠哉游哉的士大夫所能领略,何况还有同村的"素心人”可与共赏新诗。所以士大夫常有的雅兴,在此诗中便有不同寻常的意义。这两句用意颇深却如不经意道出,虽无一字刻划景物,而风光之清靡高爽,足堪玩赏,诗人之神情超旷,也如在目前。
相关内容
-
登高赏析
登高赏析,,这是作者站在高台之上,看到、听到的。诗人描写的主要意象有风、天、猿、渚、沙、鸟。风急、快,突出风的迅猛。风儿急急而去,是那样的无情。无人陪伴已觉可悲,连那风儿也好像故意欺负作者,匆匆离作者而去,可以想见此时他那悲苦的心境。天高带给人一种苍凉、空旷感,登上高台的人是何等的渺小。作者用啸声,并且是哀凄的啸声。诗云,“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哀凄之声让人动容,声声刺透他那几近破碎的...
-
元旦登高
元旦登高,,新年登高是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庆祝活动,以“新年步步登高、节节向上攀”的美好寓意为主题,成为全国每年元旦传统的全民健身活动项目和庆祝新年来到的传统节目。“新年登高望远,一年好运气!”既健身又可以图个好彩头。江山作为全国新年登高健身大会的南区中心会场,与北京八达岭北区中心会场遥相呼应,形成了“长城壮美,江山多娇”的壮观场面。这项活动从北京扩展到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参加人群越来越多‘参与人群...
-
登高教学
登高教学,,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人杜甫及其重要作品,把握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2.通过合作探究品析“即景伤怀”的手法,养成合作探究意识,进而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体会作者沉郁顿挫的诗风,并逐步树立爱国情怀和审美体验。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合作探究品析景、情的关系,体会“即景伤怀”的手法。【教学难点】理解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和志士情怀。三、教学方法吟诵法、点拨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四、...
-
登高韵脚
登高韵脚,,杜甫这首诗的韵脚:哀、回、来、台、杯。《登高》是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此诗作于大历二年(767)作者在夔州之时。前四句写景,述登高见闻,紧扣秋天的季节特色,描绘了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致。首联为局部近景,颔联为整体远景。后四句抒情,写登高所感,围绕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发了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颈联自伤身世,将前四句写景所蕴含的比兴、象征、暗示之意揭出;尾联再作申述,以衰愁病...
-
登山古诗杜甫
登山古诗杜甫,,《登高》是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此诗作于大历二年(767)作者在夔州之时。前四句写景,述登高见闻,紧扣秋天的季节特色,描绘了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致。首联为局部近景,颔联为整体远景。后四句抒情,写登高所感,围绕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发了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颈联自伤身世,将前四句写景所蕴含的比兴、象征、暗示之意揭出;尾联再作申述,以衰愁病苦的自我形象收束。全诗语言精练,通...
-
登高作品简介
登高作品简介,,《登高》是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此诗作于大历二年(767)作者在夔州之时。前四句写景,述登高见闻,紧扣秋天的季节特色,描绘了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致。首联为局部近景,颔联为整体远景。后四句抒情,写登高所感,围绕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发了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颈联自伤身世,将前四句写景所蕴含的比兴、象征、暗示之意揭出;尾联再作申述,以衰愁病苦的自我形象收束。全诗语言精练,通...
-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是几年级学的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是几年级学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是九年级下册的。此词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景,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上片着眼于雨中,下片着眼于雨后,全词体现出一个正直文人在坎坷人生中力求解脱之道,篇幅虽短,但意境深邃,内蕴丰富,诠释着作者的人生信念,展现着作者的精神追求。译文: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拿着雨...
-
登高注释
登高注释,,⑴登高: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历来有登高的习俗。⑵猿啸哀:指长江三峡中猿猴凄厉的叫声。《水经注·江水》引民谣云:“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⑶渚(zhǔ):水中的小洲。沙:江边沙滩。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回,回旋。⑷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萧萧:风吹落叶的声音。⑸万里:指远离故乡。常作客:长期漂泊他乡。⑹百年:犹言一生,这里借指晚年。⑺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苦恨:极恨...
-
登高远眺
登高远眺,,比喻站在高处向远方张望,一般是用指亲人外出,家人盼望早日归来的意思。 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扩展资料: 【拼音】[ dēng gāo yuǎn tiào ]【近义词】:一览无余 高瞻远瞩 【反义词】:一叶障目、坐井观天 家人盼望早日归来。出自《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 王维。成语解释 比喻站在高处向远方张望,一般是用指亲人外出,...
-
寡人之于国也10分钟教案
寡人之于国也10分钟教案,,教学重点:1、落实相关文言虚实词,翻译课文2、学习孟子善用比喻说理,气势充沛的论辩方法。教学难点:孟子“仁政”思想具有的时代意义。解决办法:1、学生自学质疑、讨论答疑2、对课文第三部分阐述实行“王道”的七种措施的正确理解。这部分实际上是孟子“仁政”内容的具体化。3、对孟子及《孟子》一书的了解。教学目的(知识能力、德育的目标要求)1、学习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能以旧推...
-
再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
再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最近,读完了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之后,我深有感触。书中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确是一个无比坚强的人,我也非常敬佩他。从一开始的学生身份,到后来成为一名军人,最后到重病者,他无时无刻不展现着他的坚强。保尔的身上体现着那个时代苏联最美好、最神圣的品质。当他在战场前线上不得不退出战斗时,他便在后方做着工作;保尔在双腿瘫痪时并没有灰心,更是在双目失明后还拿起铅笔,...
-
登高400字
登高400字,,九月菊花飘香。落叶纷飞,我们迎来了重阳节,这也是登高节,我和哥哥,姐姐们第一次到凤凰山登高。真是感触颇深。登高之前我们就做好了准备,一人带一瓶矿泉水,还拿着可口的零食。心想一边爬山一边享受美味,真是幸福!当然,我们每人手中都有塑料袋,垃圾会丢在塑料袋中,这样就不会破坏凤凰山秀丽的风景了。刚到山下,这里早就挤得水泄不通了,来登高的人真不少。有三五成群洋溢幸福的家人;有成伙结队活泼调皮...
-
堂吉诃德表达了什么
堂吉诃德表达了什么,,《堂吉诃德》表达的是对骑士制度的不满,以及对骑士小说的抨击。《唐·吉诃德》(又译作《堂吉诃德》《堂·吉诃德》等)是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萨维德拉于1605年和1615年分两部分出版的长篇反骑士小说。创作背景:《唐·吉诃德》的产生是一个时代的产物。西班牙经过光复战争,颠覆和驱逐了阿拉伯人的统治,完成了国家的统一,同时又依靠其庞大的骑士队伍,雄霸欧洲,远征美洲,造就了西班牙的“黄金...
-
怎么表达爱意
怎么表达爱意,,我们现在随着经济发展,时代也是在不断的进步,大家的观念也是有很大的改变。从我们生活中的婚姻和恋爱来看,在古代完全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根本没有自由恋爱的可能,之前条件不好的时候基本上都是搭伙过日子,但是现在大家很多人都开始追求自由恋爱。恋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在开始一段恋情之前,我们一般都要先和心仪的异性表达爱意,可以通过写情书、唱情歌或者口头表白来表达我们的爱意,但是在表达爱意...
-
物种起源读书笔记800字
物种起源读书笔记800字,,这是一场关于地球物种进化发展的历史,是人类对自身价值探索的进步,是冲走封建愚昧一道汹涌的洪水。从这本书里,我看到了人类那特有的冲刷-一切非真理事实的勇敢,那对科学的追求与奉献与那颗炽热的心。也许,人们对他的褒美之词繁多到无法计算,而我对他再一次的赞美是想说明,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真理是永恒不变的。而真理,依旧在那遥远的边际散发着诱人的光芒,吸引着一代又一代人的目光,并为...
-
迷娘(之一)表达了什么
迷娘(之一)表达了什么,,表达了对意大利这神奇的国度的深情迷恋与无限向往,流露出隐隐的神秘之美,给人以辽远而朦胧的美好遐想,表现了对故国的无限思念,同时,对于迷娘来说,意大利是那么美好,又表现了她对美好世界的追求。再者,也表达了迷娘复杂的情感中对恩人麦斯特的真切爱慕之情,赋予“桃金娘”、“月桂”以象征意义。《迷娘》取材自歌德的《威廉·麦斯特尔的学生时代》该作品有喜剧收场的法国版和悲剧式的德国版两种...
-
莎士比亚戏剧的语言特色
莎士比亚戏剧的语言特色,,莎士比亚戏剧的语言特色:在语言的运用上,莎士比亚戏剧也很有特色。在伊丽莎白时代,讲究修辞的浮艳诗风很盛,莎士比亚早期诗歌的辞藻过于雕琢,诗体比较绮丽,但在他成熟的戏剧里,语言却生动精炼,当时英国语言正处在一个发展和丰富的重要阶段,莎士比亚一方面运用书写语言和口语,一方面也广泛采用民间谚语和俚语,有时自己还创造新词,因此他的语言丰寄广博,灵活有力,可以随着人物性格、身份、地...
-
迷娘(之一)想表达什么
迷娘(之一)想表达什么,,《迷娘曲》是德国文学家歌德创作的自传体长篇小说《威廉·麦斯特》的第一部《威廉·麦斯特的学习时代》中的人物迷娘歌唱的一首歌曲。《迷娘曲》是歌德迷娘歌曲中最脍炙人口的一首诗,抒发了迷娘思念家乡和追求美好世界的感情。赏析:《迷娘曲》之一共三节,每一节都由正歌和副歌组成。正歌表现“那地方”——故国意大利的优美景物,这些景物的优美主要是通过柠檬花儿、蓝天、和煦的风、悄然无语的桃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