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导入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2、课题就是文章的眼睛,凝视这双眼睛,你有什么发现?

(1)反义词

既然是一对反义词,我们就要读出不一样的味道,谁再来读读课题。

(2)引号

看来,同学们已经对课文进行了充分的预习,对,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父母对巴迪不同的评价。

3、对同一首诗,父亲和母亲为什么会有截然不同的评价?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二、品读感悟

那是在七八岁的时候,巴迪写下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1—14自然段,勾画出父母面对这首诗的不同表现,品读这些句子,看看你从中能体会出什么?

(一)母亲的表现

我们先来看看,母亲读完这首诗,有什么表现?学生交流,出示句子。

1、(课件出示: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我既腼腆又得意扬扬,点头告诉她这首诗确实是我写的。她高兴得再次拥抱了我。)

2、都来读读这段话,试试从中你读出了母亲怎样的心情?——高兴、激动、兴奋

3、读文章时可以抓住一句话,也可以抓住一个词来体会人物的情感,母亲的这种心情,你是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中读出来的?——

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

如果学生读句子,能再把镜头拉近些放到词上吗?

(1)真好,你关注到了母亲的眼睛,(点击变红)

(2)那是一双怎样的眼睛?(睁得圆圆的、闪闪发光的、炯炯有神的)里面满是——对儿子的赞美和鼓励,为了儿子而激动。

因为这双眼睛,母亲的整张脸整个人都充满了光彩。

(3)你看,抓住母亲的神态我们就读出了那份发自内心的喜悦。(板书:神态)

你能读出来吗?

(4)母亲是怎么说这句话的?——兴奋地嚷

嚷就是说,又不同于普通的说,是啊,母亲高兴的心情抑制不住,冲口而出(师示范读)

谁再来读

(5)这里接连用了两个感叹号,母亲的激动就溢于言表了。

(6)通过她的神态、语言,(板书)此时此刻母亲的形象就活灵活现地浮现在我们面前,想象着她的神态、语气再来读。

(根据学生读的不同情况进行评价:一个兴奋的母亲,一个很兴奋但是沉稳的母亲,一个热情洋溢的母亲2、3名)

4、搂、拥抱

母亲不只用语言、神态,她还用动作表达情感,你关注了哪个词?

(1)这是母亲念完诗后的动作。(板书:动作)(教师提升到:她为儿子的表现感到激动)

(2)小结:同学们,学习课文就得这样,抓住重点的语句,深入品读,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分别从母亲的——(指板书:语言、神态、动作)中感受到了她发自内心的喜悦。读这样的文字,我们的心仿佛也和这位母亲一样兴奋和激动起来。那就让我们再一次把这热情洋溢的鼓励送给小巴迪吧!齐读。

5、得到妈妈的表扬心情多高兴呀,此时的他还期待着什么?你从哪读出来的?

一个迫不及待道 出了我此时的心情。

(课件出示: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我实在等不及了。)

(1)这三个句子很有意思,你发现了吗,它们有什么特点?——句子短,都写时间。

(2)把时间这样一罗列,你感受到了什么?

(3)能读出来吗?(快,慢谈谈自己的想法)

你看,几个短句子连起来,就让我们体会到了巴迪迫切希望见到父亲的心情。这就是短句的魅力,句子虽然简短,但表达的情感却更加强烈。我们一起再来感受一下(齐读)

(二)父亲的评价

1、此时的小巴迪多么盼望父亲能回来。他盼望听到父亲说什么?

巴迪听到的,却是:---- “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

他还听到?----难道这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吗?

2、(课件出示:第6、8、10、13自然段)

想像着语气,老师请一名学生来读读,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父亲?

3、几句简短的话语,几个简单的动作,就勾画出一个严厉的父亲的形象,和慈爱的母亲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出示父亲和母亲表现)

让我们来对比着读一读,走进父亲和母亲的内心世界(父亲和母亲表现)

同桌先练习读读

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指一名男生读父亲,一名女生读母亲。老师给你们个提示:读的时候要是能突出表示他们动作、神态的词语,再想想当时的语气,就能读的更有滋味。(指导评价朗读:再严厉一些,母亲已经在嚷了,这简直是在争吵,是呀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是需要鼓励的呀,可是这位不近人情的父亲)

读的真好,读得好多了,有进步。

我们都参与进来,男生读父亲,女生读母亲。

指屏幕,听你们这样一读,慈爱的母亲和严厉的父亲的形象就跃然纸上了,

4、同学们你们是巴迪,听了父亲和母亲的争论,你有什么感受?(他多么希望得到表扬和鼓励,没想到父亲说-------)

你为什么难过?(小小的巴迪满心希望得到父亲的表扬,可是------,他是多么伤心难过呀)

5、原本满怀信心的我听到这儿,(出示:我再也受不了了,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

(1)读这样的文字,你的脑海里一定会浮现出一些画面,告诉老师,你看到了什么?

(2)从巴迪这一连串的动作中,我们感受到了巴迪此时的伤心、难过。指名读(我知道你此刻一定很难过,来,把它读出来。)

6、你看,我们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读着读着就逐渐走进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此时的巴迪,他真的不能接受这样的评价。

7、几年后呢?他的看法有没有变化?说一说吧。(承认父亲是对的,还有吗?学着根据父亲的批语修改)

是呀,他开始慢慢地理解父亲了。

(三)成年后的认识

成年后的巴迪,是否真正读懂了父母的用心呢?请大家默读课文16—17自然段,勾画出关键的语句。感受比较深的地方可以做做批注。

1、说说吧,他读懂父母的用心了吗?你从哪体会到的。(学生交流)

我越来越体会到当初是多么幸运:拥有一个慈爱的母亲和严厉的父亲是多么幸运的事啊。

一个作家:巴迪已经真正认识到了父母不同的评价对他成长的影响。

两种爱:这真的是巴迪的肺腑之言。

2、同学们,在巴迪成长的历程中,如果只有母亲的鼓励(板书:鼓励)他会怎样?——

如果只有父亲的批评呢?(板书:批评)——

3、成年后的巴迪是多么庆幸在他生命里能同时拥有这两种爱的力量。

4、正是因为读懂了父母的爱,所以巴迪从心底里知道——(课件出示:“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指名读。

5、在这两种爱的哺育下,巴迪的一生取得了巨大成就。(课件出示:巴迪的成就)

6、同学们,成名后的巴迪,他的人生之路也不一定是一帆风顺的,他会怎么面对每一次的成功与失败?(学生谈:作品连连发表好评如潮的时候,受到批评遭到拒绝的时候,他都不会骄傲自满或一蹶不振,)

7、他能够如此坦然地面对生活,那是因为母亲的鼓励和父亲的批评已经使他学会---------?(课件出示: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齐读

8、同学们,这样一交流,我们就更深刻地理解了他的父母当年的做法(课件出示:“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四、总结拓展

1、刚才,我们通过对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揣摩体会到了人物的内心,感受到了父母不同形式的爱。

2、如果你就是成年后的巴迪,此时,你想对父母说什么?

3、我们每个同学都是伴随着父母的爱成长起来的,父母的爱似春雨,滋润着我们的心田,父母的爱如良药,虽然苦口但有利于我们成长。

老师送给你们一首小诗,我们一起读,出示小诗:(配乐)

阳光是幸福的起点,风雨是成长的伙伴,快乐地享受阳光,勇敢地接受风雨。让我们在温柔的呼唤中成长,让我们在严厉的批评中茁壮。

3、推荐阅读:

课下,同学们可以阅读这样的几篇文章:毕淑敏的《孩子,我为什么打你》和朱自清的《背影》,继续体验父母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