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男女有别

“在上篇我说家族在中国的乡土社会里是一个事业社群,凡是做事业的社群,纪律是必须维持的,纪律排斥了情。”

乡土社会的家族就像现代的企业,他们都需要纪律,而感情影响纪律。好比有些公司内部不允许谈恋爱,如果有情侣出现,必须有一方离开。

喜怒哀乐影响人际关系,机器人在得到命令后,只会贯彻执行,而不会因为多余的感情使主人的命令打折扣,更不会闹情绪罢工,所以一个井然有序的社会是排斥感情的。

薛宝钗为什么战胜林黛玉?因为她能压制自己的感情,林黛玉会和贾宝玉闹别扭,薛宝钗不仅不会,而且圆滑处世,得到所有人的喜欢,包括最难缠的林黛玉。

得知贾宝玉出家后,袭人哭晕过去,薛宝钗同样会哭,但却能不失威严。这就是乡土社会需要的人,理性战胜感性。

感情有破坏和制造作用,感情可以改变社会关系的稳定性。乡土社会里不需要感情,要的是了解。“他们接受统一的意义体系。”遇到事情的反应也会是一致的。

“西洋曾有两种文化模式,一种称作亚普罗式,亚普罗式认定宇宙的安排有一个完整的秩序,这个秩序超于人为的创造,让你不过是去接受它安于其位,维持它。”

“另一种是伏士德式,冲突是存在的基础,生命是阻碍的客服;没有了阻碍,生命也就失去了意义,他们把前途看成无尽的创造过程,不断的变。”

这两种文化刚好可以解释乡土社会与现代社会,一种需要稳定,一种需要创新。

乡土社会不要男女感情,不需要心的沟通。配偶不能找,只能另辟蹊径,在同性间发展,有事情找同性,比如婆媳、父子、兄弟、朋友,所以产生了家族。

朋友间有了不能同年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日死的誓言。

恋爱需要禁止,友谊则被默许,他们的不同在于,友谊能适可而止,恋爱则要不停的探索,突破阻碍,不是事业要的结果,他需要的是过程。

“做为结果的生育,在乡土社会从不会受到破坏,在现代社会成为大问题。”不过我想这句话不完全对,现代人不全是不注重结果,况且生孩子也并不能成为婚姻的唯一结果,找到一个能够相伴后半生的人,不也是结果吗?结婚本身就是种结果。

至于生育率下降,这个因素很多,有经济压力大、父母不在身边孩子没人带、工作原因等等。

“乡土社会男女间的关系必须有一种安排,使他们之间不发生激动性的感情。那就是男女有别的原则。”

“男女七岁不同席。”这是乡土社会的要求,也是扼制男女间发生感情的利器,有接触才会有感情,不允许接触,产生感情的几率就会降低。

林黛玉进贾府时,王夫人知道林黛玉与自己儿子贾宝玉即将要同在贾母院中,势必同吃同住。唯恐他们间产生感情,不惜在林黛玉面前诋毁贾宝玉,不让林黛玉理会儿子。

“社会秩序防范着个性,为了秩序的维持,一切足以引起破坏秩序的要素都被遏制着。男女之间的鸿沟从此筑下。乡土社会是个男女有别的社会,也是个安稳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