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礼貌读后感500字

中国曾有“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的古训,意思是说,有道德的人待人应该彬彬有礼,不能态度粗暴,不能出言不逊。我们中国是世界公认的“礼仪之邦”。我们小学生应学会礼貌待人。

今天,我读了一篇《谈礼貌》的文章,感受很多。这篇文章举了三个事例来说明礼貌的重要性,分别是“牛皋问路”、“一件裙子引发的纠纷”、“周总理理发”。其中最让我难忘的是“牛皋问路”。牛皋是岳飞的大将,有一次,他向一位老者问路。他在马上吼到:“呔,老头儿!爷问你,小校场往哪里去?”老人非但没给他指路,反而生气地骂他是个“冒失鬼”。过了一会,岳飞来到这里,他先离蹬下马,然后上前施礼:“请问老丈,方才可曾见一个骑黑马的,他往哪条路去了?”老人见岳飞很有礼貌,便耐心地给他指路。这正如俗话所说: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在四年级的时候,因为我和别人吵架,心中很烦。上阅读课时,李吉跑到我旁边说:“刘岩鹏,我没课外书了,借你的一本。”我生气地说:“真烦人,不想借你。”他又请求:“借我一本吧,我实在没书看了。”我有点不耐烦,便说道:“好烦人,书柜里多的是书,偏要找我要。”他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便向书柜走去。

这件事过后,他再也不理我了。我有点后悔,当时我不应该对他没礼貌。我对他说:“对不起,对你那么凶。”他笑着对我说:“没关系。”我们俩又合好了。有不高兴的事时,不能因烦而讨厌自己的朋友。

还有一次,我和奶奶去买衣裳,我们上了车,人非常多,我们没位置坐。一位年轻人说:“请坐我这吧。”说着把座位空出来,奶奶说:“谢谢了,你坐吧。”他说:“不必了,下一站我就走了。”下一站到了,他下了车,直到从我们眼中消失。

奶奶对我说:“像这样的人太少了,一看就是有高尚品质的人。”

一个人的语言或动作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文化水平和品质。凡是有礼貌的人品质高尚,没礼貌的人文化水平低、品质也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