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战争读后感1500字

《货币战争》读后感

那个富庶的东方古国终究在二百年前的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落后了,巴林家族、罗斯柴尔德家族和沙逊家族将魔爪伸向了中国,渗透和蚕食了中国的金融网络,大清帝国的金融高边疆就此步步沦陷。看完《货币战争》后,对此感悟就更深了。

当时的国际银行家正极力打造金本位,中国实行的是银本位,中国自然成了他们重点打击和吞并的对象。如此一个庞大的国度,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曾经拥有着先进的技术,为何在百年屈辱近代史中节节败退?

鸦片的入侵,发起了对清ZF白银货币的进攻。团团烟雾麻痹了千千万万中国人的大脑,更麻痹了这个民族。鸦片战争前,部分满清官僚已向国际金融实力倒戈,种种卖国行为无疑加剧了危机。鸦片贸易导致中国白银大规模外流,乾隆年间,国库存银高达7000万两,随着鸦片泛滥,到1850年时仅剩800余万两,已不足以应付一场战争。让伦敦金融城利用东印度公司顺利控制清朝经济的还有一个阶层,那就是洋买办。纵观世界被殖民的各国,中国较强大,情况十分特殊,西方势力无法垂直统治中国,必须有中间阶层周旋办事。他们以商人的身份与外国洋行合作,编织层层关系与金钱的网络,疏通着种种富贵与利益的渠道,“他们的前台是商场,后台是洋场,舞台是官场”。为首的席正甫开展拆票业务,使得他效力的汇丰洋行获得中国巨额的廉价储蓄,增强了对中国金融系统的控制能力,成为了“中国的英格兰银行”。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对洋买办的行为感到十分羞耻,自己的民族正面临重重危机,他们居然能如此从容地卖国。从另一角度来想,罗斯柴尔德等国际银行家的实力是多么强大,对各个国家的金融统治能力超乎我们的想象。这让我想起了罗斯柴尔德的那句名言:“只要让我控制一个国家的货币发行,我不在乎谁制定法律。”

在国际银行家贪婪剥削中国时,也不乏少许爱国志士的反抗。雄心万丈的林则徐作为钦差大臣在广东虎门销烟,虽暂时镇压了走私贩毒的网络,但他万万想不到他对抗的是国际银行家的核心金融战略。双方实力如此悬殊,虎门销烟的结果可想而知,鸦片战争爆发了。林则徐是众所周知的英雄,而胡雪岩也是反抗国际银行家势力的代表。胡雪岩决心占据生丝源头,一举击破洋行对生丝的定价霸权。于是,胡雪岩开始囤积生丝,坚持高价出售。国际银行家耍出了更狠的手段:紧缩银根。这样一来,胡雪岩无法周转资金,不但没有掌握生丝定价权,而且他苦心经营的金融帝国最终土崩瓦解。这样一个具有民族气节的人的倒下,不免有些悲痛,更对那时清王朝的命运堪忧,难道那些国际银行家们真的所向披靡,主宰世界?

也许就是这样。再看看其他国家的金融史,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罗斯柴尔德为首的国际银行家精心策划的亚洲货币绞杀中,日本、泰国都被宰割,只有韩国人靠着强烈的民族意识,主动向国家捐献黄金白银,才使韩国经济得以挽救。先前国际银行家主张在全世界推行金本位,他们做到了;后来他们又主张废金立法定货币,他们再次成功。现在的美联储完全在国际银行家的掌控之中,美元的发行权牢牢掌握在他们手中。美国国债自美联储成立以来,不断攀高,制造泡沫经济。今日欧债危机为何不大胆猜想是那些国际银行家为保卫美元而实行的战略计划。由此种种看来,一百多年前缺少爱国志士,缺少金融手段,落后迟钝的清王朝的金融高边疆的沦陷是历史必然了。

在一番摸爬滚打后,人民币算是站起来了。改革开放后,罗斯柴尔德引领的如豺狼般的国际银行家正紧紧向中国这顿美餐逼来,而大多数中国人却浑然不知,只管享受着近些年我们取得的一些傲人成就。我们该醒悟了,在未来的货币战争中,中国的金融机构不能龟缩在中国境内,我们要鼓励和支持从事金融的工作者在全球建立中国的金融网络,要巩固和强化本国的金融高边疆,与国际金融家抗衡。这场不流血且永久持续的战争,我们不能输,借此契机,我们必将人民币推向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