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农县是中国古代汉朝至北宋期间长期设置的一个县级行政区划,始终是弘农郡的治所,但是其所在地有迁移。汉武帝置弘农郡时,在秦国名关函谷关边置县为郡治,也名弘农,是弘农县之始,位置在今天河南省灵宝市东北黄河沿岸。隋朝时,弘农郡范围缩小,失去了黄河沿岸的辖区,弘农县名称虽然保留,却也因此向西南迁移到了今天灵宝市中心地区。此后,弘农县曾有恒农、常农等名称,直到997年因虢州之名而改称虢略,从此失去弘农之名。

唐朝时,弘农郡分为 陕州、 虢州,从此失去郡名。虢州仍治弘农县(今灵宝市),而陕州境内天宝元年因为在函谷关遗迹发现宝符而更名为灵宝的 桃林县,却不是今天的灵宝市所在地,而是汉晋时的弘农县所在地。到北宋时,弘农县先改为常农,后以州名改为虢略。从此弘农不再作为地名使用。

弘农,郡名,西汉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置,辖境约相当今河南黄河以南、宜阳以西的洛、伊、淅川等流域和陕西洛水、社川河上游、丹江流域。晋以后,弘农郡的辖境逐渐缩小,但从陕西 华山到河南三门峡一线,始终是弘农郡令人瞩目的地区,因为这里是天下杨姓第一望族—弘农杨氏的策源地,隋朝皇室,越国公素及子玄感等,满门忠烈的杨家将, 武则天之母等都是出自弘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