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人民文化宫原为太庙,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祖的宗庙。依据古代王都"左祖右社"的规划,与故宫、社稷坛同时建造,是紫禁城重要的组成部分。太庙以古柏最为著名,园内有多株已有数百年树龄的古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劳动人民文化宫(太庙)

太庙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规模最宏大的皇家祭祖建筑群,是古代最重要的宗庙建筑,堪称"天下第一庙"。 新中国成立初期,周恩来总理提议,政务院批准辟为"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

北京太庙

劳动人民文化宫占地14万平方米。为了突出祭祖的主旨,四周围以三道红墙及层层松柏,衬托起金碧辉煌,错落有序的建筑,营造出一种神秘肃穆的气氛。建筑采用中轴对称式布局,琉璃门、汉白玉石拱桥、戟门、三大殿依次排列在中轴线上,井亭、神厨、神库、配殿依次排列于两侧。 亭殿(前殿)是皇帝举行大祭活动的场所。三层汉白玉须弥座台基,殿内地铺"金砖",梁柱为名贵的金丝楠木,气势雄伟,比故宫的太和殿高2米,被认为是至高无上的象征。寝殿是供奉帝后神位之处。祧庙是供奉皇帝远祖神位之处。

北京太庙整个建筑布局严谨,魏峨宏丽,庄严肃穆。1924年辟为和平公园,1950年5月1日改名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从太庙再往南有1条玉带河,河上有5座小巧玲珑的金水桥。

北京太庙

建筑采用中轴对称式布局,琉璃门、汉白玉石拱桥、戟门、三大殿依次排列在 中轴线上,井亭、神厨、神库配殿依次排列于两侧。整个太庙建筑群,基本为明嘉靖年间重建规模,是研究明代建筑群整体组合造型处理的良好典型。 殿宇均为黄琉璃瓦顶,建筑雄伟壮丽。前殿面阔11间,进深4间,重檐庑殿顶,周围有三重汉白玉须弥座式台基,四周围石护栏。其主要梁柱外包沉香木,其余木 构件均为金丝桶木,天花板及柱皆贴赤金花,制作精细。太庙虽经清代改建,其规制和木石部分,大体保持原构,是北京最完整的明代建筑群之一。太庙以古柏著名,树龄多达数百年。

北京太庙建筑群中最雄伟壮观的是享殿,又名前殿,是明、清两代皇帝举行祭 祖大典的场所。享殿是整个太庙的主体,为中国古代最高等级的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檐下悬挂满汉文“太庙”九龙贴金额匾,坐落在3层汉白玉须弥座上,面积达 2060平方米。殿内梁栋饰金,地设金砖,68根大柱及主要梁枋均为金丝楠木,柱高为13.32米,最大底径达1.23米,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金丝楠木宫殿,楠木大柱更是举世无双。

北京太庙

太庙享殿、明长陵棱恩殿和紫禁城太 和殿并称为中国三大殿,它们的建筑规模和等级相当,没有其他的建筑能够与它们相匹敌。在长和高方面,太庙享殿甚至要超过太和殿;建成于明永乐十四年 (1416年)的明长陵棱恩殿,面积达1938平方米,重檐庑殿顶,覆以黄色琉璃瓦,殿内金砖铺地,殿下有3层汉白玉石栏杆围绕的须弥座式台基和一层小台 基。此殿梁、柱、枋、檩、鎏金斗拱等大小木构件,均为金丝楠木,60根楠木大柱,高12.58米,最大底径达1.17米;太和殿建成于清康熙三十六年 (1697年),面积为2368平方米,同样为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柱高12.70米,最大柱底径1.06米,材质为松木。由于清初建筑材料尤其是巨大的 楠木难以采办,太和殿的规模和用材质量已经远远无法与明永乐年间建成的奉天殿相比,面积仅及它的一半。因此,太和殿与其下的汉白玉石雕基座比例失调,而长 陵棱恩殿和太庙享殿则几乎充满了汉白玉石雕基座,比例更加和谐、优美,完全保持了明代建筑原有的风貌。

这三大殿中,长陵棱恩殿建 成的历史最悠久,迄今已经590年,太庙享殿次之,461年,而太和殿历史最短,仅319年。由于楠木生长缓慢,成材需千年以上,极为珍稀,而已经绝迹, 因此从历史文物和建筑本身的价值上看,长陵棱恩殿和太庙享殿都要超过太和殿。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紫禁城中明代建筑基本上都被焚毁,现存的主要宫殿建筑 都建于清代。中国现存的明代大型砖木建筑已经是凤毛麟角,而像太庙享殿、明长陵棱恩殿这样如此大型、高等级的建筑更是绝无仅有,独此二例,不可复制,它们 是中国现存的最珍贵的古代建筑。

门票价格:2元;

开放时间:春、夏季6:30-19:30;秋、冬季7:00-17:30;

景区电话:010-65252189;

景区地址:东城区东长安街天安门东侧。

劳动人民文化宫怎么去?

a.乘车路线:乘1、52、10、20等发往天安门的车可达;地铁1号线天安门东站下车即到。

B.自驾路线:详见在线地图导航探路,为您提供自驾最佳线路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