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皇太极入主中原(皇太极为什么不入主中原)
网友提问:
文韬武略皆为上等的皇太极最后为何没能统一中原?
优质回答:
皇太极五次入关征明:
(一)
时间:天聪3年(崇祯2年,1629年)
统帅:清太宗皇太极
范围:山海关至北京之间
后金军从喜峰口入塞,连克马兰峪、汉儿庄、潘家口、洪山口等边城,山海关总兵赵率教闻警赶去救援,被武英郡王阿齐格斩于马下。遵化失陷,巡抚王元雅上吊自杀。北京闻讯戒严,九门紧闭。袁崇焕自宁远赶赴蓟县,后金军离蓟县西进,连下玉田、三河、香河。太宗于11月15日,驻营通州。16日,袁军至北京左安门,后金军前锋也抵北京城下,20日,后金军主力蜂拥而至,在德胜门与明军激战,互有伤亡。后金军俘获明朝太监两名,用反间计诬陷袁崇焕通敌。12月1日,崇祯帝以“议饷”的名义,召袁崇焕入宫,随后下锦衣卫狱。北京军民皆认为袁崇焕一向主和,擅杀毛文龙,此次通敌叛国,引金兵围京,妄图迫朝廷签订城下之盟,无不愤恨至极,纷纷要求处死袁崇焕。袁军主帅被捕,军心崩溃,当即走散一万五千人,崇祯急调满桂入卫京师,满桂是蒙古族人,十分骁勇善战,12月17日,他率本部骑兵五千,在永定门外与后金军展开大战,寡不敌众,死于阵中。总兵黑云龙、麻登云被俘,投降了后金。八旗诸将皆要攻北京城,太宗笑着说:“城中痴儿,取之若反掌耳,但其疆域尚强,非旦夕可溃者,得之易,守之难,不若简兵练旅,以待天命可也”,12月末,太宗留下一封致崇祯帝的信后,离京,连下遵化、永平、滦州、迁安四城,返回沈阳。次年八月,袁崇焕被凌迟处死。
(二)
时间:天聪8年(崇祯7年,1634年)
统帅:清太宗皇太极
范围:山西中北部 河北西北部
太宗兵分四路,以大同、宣化一带为主攻方向,分别破关口而入。“不攻城池,只在各村堡劫掠”,深入山西中部和河北北部,主要是掠夺明朝财富,消耗明朝经济和军事力量。崇祯帝早就得知情报,严下旨意,如果城池被后金攻破,守官立即重典处死,然而地方守官只做耳旁风,等到后金军兵临城下,各个怯战,不敢出来对阵,要么弃城逃跑,要么紧闭城门,发射大炮而已。明朝南山参将毛镔,带部分兵士到永宁开会,永宁城的守将担心他是后金军假扮的,四门紧闭,在城上与之对话许久,也不敢放他进来,惧怕后金兵到如此地步,让人啼笑皆非。阁臣王应熊向崇祯帝奏报说,八月初,后金二十来个骑兵在山西淳县掠获妇女小孩千余人,经过代州城下,望见城上自己的亲人,互相悲啼,城上明军却不敢发一矢,任金兵从容过去。崇祯听到后,气得直跺脚。王应熊还说,淳县陷落后,后金军将城中财
其他网友回答
皇太极自然是一代雄主,只是那时的他,更多的精力是放在了巩固内部政权上。而且,此时的明朝虽然千疮百孔,但一个山海关便阻挡了清军前进的脚步,清朝统一中原的时机尚还未到。
皇太极巩固内部政权
我们知道,明太祖努尔哈赤创制了八旗制度,使得清朝的军事战力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但是等到努尔哈赤驾崩,皇太极登位的时候,皇太极的优势是很微弱的。才开始的时候,代善、阿敏等贝勒,是和皇太极坐在一起,接受大臣们的参拜议事的。这时的皇太极,虽然名义上超过其他被雷,但他的地位并没有凸显出来。所以在后面很长一段时间内,皇太极要做的,并不是攻占中原,而是削弱其他贝勒的地位,使得他的地位更稳固。我们可以看到,从皇太极、顺治一直到康熙初期,清朝皇帝的帝位都不是那么稳固的,这也是从皇太极那里就遗留下来的问题。
而且,满清的制度,此时草创,即使他们处处跟明朝学习,可也要有一个很长的过程。文明或者说文化的建设,并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奏效的。皇太极对政治、军事、文化以及八旗制度的整顿,是下了大功夫的。再者,虽然此时的蒙古和满清关系较为友好,但其中有些人也是不服皇太极,还需要武力征服。在皇太极登基的初期,朝鲜还是大明的藩属国,常常在清朝攻击山海关的时候,朝鲜从背后偷袭。
对比于大明这个庞然大物,皇太极更优先解决的肯定是蒙古和朝鲜。后来,贝勒阿敏征讨朝鲜,攻占下之后,阿敏甚至想要留在朝鲜不走,形成自己的割据势力。这件事,也从侧面印证了,当初的皇太极的威慑力还不是那么大。朝鲜后来也是时常反叛,一直到皇太极执政后期,派世子当人质之后,朝鲜才算安定下来。所以,皇太极在位期间,主要做的是加强中央集权与制度建设,扫清明朝的羽翼,为后来清军入关打下基础。
明朝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皇太极强盛之时,明朝虽然千疮百孔,但仍然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此时守卫辽东的正是名将袁崇焕,皇太极并没有讨得多少好处。再加上有后方毛文龙的牵制,皇太极也不敢放开手脚进攻大明。
此后,虽然袁崇焕被杀,但是朝廷中的大臣还尚能勉力支撑。朝廷上的栋梁之材,还没有被崇祯杀干净,对于局势还能勉力应付。皇太极此时还没有信心攻占北京,他们往往是抢掠一番,便迅速离去。终皇太极一世,清军未能突破山海关。
清朝统一中原的时机未到
之所以这样说,因为明朝这个正统还没有倒,人心可用。后来也是崇祯自缢之后,吴三桂打开山海关放满清进入。在满清没得到崇祯自杀的消息之前,他们的重要谋臣范文程,还建议摄政王多尔衮用步兵冲开关隘,然后再用骑兵迅速扩大战果。此时的多尔衮,还没有做好统一中原的准备。范文程为此还特意上书,建议一改往长劫掠而去的习惯,而是要“秋毫无犯”、“张榜安民”。多尔衮接受了这样的建议后,又遇到吴三桂献关投降,这才顺利进入中原。
但是清军前期,对于能否统一中原,尚未有足够信心,才开始想着能占领黄河以北。只是后来随着战斗的深入,以及深知明军虚实的洪承畴的指引,清军的野心也越来越大,战场的开辟范围也越来越广。满清以一个地方政权入主中原,先天的信心是不足的,只能说当时的满清运气太好。一直到顺治驾崩,康熙继位,明末的抵抗才逐渐消去,清朝初步一统中原。
综上所述,文韬武略皆为上乘的皇太极,之所以生前未能一统中原,是和满清政权的发源有密切关系的。满清初始只是一个地方政权,各种制度、关系的厘清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再者,这种先天不足,也导致他们对面对庞然大物明朝的时候,信心不足,颇有蛇吞大象的感觉。当然,这也和皇太极突然去世有关。如果皇太极能再多活个三四年,就有机会突破山海关,想必统一中原的步伐也会大大加快。只是历史没有如果,一统中原的果实,注定要让6岁登基的福临来摘取了。
其他网友回答
皇太极文治武功皆受认可,协力父汗努尔哈赤逐步统一东北,建立后金,并改女真为满族,肆意与明朝平起平坐,不堪欺辱,后励精图治,改后金为清朝,征战沙场、戎马一生,未入中原,便病死,卒年40,因此清朝入主中原的历史任务就落在了他的弟弟多尔衮及其继位者顺治皇帝的身上。开启大清近三百年的封建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