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哀和志哀的区别(志哀与致哀的用法)

致哀和志哀,区别如下:“致”:有传达、给予的意思。如:致电、致辞、致谢等“致哀”就是用语言向别人传达自己对某事的哀意。传达的对象是确定的,如已故者的家属等。“志哀”只指通过某种形式或活动以表示对某事的哀意。对象是不确定的。如:下半旗志哀也就是说,当确切知道被哀悼者时,使用‘致哀’二字,否则应使用‘志哀’。

为什么是“下半旗志哀”而非“下半旗致哀”呢?你知道他们的区别吗?

2020年4月4日,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决定,举行全国性哀悼活动。在此期间,全国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志哀,全国停止公共娱乐活动。

那么,为什么是“志哀”而不是“致哀”呢?下半旗又是什么意思呢?

从字源上来认识“志”与“致”

1、志哀

志,就是指我们的意,上之下心,从心,之声。为什么现在是上士下心,是因为在隶书之后演化上发生了变化,不是“士”就是“土”。

由志的组成,心与之,最本原的意思我们可以理解心的去向,心的指向,即“心之所向”,主要是指心上的意愿。因此,我们在理解志哀的时候,可以从心上的状态来体会,是由我们的心上发出哀悼。因此,志哀之时我们人一般保持静立、安静状态,基本没有外在行为,主要是内心上的哀悼。

2、致哀

致由至与攵组成,至表示到达,攵在甲骨文、金文形体像脚,表示行走,本义是送达。在这个组成当中,我们要注意,攵像脚,表示行走,是有外在的动作,是我们眼睛所能看见的。所以致的意思送达、给予、招引、集中、情趣、精细等意思都有从外面所见所闻上来强调。

从文字意义上看,“致”是送达的含义,“致哀”就是用语言向别人传达自己对某人某事的哀意,传达的对象是确定的。而“志”是铭记、铭刻的含义,“志哀”就是以某种方式或活动来哀悼,哀悼对象不确定,比“致哀”要严重,比如:下半旗志哀。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致哀”是专指个别的某一次的哀悼行为,“志哀”则是集体的大型的表示哀悼的方式。

“下半旗”也叫做“降半旗”,它是公众表示哀悼的重要礼节。按照国旗法规定当天应当升国旗的场所、机构和单位均应下半旗志哀。

《国旗法》规定,在直立的旗杆上升降国旗,应当徐徐升降。升起时,必须将国旗升至杆顶;降下时,不得使国旗落地。

下半旗时,应当先将国旗升至杆顶,然后降至旗顶与杆顶之间的距离为旗杆全长的三分之一处;降下时,应当先将国旗升至杆顶,然后再降下。

下半旗属于一个国家行为,一般是在某些重要人士逝世或重大不幸事件、严重自然灾害发生时来表达全国人民的哀思和悼念。

在下半旗期间,全国各公开场合的国旗,驻国外的使、领馆的国旗均应下半旗表示志哀。

下半旗志哀,其立法目的就在于让人民永远铭记那些为人民、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英雄。

2020年4月4日,在这个注定特殊的清明时节,我们下半旗以“志哀”,让我们永远铭记为抗击疫情牺牲的英雄以及因疫情逝世的同胞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