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讲什么 《华严经》讲什么?

网友提问:

《华严经》讲什么?

优质回答:

不瞒您说,我的名字——方广,就取自《大方广佛华严经》的经名!

我最早接触《华严经》是在宣化上人和梦参老和尚的讲座中,早午晚和周末一刻不停。

一天,我正在北京潭柘寺装藏一尊地藏王的圣像,得到了梦老103岁圆寂的消息。

那一天是我学完了两遍梦老讲解的《华严经》后,到潭柘寺满愿时得知的。

导师说,我与该经非一般之缘。

01当年一个女皇问一位专家:华严经讲什么?

《华严经》说的是释迦牟尼成道后,在菩提树下为文殊、普贤等大菩萨所宣说开显、宣说的重重无尽、事事无碍之妙法,是大乘佛教的三大经王之一。

我先讲一个故事吧,方便解除您对《华严经》的生僻感。

当年,释迦佛和弟子们一起外出化斋时碰到一群孩子们在路上玩沙堆。

其中一位娇滴滴的小女孩见佛陀领着弟子过来了,就半真半戏的捧一捧沙子放入佛陀的砵内。佛陀礼貌客气地接受了。

“怎么能用沙子戏弄我的老师?”

弟子舍利弗心想,岂有此理!于是就问了佛陀。佛陀微笑道:

“这个女人千年后会在东方大国作国王的。今天如果我不接受她的沙子,她就会破坏佛教的。我接受了,结下这段好缘,她将来会拜佛、敬佛、弘扬佛法的。”

这位娇滴滴的女孩,她是谁?——武则天!她能干出来吗?能!

佛陀说对了,武则天一出生就显有龙凤之态。成为皇后前的4、5年,在珍贵的尼姑履历中不仅虔诚于佛教,还精通于佛教,慧根和悟性极高。

武则天做皇帝时,自然是虔诚的佛教徒了。她对《华严经》非常爱好,但觉得遗憾的是:晋代翻译的六十卷的《华严经》不完整,太多欠缺。

所以一声令下,派了特使到印度去求取这套巨著,看看是否有完整的本子。

去了好几个月,才得知:在西域一个小国的三藏法师府上有哇。

武则天就一声令下,连法师一起给请到中国来主持翻译,这个法师就是——实叉难陀。

佛陀当年的判断多对,厉害吧?

实叉难陀没来中国前,人家就非常有声望,知名度也相当高。

我们中国这些大德,乃至于帝王对他都非常景仰,女皇帝亲自聘请他就已经能够看得出来了。

武则天是一位寒门出身的勤奋小女生,我们的“高考”规则就是她当年创立的。

她直接支持的那个译场,规模也非常宏大,她自己也常常去译场参与、督办一下续时进度什么的。

翻成八十卷的完整版《华严经》之后,法藏大师从洛阳驾车,快马加鞭火速送到西安城女皇的手中。

武则天高兴地问:“我倒是看看,这《华严经》到底都说了些什么?”

法藏大师恭答时,以女皇金殿之上的金狮子为比喻,先为她讲解了一番华严要义。

后来随即形成了《华严金狮子章》,这篇殿试之文就成为了华严入门的钥匙。

武则天初阅《华严经》,瞬间体会佛法的高妙稀有,非常欢喜,故此有感而发:

她年轻时就相当有才,武才人嘛!于是亲自给《华严经》这个大经题写了一首赞叹有加的四句偈,这就是我前面提到的——如今所有大庙诵经前的“开场白”。

文字飘逸隽秀,流畅洒脱: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这四句话说得太好了,以后的1300多年中,许多僧侣大德再也没有办法拿出比她更好的,于是成为佛教徒诵经前的开场白。厉害吧?

02我修习的就是这个八十卷的《华严经》,它讲了什么?

无上深奥,相当微妙,难得难遇,我今见了,愿意告诉你如来的真实之要。

(我上午600字的回答平台没给我过展啊。所以拜托您耐心看完,还有三分之一了)

简言之,华严经是论述了:实现“三世间”圆满之途径。

三个世间是:智正觉世间、器世间、眷属世间。

用当代的话说,就是让您:

精神世界自由、物质世界智慧、人际世界完美。

《华严经》表面是心灵智慧,更是一种生活智慧。佛法在世间,离不开世间嘛。

具体见容:

(1)《华严经》的几个十:

十信、十行、十住、十回向、十地,是个人奋斗成长、成事、成道的过程。

从建立信心、定位目标、真干真行,到开花结果、分享成功,把所有事业轨迹各种阶段细分过程。深入研究后找到了究竟的答案。

(2)《华严经》的多个品:

《净行品》《贤首品》《离世间品》《入法界品》《普贤行愿品》深刻影响着中华文明价值观。

其所信因果、差别因果、平等因果、成行因果、证入因果等五周因果是一种对百姓潜移默化的、用而不知的深远影响。

(3)《华严经》的两个上:

地上:菩提道场、普光明殿、重阁讲堂的情节文字相当精彩;

天上:忉利天宫、夜摩天宫、兜率天宫、他化天宫等四大天宫的情节文字更加精彩绝伦。

绝对是你没见过的、世上所有宗教书籍上没有描述过的宏大磅礴的世界图景。

(4)《华严经》的高超写法:

文字优美,故事性强,案例性强,逻辑性强,内容博大精深。

“善财童子”成佛路上请教了53位大导师,用菩萨们亮大神通、显大智慧的不可思议的故事境界,贯穿了通篇的解脱之理和自在之用,是一部中华文明译经史上的巅峰杰作。

03 总 结

《华严经》是大方广的世界观;是鼓励所有人探索、定位自己奋斗目标的人生观;是证实人类就是一个“同呼吸共命运”的共同体的共业共生的价值观。

04 世间和宗教界流行的金句: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一切中知一,一中知一切。

一微尘映世界,一瞬间含永远。

一切众生如心,种种杂染故。

一切法如实际,不可变异故。

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平等观如来,三世诸法相。

尘尘混入,刹刹圆融。

所见诸佛,皆由自心。

其心平等,住一切智。

知一切法,皆是自心。

(作者:方广 欢迎关注)

其他网友回答

华严经是佛陀成道时,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朗然大悟时所呈现的那个境界。 这个境界后人把它记录下来,称为《大方广佛华严经》,简称《华严经》。华严经讲到佛陀成道的这个刹那间所呈现出来的不可思议解脱境界,故华严经开首便云:“尔时世尊在摩竭提国,阿兰若法菩提场中,于一切法成最正觉,智入三世悉皆平等,其身充满一切世间,其音普顺十方国土,譬如虚空具含众像,于诸境界无所分别。” 华严经本身是生命的经典,这部生命的经典里,最大的殊胜处在于果地的佛境界,以及因地的成佛之道。 果地的佛境界是止于至善的生命境界, 因地的成佛之道是迈入止于至善的生命境界的途径。果地的佛境界是止于至善的生命境界,因地的成佛之道是迈入止于至善的生命境界的 途径。 佛境界在第一品的《世主妙严品》,主要是告诉我们什么是殊胜的佛境界。 世主是一切世间主,划分有四十类,有菩萨,天龙八部等等。世主是一切世间主,划分有四十类,有菩萨,天龙八部等等。 菩萨是众生不请之友,菩萨是无所不在的,只要是为社会,为群众奉献,利益众生的都是菩萨。 世间主当中除了菩萨之外,还有道场神,执金刚神,足行神等等,这些神不是我们意识形态所认为的神。世间主当中除了菩萨之外,还有道场神,执金刚神,足行神等等,这些神不是我们意识形态所认为的神。从《华严经》的语言模式解释,就是生命感,生命力。 树神是表示树的生命,花神是表示花的生命,具有什么样的生命感就取什么样的名字。这些种种的神是表生命力,生命感,不同角度的生命力有不同角度的展现,这是经典的语言模式。《华严经》第一品的五卷经文一再地讲如何将花、树、风的生命与我们的生命互相契入。修行就是训练如何去欣赏这人世间的一切,华严的殊胜就是在于把果地的殊胜感显现出来。 因此,学佛要学着激发自己的生命力,让自己充满生命感,让别人能够感受到生命的活力,感受到世界的美丽。 佛陀的生命就是如此充满活力,就象花园里百花盛开的样子,因此我们称华严为“花园” ,一座有枯枝,有落叶,百花盛开,蝴蝶蜜蜂飞舞,那种芬芳亮丽,充满生机的花园。这种如实境界就是佛陀内心的生命境界,称为“止于至善的境界”。 《八十华严》有八十卷三十九品,每一偈,每一句可以说是纲要,展开来是无量无边的法门,一个人尽其一生要讲华严经绝对讲不完。 释迦牟尼成道以来,他到现在还在讲《华严经》,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成佛以来,乃至尽未来际都继续在讲《华严经》,这是华严境界的浩瀚与博大。华严经讲的是什么? 《华严经》,全名《大方广佛华严经》,是大乘佛教修学最重要的经典之一,被大乘诸宗奉为宣讲圆满顿教的“经中之王”。据称是释迦牟尼佛成道后,在禅定中为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等上乘菩萨解释无尽法界时所宣讲,被认为是佛教最完整世界观的介绍。《华严经》历来被大乘佛教所推崇,被誉为“经中之王”。由于其直接彰显佛陀广大圆满、无尽无碍的因行果德,加上华严是经中之海,无所不摄,因而它所展示的境界更是巍巍壮观,不可思议。据说在《华严经》中,三世诸佛所同证、十方菩萨所同修、大千圣众所同尊、法界众生所同具的一真法界一览无余。主要教理为法界缘起说。认为宇宙万法、有为无为、色心缘起时,互相依持,相即相入,圆融无碍,如因陀罗网,重重无尽;并用四法界、六相、十玄等法门,来阐明无尽缘起的意义。四法界 ①事法界。指宇宙万有事法,彼此一一差别,各有分齐;②理法界。指诸法平等的理性,即真如;③理事无碍法界。是说有差别的事法与平等的理性,互相溶融无碍;④事事无碍法界。指一切各有差别的事法,由于理性同一,故能一一称性融通,一多相即而重重无尽。六相 ①总相。指一种缘起中,具足各种成分,类似所谓事物的全体; ②别相。指各种成分有其差别,即事物的部分; ③同相。指各部分互相依持,同成一总体,即事物的同一性; ④异相。指各个部分虽互缘而生,仍各别有异即事物的差别性; ⑤成相。指由此各缘起法得成,即事物的生成; ⑥坏相。指各部分仍住自法不移动,即事物的破坏。此六相都两两相顺相成,同时具足,互融无碍。十玄门 ①同时具足相应门。指一微尘中同时具足一切诸法,互相依存,成一缘起; ②因陀罗网境界门。指各个法中有无量法,彼此之间互相映现,重叠无尽; ③秘密隐显俱成门。指说一法即一切法,或隐或显,俱时成就; ④微细相容安立门。指一切法门均于一念中具足,即极微细中含容一切诸法; ⑤十世隔法异成门。指一切法门遍布于“十世”之中,前后久暂,不相隔历; ⑥诸藏纯杂具德门。指六度万行,或纯或杂,法法交彻,功德互相具足; ⑦一多相容不同门。指每一法中具有一切法,容摄无碍; ⑧诸法相即自在门,指诸法融通,相即自在,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重重无尽; ⑨唯心回转善成门。指法界无碍功德,都由一如来藏为自性清净心回转,具足成就; ⑩托事显法生解门。指所有尘法,事事无碍,随一事理,能显法相实相。该宗认为,上述事事无碍教义,皆如来

其他网友回答

讲的是释迦牟尼成道后于菩提树下为文殊,菩贤等大菩萨的宣说,经中记佛陀之周行果德并开显重重无尽,事事无碍之妙旨

其他网友回答

2018-12-14优质原创作者 关注 《华严经》共有三种译本,其中以唐武周时期实叉难陀的译本最为顺明达意,所以此版在中国流传最广,因这一版本共有八十卷,对此译本也称为《八十华严》。《华严经》是一部体裁庞大的经书,精简版尚且有八十余万字,实叉难陀原本则有一百四十多万字。《华严经》是大乘佛教非常重要的一部佛经,与《法华经》、《楞严经》共同称作大乘佛教的经中之王,也是佛教八宗华严宗的立宗经典,其全名为《大方广佛华严经》,此经名有两种含义,其一指“大方广佛”是已经证悟了“大方广”的一切智慧的佛陀,也是此经的本尊佛。另一种意思是说“大方广”为证法之道,“佛华严”是证人之道。大方广是指万物存在的形态和相互之间的作用,佛华严是指入得大乘之境的人。所以说《华严经》讲的就是法界之内的无上佛法,内容丰富,叙述详细,所涉猎方面博大精深,先讲佛力无边神通广大的佛果,再讲五十五位菩萨的证法之路,最后勉励众人要精进修行早证佛法,所以此经的主旨便是证法,本篇将经文中较为精湛的五句经文加以注解,望能从这些经文中窥得一丝佛缘。 一,一切中知一,一中知一切。 平等观如来,三世诸法相。释义:从一中证得一切,再从一切归于一,如此便能从所证的一中得出一切的妙法。一切皆是平等,三世诸法相也是一样。这个过程就好比一和十的关系,由十个一可得出十,一个十则能反证出是十个一,只要能求得出一这个结论来,便能明了一切了。二,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释义:所有众生,都有如佛陀一般的无上智慧,但只因太过于执着于虚妄幻想,执着于五蕴所生的主观思想,沉浮于颠倒梦想的境界,所以无法得见无上智慧,无法参悟无上佛法。三,应观一切法界如幻,诸佛如影,菩萨行如梦,佛说法如响,一切世间如化,业报所持故。差别身如幻,行力所起故。一切众生如心,种种杂染故。一切法如实际,不可变异故。释义:应该将一切法界看做虚幻,将诸佛视作幻影,菩萨的行识皆为梦境,佛陀所说的法也只是没有内容的声音,世间的一切皆为幻象,这些源于业力的阻障与执着所形成。一切能感受到的差别也是虚幻,只是因为心念已动的原因而生起。其实一切众生之心与佛心无异,只是受到种种杂染,所以才会以为法是实有的,生出这种妄想才使这个观念很难改变。四,世间种种法,一切皆如幻,若能如是知,其心无所动。譬如梦中见,种种诸异相,世间亦如是,与梦无差别。释义:世间所有的法都是虚幻的,如果能明白这个道理,便能生出不动之心。这种虚幻就好比梦中所见的幻像,其实世间所见的一切也是一样,与梦境所见的幻象并无任何差别。五,不求色声香与味,亦不希求诸妙触,但为救度诸群生,常求无上最胜智。释义:不再执着于世间六根所幻生的六识,也不乐衷于得悟佛法的妙触,只为传播正能量普度众生,这样的追求才是最高的智慧。此句中妙触的意思是说,当能悟到佛法精妙之时生出的喜悦,若是因为得悟能生出喜悦,那么这又背离了空性的概念,也是一种颠倒执念。

其他网友回答

知苦,离苦。

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华严经》讲什么?.webp”/>

与《华严经》讲什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