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孔成像的规律口诀
光的直线传播
1.光现象: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
2.光源: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光源可以分为自然光源和人工光源。
月亮不是光源。月亮本身不发光,而是反射太阳的光。
3.光的直线传播:光在真空或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气氛不均匀。当光从大气层外发射到地面时,光发生弯曲(海市蜃楼,早晨看到太阳,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星星闪烁等。)
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针孔成像、井底蛙、阴影、日食、月食、一叶盲。
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
(1)激光准直:直队向前看,瞄准目标。
(2)阴影形成:光在传播时,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在不透明物体的后面,光无法照射,黑暗的部分就是阴影。
日食的形成日食的成因:当月球在太阳和地球之间运动,三个球体在一条直线上时,太阳光在沿直线传播的过程中被不透明的月球遮挡,月球的影子落在地球上,从而形成日食。
日食的原因:当地球在太阳和月亮之间运动时,阳光被不透明的地球挡住,地球的影子落在月亮上,从而形成日食。
如图,1号位置可以看到日全食,2号位置可以看到日偏食,月亮后面3号位置可以看到日环食。
针孔成像:早在墨经就记录的针孔成像实验表明,针孔成像是一个倒置的实像,其像形与孔形无关。图像可能会放大或缩小。
用一个带有小孔的平板遮挡住屏幕和物体之间,屏幕上会形成物体的倒像。我们称这种现象为针孔成像。来回移动中间的板,图像的大小也会随之改变。这种现象反映了光沿直线传播的本质。
针孔成像原理: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不受重力干扰。根据光的线性传播规律,证明了像长与物长之比等于像距物距光圈屏的距离之比。
4.光: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轨迹和方向。(光是想象出来的,其实并不存在。)光是通过抽象一小束光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5.光速:光在不同的材料中以不同的速度传播,在真空中速度比较快。
(1)真空中光速为c=3108m/s=3105km/s;
光在空气中的速度约为3108米/秒(注意力指数)。
光速在水中是真空中的3/4,在玻璃中是真空中的2/3。
雷声和闪电同时发生在同一个地方,但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再听到雷声。这是什么意思?这说明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快。
(2)光年是长度单位。一光年是指光在一年内走过的距离。一光年为3108米/秒365243600秒=9.461015米。
注意:光年不是时间单位。
二
光的反射
1.反射:光会在两种物质的界面反射。我们可以看到不发光的物体,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
定义:当光从一种介质发射到另一种介质的表面时,一部分光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称为光反射。物体的表面都会被反射。
2.探究实验:探索光反射定律【设计实验】将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然后将纸板enf垂直放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如图2-2所示。
取下纸板,用量角器测量no两边的角度i和r。
[实验形式]
【实验现象和结论】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入射光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和入射光在no
(1)向前或向后折叠纸板nof,你将看不到反射光,这意味着反射光和入射光在同一平面上。(2)如果让光逆着反射光打在镜面上,反射后会逆着原来的入射光射出。这说明光路在反射现象上是可逆的。
3.光的反射定律
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入射光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和入射光在法线的两侧分开;反射角等于入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反射角增大,入射角减小。当入射角为零时,反射角为零。
(简写为:三条线共面,两条线分开,两个角度相等)。
如图2-3所示,垂直于镜面的直线on称为法线;入射光与法线的夹角i称为入射角;反射光与法线之间的角度r称为反射角。
4.两种类型的光反射:
漫反射和镜面反射。这两种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镜面反射
定义:入射到物体表面的平行光在反射后保持平行。即入射光线平行,反射光线平行,其他方向没有反射光。
条件:反射面光滑。
应用:面向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明亮。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镜面反射。
(2)漫反射
定义:入射到物体表面的平行光被反射到不同的方向,每一束光都遵循光反射定律。
条件:反射面不平整。
用途:不发光的物体,因为光线打在物体上的漫反射,所以可以从各个方向看到。
练习:请举例说明光反射对人的生活和生产的利弊。
(1)有利:生活中用平面镜观察脸部;我们能看到的大多数物体都是由于光线反射到我们的眼睛里。
缺点:黑板反光;光污染是城市中高层建筑的玻璃幕墙和琉璃瓦墙的反射造成的。
把桌子放在教室中间,我们可以从各个方向看到它。原因是光线在桌子上漫反射。
5.如果你想在平面镜里看到全身,镜子的高度至少应该是高度的一半。
6.画出反射光或入射光,完成光路图
(1)光的反射规律是绘制反射光或入射光完成光路图的基础。
(2)图纸完成后,图纸中必须包括以下要素:平面镜、入射光线、反射光线(用箭头标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相等的标志(如给定,用角度标出)、法线(虚线)、竖线标志。
(3)在已知平面镜、入射(反入射)光线和入射(反入射)角度的情况下,应先取入射(反入射)点为直线。然后测量法线另一侧与入射(入射)角相等的角度,使入射(入射)光线。比较后完成其他元素。
(4)在已知入射光和反射光的情况下,以两条直线交角的平分线为法线。然后通过两条线的交点做一个垂直于法线的平面镜。比较后完成其他元素。
7.面镜
(1)平面镜:
成像特点:直立、大小相等、等距、垂直、虚像
(1)图像和物体大小相等
像和物到镜子的距离相等。
图像与物体的连线垂直于镜面
平面镜中物体的像是虚像。
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理
用途:成像,改变光路
实像和虚像:
实像:实际光线汇聚点形成的图像,可以被屏幕接收,也可以被眼睛看到。
虚像:反射光或折射光的反向延长线的汇聚点形成的图像,只能用眼睛看到,不能用屏幕接收。
平面镜的应用:水中反射;平面镜成像;潜望镜。
球面镜
凹面镜
定义:使用球体的内表面作为反射面。
属性:凹面镜
用途:汽车后视镜、街角镜。
练习: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性时,我们经常使用平板玻璃、直尺和蜡烛进行实验,选择两根相同蜡烛的目的是:
方便确定成像位置,比较图像和物体的大小。
汽车司机面前的玻璃不是垂直的,而是从上面向内倾斜的。除了减少前进时的阻力,从光学角度来看,这样做的优点是:
使车内物体的图像在驾驶员视线之上,不影响驾驶员对道路的视野。汽车前大灯安装在车前下部:能使车前障碍物在路面上形成长长的阴影,方便司机及早发现。
三
颜色及看不见的光
1.白光的组成:
红、橙、黄、绿、蓝、靛、紫、白光都不是单色光。
单色光:不能再分解的彩色光
多色光:与其他颜色混合的彩色光
(1)光的色散:太阳光被棱镜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色光的现象。雨后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
(2)色光三原色: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可以以不同的比例混合,产生各种颜色的光)
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颜料的混合原理是两种颜料混合的颜色是它们能反射的颜色光,其余的颜色光被两种颜料吸收。
色光的混合原理是:两种色光混合后,眼睛感受到另一种颜色。
彩电中的各种颜色有
是怎么产生的?
用放大镜观察,可以发现电视屏幕上五彩缤纷的颜色是由红、绿、蓝光条组成的。
当光线照射在物体表面时,一部分光线被物体反射,一部分光线被吸收,如果物体是透明的,就会有一部分光线通过。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彩色光决定,无论它反射什么颜色的光都会被呈现出来。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通过的彩色光决定的,无论它通过什么颜色都会出现。
2.不可见光
(1)光谱:将光按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排列就是光谱。
(2)红外线:在太阳光的散射区域(光谱)内,红光之外的不可见光称为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升温(例如太阳的热量通过红外线传递到地球),所有有热效应的物体不断向外辐射红外线。
应用:红外探测器、红外摄像机、红外夜视设备、跟踪导弹、遥控
(3)紫外线:在太阳光的散射区,紫光外的不可见光称为紫外线。紫外线可以使荧光物质发光,也可以杀。
用途:验钞机,紫外线杀。特点:促进钙的吸收,杀灭微生物,发出荧光物质。
(4)雾灯使用黄光的原因:不容易被空气散射,人眼对黄光比较敏感。
四
光的折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入射到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理解:光的折射和光的反射发生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只有反射光回到原来的介质,而折射光进入另一种介质。由于光在两种不同物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称为光折射。
注意: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会发生折射和反射
2.光的折射定律
三条线共面,法线居中,空中角度大,光路可逆
(1)光的折射,入射光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2)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与法线分离。
(3)光从空气斜入射到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属于近法向折射。
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入射到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远法向折射。
光从空气中垂直进入(或从其他介质中射出),折射角=入射角=0度。
3.应用:从空中看水中的物体,或者从水中看空中的物体,你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你看到的位置高于实际位置
练习:池水之所以看起来比实际浅,是因为光线从水中斜射到空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蓝天白云在湖中形成倒影,水中的鱼在“云”中自由漫步。我们这里看到的水中的白云是光反射形成的虚像,我们看到的鱼是光折射形成的虚像。
五
透镜
1.名词
透镜:由透明材料(通常是玻璃)制成,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透镜的厚度远小于其球面的半径。
分类
凸透镜:边缘薄,中心厚凹透镜:边缘厚,中心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中心的直线。
光学中心(o):薄透镜的中心。性质:光通过光学中心的传播方向不变。
焦点(f):凸透镜可以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称为焦点。
虚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通过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于主光轴上的一点,该点不是实际光的会聚点,所以称为虚焦点。
焦距(f):从焦点到凸透镜光学中心的距离。
2.透镜及其对光的影响
1.实验:在实验过程中,点燃蜡烛,使蜡烛火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处于同一高度。目的是使蜡烛火焰的图像在光屏的中心。
如果在实验过程中无论如何移动屏幕,都无法在屏幕上获得图像。可能的原因是:
(1)焦点内的蜡烛;
蜡烛火焰聚焦
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略大于焦距,图像较远,光学工作台的光屏无法移动到这个位置。
2.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法则)
f分虚与实,大小2f,虚实颠倒,(一次焦距分虚与实,二次焦距分大小,图像移动方向与物体相同)
3.凸透镜成像定律
通过上表可以得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则是(常用):
(1)实像倒置,不同侧面
虚像直立同侧
(2)像距越大,成像越大(类似针孔成像)
u > v收缩
u=v等
放大倍数
(3)当形成真实图像时,如果物距u和像距v较大,则与之对应的物体(图像)较大。
(4)物体总是向同一个方向运动
形成实像时(不同面):uv
虚像中(同侧):u , v
用途:放大镜(使图像更大)适当远离报纸。
(5)物距u=f时,为比较大成像点。物体离焦点越近,成像越大。
实像(u > f): u 像
虚像(u
(6)形成实像时,物距u和像距v之和为u v 4f。
(当u=v=2f时,取等号)
4.对法律的进一步理解:
(1) u=f是实像与虚像、正像与倒像、像的同侧与异侧的分界点。
(2) u=2f是图像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
(3)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为放大实像(或虚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为反转缩小实像。
(4)形成实像时:
5]变成虚拟图像:
5.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口头记忆方法
口决策一:“一可乐分虚与实,二可乐分大小;虚像在同一侧;真实图像向侧面倾斜,物理图像变小。”
口头决定2:三个物距三个边界,成像随物距变化;遥远的现实小而近,而近的现实大而远。如果物体对焦,垂直放大虚像;幻灯片放映太大,对象在一个焦点和两个焦点之间;相机把你缩小一点,物体距离是焦距的两倍。
口头决定三:
凸透镜,很有能力,摄影,幻灯,放大;双焦外其实小,双可乐其实大;物体对焦的话,图像同侧虚像大;记住一个规则,近像变得比远像大。
6.为了使屏幕上的图片直立(向上),幻灯片应该颠倒插入。
7.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黑盒里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整的是对焦环,不是焦距,而是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体离镜头越远,胶片就应该离镜头越近。
六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1.成像原理:人眼就像一台神奇的相机,镜头相当于相机的镜头(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相机中的胶片。物体发出的光通过晶状体等综合凸透镜,倒挂在视网膜上,是缩小的实像。分布在视网膜上的视神经受到光的刺激,这个信号传递到大脑,让人看到物体。
2.和远视的矫正:
:对视网膜成像前看不到远处的景物,应该用凹透镜矫正。
远视:视网膜成像后,看不清附近景物,用凸透镜矫正。
七
眼镜和眼睛
1.显微镜
镜筒两端有一组镜片,
由两组镜片组成。我们能否看清一个物体,对我们眼睛所做出的“视角”的大小非常重要。望远镜物镜形成的图像虽然比原物小,但离我们的眼睛很近,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可以变得很大。
望远镜可以使远处的物体在近距离成像。
伽利略望远镜:目镜是凹透镜,物镜是凸透镜。
开普勒望远镜:目镜的物镜都是凸透镜,但目镜焦距小(物镜焦距长,目镜焦距短)。